新华网合肥3月3日电(记者 汤阳)“这场春雨来得太及时了,小麦扎根打下个好基础,后续只要肥料跟得上再做好田管,今年又能是个丰收年。”一场春雨过后,安徽固镇县孟庙村土地流转大户黄计华站在麦田里盘算着。
位于淮河北岸孟庙村,全村人口2100多人,现有土地4242亩,人均耕地只有2亩左右。由于人多地少,这些年村里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不少粮田因此荒废。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黄计华当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逐步萌发了通过土地流转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想法。
2010年,经过村两委表决同意,黄计华与65户农民签订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两年多来,他依托国家政策,土地流转规模从1000亩达到1500多亩,并对部分较为连片的农田进行了治理,修建了水泥路、粮仓,增添了大型农机具。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黄计华对规模农业的优势有了切身体会:“一是减少劳力,原来1000亩土地最少要百十人,现在10个人就绰绰有余;二是减少化肥、种子和机械成本,比老百姓一亩地要减少100元成本。”黄计华说。
提高生产效率,让黄计华得到了甜头。通过种植小麦、玉米,他一年能获得近40万元的收入。同时,土地流转也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村民孟庆玲家有20多亩土地,土地流转前,他一家八口人依靠种地年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经过流转,他和黄计华签订了为期10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每年仅每亩地获得的800-900元租金加在一起就有2万多元。再加上孩子们外出务工,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元。“现在收入比过去好很多,而且也舍不得把土地荒废了。”孟庆玲说。
然而,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黄计华最近遇到了的新问题。“村民家里种地的以老人、妇女为主,有的年轻人想把土地流转过来,但年纪大的还想自己种,这就导致不能连片种植,影响规模效益的进一步提高。”黄计华表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让他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根据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的政策精神,他盼望着政府部门能加大对于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让更多老百姓自愿把土地流转给大户进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