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证种田 农业职业经理人走俏
2013年02月28日
热词点击:新型职业农民
文件摘登: “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认证制度、政策扶持体系和投入保障机制。”
——省委1号文件
本报记者 吴平
这个春节,崇州市隆兴镇青桥村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任建忠忙得溜溜转,他的冬草莓采摘园每天都要接待数百名游客,日进账上万元。“开春后,我还要再种一轮春草莓,已专门请了双流的草莓专家来指导我。”2月26日,任建忠兴奋地告诉记者。作为崇州市农村发展局培养的首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之一,任建忠对全年生产早有统筹安排。他胸有成竹地说,“我能根据市场和气候灵活调整产业。大春抓粮,小春抓钱,土地就是我的聚宝盆。”
“我以前养过蛋鸡,做亏了。”任建忠说,他痛定思痛,报名参加了崇州市农发局组织的第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在经过48学时的理论技术学习,30学时的实践操作以及12学时的观摩交流,并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后,任建忠信心满满地选择了风险远比蛋鸡还要高的冬草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的崇州、蒲江、金堂、广汉等4个县(市)去年被农业部列入全国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县。“局里将打造农业职业经理人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一大创新举措,围绕‘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标准实施培训,力求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种田能手,更是符合现代农业需求的经营管理专家。”据崇州市农发局工作人员高原介绍,目前该局已培训农民1160人次,1027人拿到资格证。今年还将培训500人次,力争全崇州市平均每300亩农业用地就拥有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
“省委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认证制度、政策扶持体系和投入保障机制,这对我们的工作是很大的鞭策。”高原告诉记者,崇州市农发局建立了严格的监管机制,每年都要重新审核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包括产业规模、效益以及农药化肥使用标准等,以保障土地和粮食安全。
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不仅能帮助“传统农民”升级,甚至能让农业零基础的人成长为种养能手。
在崇州市崇德社区的一片500亩土地上,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盛,谁能想到它的职业经理人代斌曾是一个毫无种植经验的门外汉。代斌告诉记者,他过去一直在外做生意,有次回村偶然遇到崇州市农发局负责人前来宣讲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计划,顿时萌生了务农的念头,“原来种田也有这么大的技术含量,这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
参加培训时,代斌从育秧、插秧等最基础的技术开始学起。“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农业,但我一点也不虚,因为我们不光在教室培训理论,还有实践操作课和观摩交流课。田里有啥问题,一个电话,和我结对的导师就下来指导。”代斌说,这种一揽子包干和 “保姆式”手把手的指导,让他也能做好农业项目。
获得资格证后,代斌在当地流转了1200多亩土地,全部种植富硒优质水稻。“1号文件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我认为说到四川农业发展的根子上了,有了人才,还愁现代农业搞不好吗?”
而任建忠已积极行动起来,准备让手下的4个管理员参加今年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希望通过培训,让我们的管理人员成长起来,为发展现代农业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