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钧:农业投资风险大见效慢 需要长远眼光

2013年02月21日 09:00  农民日报 

  农业投资需要长远眼光

  ——访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德钧

  本报记者 蒋文龙

  与黄德钧交流,会被他打动,被他的坦率、诚恳,尤其是他对农业投资的执着和专业所打动。

  农业投资风险大见效慢

  在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德钧看来,基金似乎是有生命、会呼吸的,农业产业基金具有不同的个性。

  目前,中国的农业产业基金由不同的主体发起运作。一类是政府主导的,代表着地方政府的意志;第二类是大企业主导的,如中粮、联想、新希望的企业产业基金,反映着企业的意图;第三类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资金的来源多样化。这类基金风险大、投资压力大,因为私募是有回报条件的,基金希望快速找到成熟企业,最好第二天就能IPO。

  “但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黄德钧说,竞争的加剧,必然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基金之间比拼价格,抬高了项目的进入门槛;二是投资前移,从寻找成熟项目到关注早期项目。

  在黄德钧看来,不管农业投资领域发生着怎样的裂变,但股权投资基金的本质不会轻易改变。私募基金追逐利益最大化,并不承担产业发展的使命,尽管客观上也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而产业基金首先考虑的是,通过产业的并购重组,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利益。

  “农业投资需要长远眼光。”黄德钧认为,当前,尽管人们对农业投资热情高涨,而且这种热情还在持续不断升温,但绝大多数只是投机。“碰上了就做一票。很少有组建专门团队物色农业项目,更少有人将农业投资作为事业的目标。”以黄德钧的判断,这种做法终将碰壁。因为农业投资是长线投资,不仅风险大,而且见效慢。

  农业投资闻起来香,吃起来难

  “农业投资闻起来香,吃起来难!”在农业投资领域深耕多年,黄德钧有无穷感慨。一方面,他非常肯定地认为农业投资前景广阔,另一方面,面对农业的现状,他又感到困难重重。

  农业是基础产业,是战略产业。从经济层面来看,二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从生活层面来看,农业事关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可以不开车,房子可以住小一点,但不能不吃饭。因此国家层面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农业搞不好社会就可能动乱。这就注定了农业投资商机无穷,前景广阔。

  但农业企业存在多重问题,黄德钧将其概括为三重门。每一个制约都是一扇门,让投资者难以逾越。比如,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生产环境,如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带来的行业风险;农业企业本身人才短缺、财务不规范、规模过小等问题,这些让资本充满了忧虑。“农业企业在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但爆出丑闻的比例却很高,靠财务造假实现上市融资,资本‘中饱私囊’后成功退出,却对产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毁灭性打击。”黄德钧提醒:千万不要让资本绑架了农业!

  但黄德钧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始终充满信心。他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前途光明。

  咨询和投资结合,才有生命力

  掌舵艾格农业至今,黄德钧很是骄傲。艾格农业1996年成立以来,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第一张商品平衡表、第一批农产品分析师……“国外大公司最早意识到农业发展的前景,他们资金雄厚、视野开阔,具有国际化战略构想。在我们对食品问题还懵懂无知时,他们早已未雨绸缪,布局中国农业。”因此,艾格农业的第一批客户是国外基金。艾格尝试着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

  黄德钧认为:“政府有研究部门,是为政府服务的;企业有研究机构,是为企业服务的。艾格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必须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目前,艾格的业务板块分为三部分。一是卖报告,二是提供咨询,三是投资。前两个板块属于传统业务,投资则是艾格新兴业务。这一转变,意味着艾格的重大调整。在黄德钧版图中,艾格农业不再是以咨询、传媒生存的机构。围绕投资这一核心业务,咨询和传媒成了前期的尽职调查部门。

  与普通的投资公司相比,艾格基金优势十分明显。许多人对农业了解不透,但艾格却可以“庖丁解牛”,对农业形成独特的理解。因此,艾格的投资在业界具有引领意义。

  “如果我只是提供咨询服务,告诉人家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别人一定犹豫不决。现在我不用苦口婆心进行理论分析,而是直接用资本说话。”黄德钧十分肯定地说。

  把目标定在产业链打造

  农业是庞大的产业,其中又分畜牧、水产、林业、深加工等多个子产业。艾格尽管致力于农业投资,但面对如此庞大的产业,又该从何下手呢?

  黄德钧的答案是:以打造产业链作为核心目标。“只有通过资本的力量整合产业链,才能做大做强中国农业。关键是你要看得清楚产业链的内在关联。”

  通过长期摸索和实践,艾格已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黄德钧告诉记者,其实,农业的产业链很长,很容易找到协同的对象。有时候,相互之间距离并不远,都处在同一区域,只是大家以前各干各的,从未想过整合。艾格要做的,是找到各个节点上的优秀企业。

  黄德钧在内蒙古希望整合的就是马铃薯产业,从种薯培育到种植到加工。在他看来,没有弱质的产业,只有弱小的企业。只要打通产业链,整个产业就能实行转型升级。

  中国农业的特点是小农经营,产业形态异常分散。但这正是资本进入的最佳时机。黄德钧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农业产业的整合具有巨大的空间,需要整合的产业在中国农业领域比比皆是。

  “资本只有按照产业链来投入,才能取得成功。否则是盲人骑瞎马,风险很大。”在他看来,经过整合,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农业企业,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大批崛起。这些企业在国内站稳脚跟后,将会很快走向世界。“真正走向世界的企业,不是垄断型的国企,而一定是由资本主宰的农业跨国公司,”黄德钧如是判断。

  新农业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消费方式的变革,新农业时代已经不期而至。

  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农业冷链、农业物流等等人们闻所未闻的新业态,现在已经掀起盖头。作为资本,应该如何看待农业的这种新变化?黄德钧说,这些企业今天看来规模很小,还没有赚钱,但是,发展前景无可限量,值得投资人关注。

  在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一种新技术的进入,都会推动产业的变革。例如传感、IT、太空技术进入农业之后,都将带来企业的深刻变化。“投资人不能拘泥于传统,而应顺应变化,快速梳理出具有可复制性的经营模式。”在黄德钧看来,新农业是时代的产物,是两种甚至三种业态的相互融合,代表着未来农业的方向。

  农业产业量大面广,具有60余个子产业。每个产业都会形成独特的经营模式。面对大量模式,投资公司又应如何加以适应?黄德钧抛出自己的观点:打造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产业链,应该落脚在北方地区;而南方如浙江省,就不适宜于规模化农业,应该侧重高科技、市场化农业。

  农业投资方兴未艾,但实际上大家都没有做好准备。黄德钧呼吁,尽快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加盟的农业投融资体系,为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解决融资难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长治市长因苯胺泄漏事故被提名去职
  • 体育欧冠-博阿滕争议破门 AC米兰2-0巴萨
  • 娱乐李云迪:从未建议刘谦“找力宏”
  • 财经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严格限购
  • 科技谷歌眼镜新视频发布:可申请测试
  • 博客柴静:寻找智障儿 中国地图应该用竖版
  • 读书中朝关系风波:朝鲜砸毛岸英墓内情
  • 教育考研人疯狂抢位 网友称“用生命占座”
  • 育儿外媒看中国:走近龙年宝宝“生育热”
  • 谢作诗:不要玩弄货币
  • 李迅雷:抑制产能过剩能不能单靠体制
  • 何亚福:计划生育的六种负面效应
  • 朱大鸣:新国五条将房地产带向何方
  • 章玉贵:警惕美国金融资本对华战略锁定
  • 雷思海:日元贬值套住中国2800亿美元
  • 叶檀:美国中产阶级比中国中产阶级幸福
  • 李光斗:发改委该罚两杯酒还是两桶油
  • 钮文新:美股60年大顶即将告破
  • 郑风田:家庭农场发展的两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