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江西绿环牧业总经理:养猪是一辈子的事业

2012年11月09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

  ——记十八大代表、江西绿环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新

  作者: ■本报记者江丛干

  十八大召开前夕,赣中腹地樟树市店下镇岭西村,记者在这里参观江西绿环牧业有限公司的一处种猪基地时,彻底颠覆了头脑中养猪场脏和乱的刻板印象:园林式的场区坐落于青山翠谷之中,一排排猪舍干净整洁,人员进场必先消毒,猪的喂料由电脑控制,整个猪场实行的是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绿环牧业总经理王冬新介绍,“绿环”就是“绿色环保”的意思。绿环牧业倡导生态养猪,而支撑这一理念的核心是科技。

  今年6月,王冬新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他告诉记者,这让他心里感到沉甸甸的,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将沿着科学养猪的路一直走下去,进一步以科技致富带动共同致富。

  养猪是一辈子的事业

  2011年,绿环牧业出栏种猪1万余头,出栏商品猪10万余头,销售收入3.2亿元。在宜春市,绿环牧业已是规模最大的养猪企业。

  走上这条路,王冬新说势所必然。王冬新出身养猪世家,父亲曾是樟树市的农民养猪状元、全国劳动模范。学生时代的他原本不打算子承父业,只想通过读书实现“跳农门”,但因为课后常帮父亲打扫猪场被同学取笑,这反而让他坚定了养猪的决心。

  王冬新笑着回忆:“当时,很多同学不愿和我坐,因为我身上经常有一股难闻的猪屎味道。所以我当时就想,今后我养猪的时候,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

  1994年,王冬新高中毕业,回到农村老家开始涉足生猪养殖业。但是当年,他并没有成为现代人常说的“富二代”,猪场反而亏损了3万元。憋着气的王冬新自费到大专院校学习养猪技术,向同行业专家取经,几年后猪场逐步走出低谷。2003年,他成立了绿环牧业,开始了工厂化生态养猪。

  如何使养猪业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化?王冬新看准了只有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

  猪要养得好,种猪很重要。为致力于标准化生产,改良生猪品种,绿环牧业大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和种猪联合育种技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改善猪肉品质。2009年,绿环牧业投资360多万元,建成了有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品种公猪,存栏150头的江西省最大的生猪人工授精站。如今,绿环牧业的母猪配种受胎率提高到95%,每头母猪年均上市仔猪18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头。

  荷兰的智能化养猪技术好,王冬新就专程到荷兰学习,还率先在全国养猪行业使用ERP管理系统。现在,别人三斤二两饲料出一斤肉,绿环牧业只需要两斤八两,一头猪可节约成本90多元。

  “对售出的每一头生猪的质量负责”,绿环牧业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自己的优质无公害生物饲料厂,对饲料进行科学配制。

  为确保低碳环保,绿环牧业不惜巨资对原有的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先后引进了发酵床养殖零排放、水泡粪发酵工艺、智能化母猪群养系统、自动喂料系统等工艺,在各场建有污染处理池,使垃圾集中堆放、集中无害化处理,污水排放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彻底解决了养猪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一项变废为宝、以粪肥为原料生产有机肥的项目正在筹备中。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绿环牧业在江西养猪行业名头很响,王冬新说他当初现代化养猪的梦想也已基本实现。但王冬新更强调说,“民以食为天”,养猪很重要,也很高尚,为社会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生猪值得他一辈子去追求。

  大家富了才算富

  今年37岁的王冬新看上去精明、干练,充满现代意识,但他更愿意提起的是他的农民身份、农民本色。王冬新告诉记者,他家中至今依然耕作着口粮田;得到的诸多荣誉里,他非常看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这一称号。源于土地,感恩土地,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他时刻不曾忘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樟树市大桥街道东村村刘家村小组的刘国平经常和人说起,当王冬新了解到他想养猪却没有资金时,便主动赊销给他30头母猪和5吨饲料,并精心传授养猪技术。在王冬新的大力帮助下,刘国平的养殖规模越办越大,每年出栏生猪2000多头,走上了致富路。

  2009年,从公司辞职“单飞”的员工吴礼明想开一家兽药店,王冬新为他提供了30万元启动资金。他想在赣南老家上犹县办养猪场,王冬新赊给他105头已经怀孕的母猪,并赠送了3头种猪。目前,吴礼明成了上犹县第二大养猪户。

  喜欢培养“对手”、培养“冤家”,这让很多人很不解,但王冬新却乐此不疲。近10年来,绿环牧业累计向群众赊销饲料1万多吨、良种猪数万头,垫息100多万元,为群众提供养殖资金500多万元,免费培训养殖户上万人次,带动3000多户群众走上了规模化养猪之路,绿环牧业也因此评为全国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王冬新在樟树首先推广的生猪人工授精技术,也让当地养殖户受益匪浅。该技术节约了养殖户的种猪购置费,提升了猪肉品质和商品猪料肉比,养殖户累计增收1.55亿元。

  为有效缓解养殖户卖猪难问题,引领群众走上合作化发展道路,王冬新牵头组建了“公司带农户、大户带小户”的西堡生猪专业合作社,并在樟树及周边县市设立了20个收购点,与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市场网络。合作社组织运输车辆80余辆,年运销生猪80余万头,带动农民增收6750万元。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当看到樟树的生猪产业欣欣向荣时,王冬新说,作为行业领军者,心中的喜悦真是无以言比。

  以党建推动“二次创业”

  聊起人生,聊起成功,王冬新非常感激党的富民政策。他告诉记者,因为父亲是老党员,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从小就对党有着非同一般的深情;作为党的政策的巨大受益者,作为党员,他常萦绕在心的是怎样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没有王总的资助,我圆不了大学梦。”已考入江西财经大学的黄科星,是樟树市吴城乡湛溪村人,因家庭贫困得到王冬新的长期资助。

  2003年以来,王冬新已资助了上百名像黄科星这样家庭困难的学生。在经济上支援的同时,王冬新更注重从精神上关心这些孩子。在他的倡导下,绿环牧业多年来形成了一个传统:每个月请这些受资助的孩子到公司聚餐一次,询问学习情况,掌握思想动态,给孩子们心理上的支持。

  王冬新献出的爱心远不止这些。新农村建设,他捐出20多万元;西堡村小学改造,他捐出3万元;汶川地震,他捐款5.38万元;为患白血病的学生捐资5万元……近年来,王冬新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已超过100万元。

  当选十八大代表,王冬新说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发展的动力更足了,压力更大了。绿环牧业正计划着“二次创业”,做大做强,以期更好地回馈社会。

  王冬新有一个五年规划:明年完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将家族式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建设绿环种猪生态科技示范园;新建4家年出栏规模5万头商品猪的现代化养殖场;扩建绿环饲料厂;建设年屠宰100万头生猪的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打造绿环冷鲜肉品牌;把公司由省级龙头企业建设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5年之内成为上市公司。

  在王冬新看来,完成公司的“二次创业”,加强党建工作是重要一环。“党建会让企业更加明晰发展的方向,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其巨大的推动力不可估量。”王冬新说。

  他坦承,由于目前绿环牧业员工人数不到400人,且中年以上人数居多,企业党员规模较小,党建工作还不扎实。下一步,绿环牧业将加大发展党员的步伐,设立更多的“党员先锋岗”、“党员模范岗”,充实党员活动的载体。记者采访之时,绿环牧业正派出员工到当地的一家大型民企学习他们党建的经验。

  “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绿环牧业的未来一定更美好。”王冬新信心满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李光斗:美国大选 罗姆尼有五大失误
  • 蔡成平:日本经济真的严重依赖中国吗
  • 李光斗: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打破哪些魔咒
  • 王海滨:世界进入经济危机的新阶段
  • 丁志杰:维护美元霸权是美国核心国家利益
  • 陶冬:中国楼市短期看好 中期看淡
  • Kingsley:奥巴马连任是中国经济大利空
  • 朱大鸣:未来十年中国道路走向何方
  • 黄鸣:任志强别把绿建标准主权拱手相让
  • 陈序:奥巴马还需要向外国人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