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碱地上创出种粮奇迹
——记“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张正权
本报记者 沈建华 通讯员 张学法 文/图
春风轻抚下的麦苗,绿地毯似的向天边延展;顺着笔直的机耕道,远看近瞧这被一格格整齐的路道、河道网格化了的绿野,你很难想象这4万多亩庄稼茁壮生长的土地,几年前还是大片的盐碱荒滩;更难想象就在这里,一个叫做“张正权”的汉子,创出了一个全国第一的种粮大户业绩和奇迹。
高位灌溉系统创新碱地种稻模式
张正权,上海南汇人,今年57岁。2009年12月,被国土资源部表彰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个人;同年12月,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2011年12月,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
4月9日上午,阳光明媚。在张正权任董事长的汇星公司三大队排灌站旁,正在测量水渠的张正权,这时最热心的话题是:“争取三年内,在这里全用上高位灌溉系统。”他和公司总经理陈华,一边测量,一边规划高位灌溉系统的建设规模。
说到什么是“高位灌溉系统”,为什么要全面推行,张正权的话匣子一下拉到8年前。2004年10月,张正权在苏北射阳县和上海南汇区的海边,分别租下了4.42万亩和5万亩盐碱滩地。
2006年,张正权在射阳一次性试种5000亩水稻获得成功,被省内外很多从事滩涂复垦研究的专家称为“奇迹”。2007年、2008年又连续两年种植2万亩获得成功。上海南汇区的主要领导实地调研后,决定把南汇海边的5万亩滩地也交给他复垦,要求把这块地建成“长江三角洲最漂亮的农田”。
现有的农田灌溉系统由于供水被动,资源浪费严重,在盐碱滩地种水稻,这种灌溉系统的缺点更加显现。张正权多方求教钻研,仔细分析现有农田灌溉系统的不足,认真对比了普通农田和盐碱滩地所存在的差异,经过潜心钻研,设计出了高低水位农田灌溉系统,利用自然落差实现灌溉水源的流动。
有关专家比对后评价说,张正权创新和推行的这种“高水位灌溉系统”,不仅每亩可节约10元左右的成本,而且渠道里能养鱼,提高利用率。
淋盐洗碱技术创造粮食高产神话
盐碱滩地长水稻,一般要经过多年的淡水养殖逐渐降低盐分,但周期长、见效慢,所以沿海大片盐碱滩地少人问津,更不用说种粮。
张正权每年垦植几千亩,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为了找到快速进行滩涂垦植、降低土壤盐分的方法,张正权多方问计,反复研究降低盐碱含量的关键技术,寻找盐碱地改良的突破口,最后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原理,张正权和他的科技团队找到了用淡水淋盐洗碱的方法。
但实施很难,离滩涂最近的淡水源在27公里之外。做事不服输、有着一股子倔劲的张正权,说干就干,自工程开工到水稻种植成功的300多个日日夜夜里,张正权吃在现场,住在工地,从开河到修桥,从挖沟到修渠,从铺路、整地、建闸,到淋盐洗碱、育秧、插秧……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直到成功为止。
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由张正权带领的团队开挖的一条长27公里、宽30多米的大河顺利完工,成功引进了淡水进行洗盐,看着汩汩流淌的淡水,张正权心里乐开了花。
有了淡水,张正权又为提高淋盐洗碱效果琢磨开了,他和他的科技团队又探索出“盐碱滩涂淋盐洗碱技术”,快速降低滩涂的盐碱含量。2006年,他在射阳县第一年进行水稻试种便大获成功,创造了“当年海水退去,当年水稻种植成功”的神话。在别人眼里没有多少价值的盐碱荒滩,经过张正权的妙手回春,已经成为亩产近500公斤粮食的“高产宝地”。
自2004年以来,张正权先后承租垦植11.42万亩荒碱地。2011年产出粮食4500万公斤,可供一个30万人的中小城市吃一年。
清除互花米草破解入侵野草难题
每年春耕开始,张正权第一件事是落实互花米草的清除措施。
互花米草属于禾本科米草属植物,由于具有耐水淹、耐盐碱、繁殖能力强等特性,具有极强的入侵能力,所到之处都严重影响了其他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素有“食人草”和“绿色杀手”之称。专家介绍,互花米草的清除,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作物生长环境本来就恶劣的荒碱地,互花米草疯长,让张正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请来专家号脉诊断,得出的结论是“互花米草在滨海东滩已泛滥,水稻种植很难有收获”。张正权听后,整颗心都凉透了,连续多晚都不能入眠。
张正权一直认为,任何植物都有适合其生存和生长的外在条件,如果加大干扰力度,人为阻断其生长所需的条件,假以时日,任何植物最后将必死无疑。于是,张成权带领技术人员采取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综合方法进行干扰试验,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张正权终于找到了快速解决互花米草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办法。江苏射阳县东沙港1.5万亩互花米草曾经肆虐的土地,顺利地插上了秧苗。有了江苏射阳县东沙港的成功经验,2009年,张正权在家乡上海滨海东滩取得了5万亩滩涂开发权。张正权怀揣着攻克滩涂复垦的三大秘诀,开始了进军山东东营开滩种粮的新征程。
张正权满怀信心地介绍说,去年冬天,他与山东东营市签订了20万亩滩涂复垦种粮的合同。4月11日,他不失时机地飞赴东营,开始了新的荒滩垦植种粮大业。他向当地政府承诺,明年在荒滩上播秧10万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