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1月28日至2月1日粮油市场一周简析

2013年02月05日 08:58  新浪农业 

  粮油市场每周简析  第471期       

  小麦:现货维持平稳 期货小幅反弹

  本周(1月28日-2月1日)作为小年前的最后一周,国内小麦供需放缓形势明显,面粉加工企业多数开始停机检修,小麦市场价格稳中趋弱,面粉及麸皮价格维持稳定。第303期中央政策性小麦交易成交率20.7%,环比减少5.8个百分点。

  临近春节,国内小麦主产区购销放缓,一方面,加工企业原粮、成品粮备货基本结束,进一步扩大收购意愿不强,不少企业调低了小麦入厂价格;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主要是政策粮在执行前期合同陆续出库,农户基本暂停出粮,但由于多数农民回家过年,政策粮出库进度相对减缓。据市场信息,目前河北、山东面粉企业收购价格多调整至1.28-1.32元/斤,河南北部入厂价在1.27-1.29元/斤,江苏、安徽等地小麦入厂价在1.24-1.27元/斤,各地面粉企业的挂牌收购价格相比上周有0.01-0.02元/斤的降幅。

  相比小麦,面粉和麸皮价格的出库价格相对平稳。河北面粉加工企业的60粉出厂价格在1.58-1.6元/斤,同样等级面粉在山东的出厂价每斤为1.55-1.62元,河南60粉出厂价格多在1.54元/斤,江苏、安徽等省同等级的特一粉出厂价在1.52-1.55元/斤。各地麸皮价格高位坚挺,多在0.85-0.92元/斤。近期不少信息反映市场上面粉零售价格上涨明显,据了解,今年小麦价格飞涨导致面粉企业多次小幅提高出厂价格,但进入元月份后,随着市场小麦供应平稳、需求转弱,小麦价格高位趋稳,月中甚至开始小幅回调,面粉企业多没有再提高面粉的出库价格,由此可以断定,市场零售价格上扬是中间贸易商、销售商场各经营主体行为。

  对小麦的消费量趋缓在中央政策性小麦交易上继续体现。本周周均投放量在500.7万吨,累计成交103.5万吨,较上周减少28.9万吨,主要是因为安徽市场整体投放量从上周的152万吨减少至121万吨,导致成交量有所减少,而河南市场投放量从之前的347万吨增加到380万吨水平,但由于仅仅是增加的托市小麦,所以河南市场的成交量并未随投放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成交均价2313.15元/吨,环比略增。

  本周,郑商所强麦1305合约震荡并小幅反弹。除了是对前期15个工作日连续下跌的价格修正,还有几个因素也推动强麦期价反弹。一是国家公布了最新的2013年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相比2012年,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分别提高了0.1-0.12元/斤,每斤价格分别为1.32元、1.35元和1.5元,进一步拉大了小麦和稻谷之间的价格差距,对小麦市场或形成提振作用;二是春节假期,国内对于普通面粉的消费趋于平稳,但对于专用粉的消费将显著提升,特别是对于速冻食品、方便食品的消费量将显著增加;三是近期有官员表示,尽管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但粮食自给率跌破90%,进口总量激增也是自给率下降的直接反应。

  分析认为,单从小麦供需状况来看,长期来看依旧处于紧平衡状态,但自从小麦与玉米价格从去年10月份逐渐出现逆转之后,预计今年小麦的整体消费量将显著回落,加上国家收购的小麦数量庞大,政府对口粮管控严格等因素,中、短期范围内我国小麦的自给率将依旧维持较高水平。

  下周开始,农历春节逐渐在全国拉开大幕,农村的粮食购销基本停顿,市场价格预计维持平稳,期货行情或继续回暖,但在2570元一线压力明显。

  玉米:临近春节各地行情稳中趋弱

  本周(1月28日-2月1日)国内主产区玉米整体行情呈稳中趋弱态势,销区维持稳定,港口地区略有下调。

  临近农历小年,企业备货进入尾声,市场采购逐步放缓,但由于农户手中依旧存有大量余粮,市场供应并未减少。对于手中存有高水分玉米的农户或经济人来说,尽快出手销售是降低后期价格、霉变等风险的主要手段。据市场信息,黑龙江地区农户售粮踊跃,玉米上市量较大,吉林、辽宁地区玉米上市量平稳。较大量的玉米在市面流通也给行情带来压力,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玉米折干净粮收购价格在每吨2050元左右,吉林长春地区企业收购价在2230元左右,辽宁沈阳地区收购价在2370元左右,价格较上周有20-30元/吨的回调。

  受上市量提升、企业采购放缓影响,北方港口玉米贸易价格也稳中趋弱。目前港口收购14%水分的玉米价格在每吨236-2370元,平仓价在2410-2420元,较上周降10元-15元/吨,一方面是北方港口玉米库存目前约225万吨,高出上年同期109万吨,港口玉米库存充裕;另一方面,贸易商看跌春节后期市场,收购积极性低也导致港口玉米价格走弱。

  华北方面,受近期雨、雾天气影响,华北玉米面临多空两种因素影响而出现价格波动,一是雾霾天气影响了物流环节的正常运转,不少地区玉米发运、到库延迟,对价格形成小幅提振;二是近期雨雪天气有让华北玉米含水回升,在霉变风险增加的同时,企业收购也趋于谨慎。整体来看,整体来看,目前市场对于低水分玉米的需求依旧旺盛,其价格也处于坚挺有增态势,而对于较高水分的玉米,如16-19%水分的玉米价格目前稍微回落。目前,河南地区水分15%的净粮收购价在每吨2260-2340元,同样标准的玉米在河北地区的收购价在2280-2320元,山东收购价为2480-2520元。

  本周,南方销区价格相对平稳,企业基本完成春节期间的备货,尽管销区玉米到站数量减少,但对行情的影响已是微乎其微。从各地信息来看,南方销区企业目前库存基本都在1-1.5个月用量范围,这也就意味着在农历十五过后,销区对于玉米需求的影响不会突然释放,也不会对产区突然造成集中的采购压力。

  南方港口玉米报价近期也略有下调,对于水分高、质量差的玉米,广东港报价在2450-2460元/吨,较上周减少20元/吨,由于饲料厂基本停止采购,港口贸易商手中的标准品质玉米价格也维持稳定。

  临近春节假期,国内生猪、猪肉价格涨幅放缓,个别地区已经开始出现小幅回调现象。据国家相关部委发布数据,1月23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7.32元/公斤,猪粮比为7.1,较上周略有上涨,全国仔猪均价为27.88元/公斤,环比涨1.4%;1月21日-27日,白条肉出厂价格为22.9元/公斤,环比略增。预计节前国内猪价将维持平稳,节后或止涨回落,但目前生猪存栏量较高,饲料用量将维持一定水平。

  玉米深加工行业依旧低迷运行,假期将至,酒精、淀粉等产品的下游需求暂停,深加工企业也多停产减产,由于市场供应量减少价格维持稳定,加上东北企业及部分华北深加工企业调低原粮收购价格,亏损幅度有所收窄。

  下周进入农历小年,农户筹备年货,市场购销基本停止,各地市场有价无市态势凸显,预计各产区、销区价格平稳,养殖和深加工行业也进入稳定期。

  稻米: 稻谷托市价出台  上调幅度较大

  本周(1月28日-2月1日)国内稻米现货市场价格整体略有上涨,春节备货需求拉动是主因。中晚籼稻收购价格继续保持稳定,东北粳稻收购价格略有上涨,苏皖粳稻价格继续小幅上行。大米加工企业开工率没有明显变化,大米价格保持稳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上调。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2013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发改委经报请国务院批准,于2013年1月30日公布2013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2元、135元和150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12元、10元和10元。客观的看,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大幅上调符合我国政府始终坚持的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的政策目标。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数量安全非常重要。继续较大幅度上调稻谷的最低收购价用以稳定粮食种植积极性是较为适宜的。而市场也将从多方面对政策进行反映,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将是大米加工企业在高原粮成本下的经营困难问题,以及国内外大米价格差继续扩大带来的进口大米冲击问题。

  近期中晚籼稻收购市场依然没有发生变化。虽然春节临近,理论上将带动食品类消费,但是实际情况是主销区终端消费本周没有出现明显增多。当前普通稻的市场价格最低仍在1.25元/斤以下,最高则能到1.35元/斤以上,地区间差异较大。不过考虑到虽然同属普通稻,但地区间出现这样的价格差异仍属于正常范围。黄华占、“923”等品种近期价格也较为平稳。时间延长后的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期也已到期,虽然江西省最终于元旦后启动了托市预案,但总的看对中晚籼稻整体市场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新一年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对市场的引导作用将显得比较明显。

  东北地区新季粳稻收购进度已经快追上了去年同期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托市政策启动。如果托市收购没有启动,东北地区粳稻高开低走的收购价格,将直接影响市场的买卖双方的意愿和行为:买方企业将对后市价格过分看淡,进而对收购行为越加谨慎;而卖方农户则以惜售来表达自己对价格持续走低的不满情绪。双方个体的微观行为叠加到市场后,形成的市场持续低迷的现象很难依靠市场自身去打破,而政策性收购正是用外力打破了低迷的市场行情。目前东北地区水分相对较低的优质粮源基本都被买走,而仍然待售的很多都是水分较高、易黄粒、易霉变的稻谷。后期入市的风险逐渐加大。

  根据国家粮食局网站公布消息,截至2013年1月20日,秋粮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2年新产中晚稻、玉米、大豆共8814.1万吨,同比减少126.8万吨。其中:湖北、黑龙江等17个主产区收购中晚稻4028.1万吨,同比减少488.4万吨。而新出台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或将帮助收购进度有所加快。

  大豆:南美天气恶化 远期豆价被低估

  本周(1月28日-2月1日),虽然阿根廷降水,但后期天气担忧仍存,巴西物流瓶颈问题凸显,美豆出口需求强劲,宏观面利好频传,美豆期价延续涨势。如后期南美天气持续恶化,远期豆价或被低估。连豆期价跟盘小幅上扬,粕强油弱持续,油粕价格上涨,进口大豆压榨收益由负转正,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小幅亏损。国内市场节日气氛渐浓,国产大豆购销转淡。

  本周,美豆市场基本面利多重重,阿根廷天气、巴西物流瓶颈、美豆出口及中国需求等利好题材频出,令市场涨势延续。利多方面:一是南美天气恶化,引发市场担忧。本周阿根廷短暂降雨难以有效缓解旱情,且天气预报下周天气将重归干燥天气。阿根廷交易所开始评估持续干旱天气对大豆产量的负面影响,并考虑下调产量。巴西中西部地区降雨过度,对正在进行的大豆收割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延迟大豆上市进度。二是巴西物流问题继续引发关注,由于巴西政府对大巴司机工作时间限制的新规出台,导致物流瓶颈问题更加突出,卡车运输成本上升约50%,增加了巴西大豆的出口成本,也令南美大豆的有效供给延后。三是美豆出口数据强劲,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止1月24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110.7万吨,较去年同期略降,环比上周略减,但依然处于较高的周度出口检验值区间。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止 1月 24日当周,美国大豆净出口销售量为 125.3万吨,高于市场预估的65-85 万吨,其中以销售下年度美豆为主。截止1月24日,美豆年度出口较去年同期高出34%,近期美豆下一年度销售开始放量,说明市场已经开始对南美大豆供给产生忧虑。五是本周中国需求表现继续抢眼,截止 1月 24日当周,中国采购美豆

  98.6万吨,占美豆净出口量的78.7%,当周装船 70.3万吨,保持在较高水平。六是路透社援引世界最大大豆生产商EL Tejar的报告称,南美大豆产量将低于市场及USDA预估值,其中阿根廷产量仅5000万吨,巴西产量仅8000-8100万吨。利空方面,一是基于南美丰产及美豆种植面积上升的预期,业界分析师普遍认为2013年末大豆期价将跌至1200美分/蒲式耳以下。二是中长期看,巴西物流问题和阿根廷农民惜售问题终究会得到解决,南美增产导致的供给增加终会实现,这些问题只是将增产利空延后而已。

  本周宏观面延续利好氛围。美国芝加哥PMI远超市场预期;日本央行暗示将进一步宽松;1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升至52.3,创24个月来最高位,中国1月官方制造业PMI 50.4,虽略低于市场预期,但连续第4个月处于荣枯线上方,中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势头明显。受到利好数据的刺激,市场风险情绪继续升温,全球股市屡创新高,商品价格延续了反弹的走势。

  上周CBOT豆类品种资金面偏多,截至1月22日的CFTC持仓报告显示,基金增持大豆、豆粕的净多头头寸;并减持豆油品种的净空单,说明投机基金全线看多后期豆类价格。

  短期看来,在宏观面的利好带动下,大宗商品价格做多氛围仍然较为浓厚,加之豆类炒作题材丰富,豆类期价出现了“温水煮青蛙式”的慢涨行情。一方面,在南美天气出现明确改观之前,豆类市场价格可能仍将维持升势,直到需求出现明显的受抑迹象。另一方面,如果后期天气仍未能有效改善,则市场对南美丰产的预期可能改变,美豆远月合约可能存在一定的低估,后期将出现补涨,近远月之间的价差将持续收窄。技术面看,本周美豆主力3月期价本周突破1460美分/蒲式耳的前高,向上将遇到12月高点1501美分/蒲式耳的阻力位。后期向上阻力加大,但仍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建议依托10日线附近逢低买入。另外,本周美豆5月及7月远期合约涨幅均大于近月合约,说明在南美天气恶化的背景下,前期受到低估的远月合约得到资金青睐,建议操作上采取逢低买入远月合约或买远月卖近月的套利交易。

  本周,连豆期价小幅上涨,连豆一指数周涨幅0.94%,期价重心上移,持仓周环比下降。本周内盘价格跟随外盘小幅上涨,内弱外强持续。按照本周内外盘的现货报价,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差价维持在90元/吨,政策泡沫有所扩大。本周主产区油厂压榨亏损幅度有所缩小,但由于产区节日氛围较为浓厚,市场购销转淡,油厂收购积极性一般,收购价格环比持平。大豆临储收购继续在主产区全面展开,收购量同比仍下降,收购进度明显放慢,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黑龙江、吉林等 6个主产区收购大豆260万吨,同比减少

  108.3万吨。15-20日仅收购大豆5 万吨,收购进度较为缓慢。技术面看,连豆主力1305合约本周突破4870元/吨的前期高点,但收盘未能站稳,期价连续数周挑战前高未果,显示前期高点阻力较大,操作上不建议追涨,可逢低在10日线下方买入,或逢低10日线附近买入1309远月合约。

  本周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环比持平,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为4550-4600元/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4550元/吨,周环比下降50元/吨。由于本周国内油粕现货价格上涨,进口大豆榨收益由负转正,分销大豆压榨收益快速上升至正值区间。由于内盘油粕价格涨幅小于外盘大豆价格涨幅,本周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微幅下跌,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维持负值,内盘油粕套保压力下降。

  本周,连盘豆粕期价大幅领涨豆类,连豆粕指数周跌幅3.90%,持仓量大幅上升,期价继续呈现近弱远强格局。本周豆类市场维持粕强油弱格局,油粕比值下滑。豆粕现货价格周环比大幅上升,周五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3980-4050元/吨。养殖业数据利好,据发改委监测,1 月 23 日全国生猪出厂均价为 17.32 元/公斤,周环比上涨

  0.12%,为连续第11 周上涨,接近去年春节水平,节前消费需求增加,预计猪肉价格还将保持坚挺。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 1月 23 日,猪粮比价为 7.1,明显高于盈亏平衡点。短期内看,豆粕价格跟随外盘反弹的可能性增加,加之远月合约存在低估可能,因此养殖企业可逢回调加大对远期豆粕合同的采购力度,适度扩大远期库存。

  食用油:去库存化之前  行情区间震荡

  本周(1月28—2月1日),外盘炒做南美天气和短期国际市场供给,推动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上涨,而国内植物油市场在外盘上涨推动和国内高库存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价格区间震荡,市场购销不旺,走势明显弱于外盘。

  本周,市场炒作阿根廷干旱可能和2月分将不再上调南美大豆产量预期的可能,受此影响,CBOT豆类期价重心上移,技术面看,未来一周CBOT大豆仍有向上空间。本周,在外盘带动和现货市场的共同作用下,连盘豆油期价先抑后扬,价格重心略有上移,技术面看,下周仍有上升空间,操作上多单可继续有。本周,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小幅震荡,购销不旺及较大的库存是压制现货价格的主要因素。本周沿海地区一级豆油出厂价格8650-8950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东北内陆地区一级豆油价格8950—9100 元/吨,比上周上涨0-50元/吨。河南地区油厂一级豆油报价9020--9150元/吨,比上周下跌0-60元/吨。预计春节前国内一级豆油价格将继续在当前价位上下100元/吨的区间内震荡,在国际大豆市场未来几个月中期走势震荡下跌趋势不改的情况下,不建议大量囤货,过份追涨,操作上仍建议随用随购,快进快出锁定利润。利空因素:一是目前国内豆油库存偏大,如果将棕榈油考虑在内,植物油库存处于历史最高阶段,消化库存的过程将较缓慢,这将压制现货价格。二是巴西大豆已开始收获,目前来看南美大豆增产的可能性很大,中期来看全球大豆供给将由紧转松。三是从进口数据来看,未来几个月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呈震荡下行的态势,原料成本下降将不利于国内豆油价格。利多因素:一是巴西大豆率先收获上市,按往年惯例市场很可能在这时炒作巴西物流瓶颈,而今年巴西新交规的出台很可能加剧市场对该国物流的担忧。二是从气象来看,未来几周阿根廷的少量降雨,不足以改善土壤湿度,分析机构可能下调该国大豆产量预期。三是市场对巴西物流和阿根廷天气的关注将在期货市场率先反应,并传递到现货市场,有利于短期现货价格向上。

  本周,郑商所菜油合约期价小幅波动,价格重心与上周基本持平,技术面看,菜油1305合约期价在30日线受到有力支撑,操作上建议逢低陆续进场。本周,国内菜油现货价格稳定,市场交易趋于清淡。云贵川及长江中下游产区主流贸易四菜价格在10400-10800元/吨,国产四菜价格在10800-11200元/吨,华南港口地区四菜价格在10150-10600元/吨,基本与上周持平。维持“未来几周国内菜油现货价格仍将弱势横盘”的观点。利空因素:一是进口的加拿大新季油菜籽折成菜油后成本不高于9000元/吨,一旦加拿大新季油菜籽占进口油菜籽的主流,则将压低国内菜油的实际成交价休格。二是当前国内四级菜油与一级豆油价差仍处于历史高位,抑制国内菜油需求。利多因素:一是随着临储菜籽(油)政策今年继续实施的信息明确,资金在郑商所择机作政策市的可能性加大,并从期盘传递到现货市场。二是短期资金市场对南美问题的炒作,带动连盘豆油和棕榈油期价,也将传递到郑商所菜油。本周,国内菜籽价格多稳定,交易趋于清淡。青海地区入厂价格在2.7-2.8元/斤上下;内蒙海拉尔地区站台价格稳在2.52-2.55元/斤上下;伊犁菜籽车板价格在2.5元/斤,含油38-39。当前,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到我国完税成本约5550元/吨,而加拿大新季油菜籽到我国完税成本约5080元/吨,进口成本环比下降。

  本周,马盘棕榈油期价和CBOT盘大豆期价上涨,带动连盘棕榈油期价上涨,重心上移,技术面看,春节前仍有上升空间,可短多,但在前期压力位需及时平多离场。本周,港口棕榈油库存仍在110万吨偏上,市场对中期需求心理虽好转,但在高库存压制下,贸易态度仍较谨慎,市场购销清淡,国内港口棕榈油现货价格小幅波动。沿海24度棕榈油销售价格集中于6150-6400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维持“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在高库存实质性下降之前,行情不会单边上涨,仍将有反复”观点,操作上建议随用随购,快进快出锁定利润,或逢低建立长期趋势性库存。利空因素:一是目前国内及国际市场棕榈油库存较大,下游厂商节前不愿囤货,尽管棕榈油进口速度放慢,港口库存仍下降缓慢。二是机构预计,1 月底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可能达到265 万吨以上水平,超过上月底262.7 万吨的历史高位,马盘在短期反弹后还将回落。利多因素:一是我国棕榈油进口数量环比下降,回归到正常水平,国内棕榈油库存也将自峰值缓慢回落。二是资金对南美大豆问题的短期炒作,也将传递到国内棕榈油期盘,并带动国内棕榈油现货。三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在奉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对包括植物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并不特别悲观。(文/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研究预测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东公安局干部有两身份证 拥170余套房
  • 体育官方对孙杨处理结果:做检查停商业活动
  • 娱乐台湾歌手潘安邦去世 曾唱《外婆澎湖湾》
  • 财经日系车企1月份在华销量同比增长均超20%
  • 科技iOS6全系列设备完美越狱工具发布
  • 博客马未都:一车花炮为何能将大桥炸塌
  • 读书新浪历史访章永乐:1913大选与大决裂
  • 教育大学生写3000字最牛“炫父”帖引泪奔
  • 育儿幼儿园长舍命斗持刀男子被砍伤(图)
  • 朱大鸣:180个公章也会推高房价
  • 章玉贵:吁请尽快告别GDP情结
  • 王巍:我们能否超越金融创新的历史
  • 金岩石:解除一胎化之前该做什么
  • 张明:日本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张庭宾:危机转盘快要转到中国了?
  • 杨再平:做金融不妨借鉴都江堰及灵渠
  • 罗天昊:上海哪点比北京强
  • 李玲:中国向世界传递正能量
  • 西向东:再谈为何要赦免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