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农业讯 粮油市场每周简析(10月29日-11月2日)情况如下:小麦市场,移库小麦区域扩大有利行情平稳运;玉米市场,产区玉米上市量提升,政策预期支撑行情;稻米市场,新稻上市价格疲软,进口大米数量趋稳;大豆市场,内强外弱,连豆强势尽显;食用油市场,高库存低需求,价格继续下跌。
小麦:移库小麦区域扩大有利行情平稳运行
本周(10月29日-11月2日)随着临储移库小麦大面积投放,国内产销区行情延续稳定走势;产销区粉厂出库价随麦价波动而略有涨跌,但整体面粉行情基本稳定;麸皮、次粉等副产品价格稳中趋弱。第290期临储小麦竞价交易成交率为18.9%,较上周提升5.8个百分点。第291期临储小麦竞价交易成交率为22.1%,较上周提升3.2个百分点。
据市场信息,目前河北、河南南部贸易商普通小麦收购价多在1.16-1.18元/斤,山东东部、北部收购价多在1.17-1.19元/斤,河南中部、东部、山东西部、江苏中部、南部等地收购价在1.14-1.16元/斤,河南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大部收购价在1.12-1.15元/斤。江淮主产区粮源偏紧是导致各托市主产省之间价差微小的主要原因。
稳中趋强的普麦也适度提振了优质小麦的行情。本周,华北地区主要优麦如郑麦366、藁优2018、济麦17等品种粮库收购价基本在1.19-1.21元/斤,较前期上扬0.01-0.02元/斤。由于今年优质麦产量提升,消费稳定,供需关系相对宽松,使得优质麦表现差强人意,分析认为,在没有更有利于优麦行情的因素出现之前,普麦的走势将对优麦产生关键影响。
本周,临储小麦投放397万吨,略低于上周。但成交量再次提升,累计成交87.88万吨,较上周增加12.28万吨;成交均价2145.46元/吨,环比略减16.14元/吨。从统计数据来看,所增加的成交量全部来自河南市场,同时也创下自去年5月中旬以来新高。本周移库小麦投放量接近上周,成交量27.87万吨,环比略低,投放区域进一步扩大到18个销区省份,上周是17个省。近两周移库小麦较高的成交率体现出两个方面,一是销区对小麦需求较前期显著改善,说明市场活跃程度提升;二是大比例的移库小麦成交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产区现货市场行情。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止10月底,全面已播冬小麦2.86亿亩,完成意向种植面积的84.4%,同比快0.7个百分点。其中,冀鲁豫陕晋等地播种基本结束,皖鄂疆等省完成8成以上。整体来看,因秋播期间北方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光照充足,冬小麦播期集中,适播面积大,播种质量高,一播全苗,长势整体正常。
下周“十八大”正式召开,预计临储小麦依旧保持现有数量和现有范围投放,成交情况维持良好水平,各地小麦及面粉价格将保持稳定,难有大幅涨跌可能。
玉米:产区玉米上市量提升 政策预期支撑行情
本周(10月29日-11月2日)产区玉米整体呈稳中偏弱局面,销区基本保持稳定,而港口新粮小幅走高,陈粮依旧低迷。
本周东北地区受天气影响,新玉米上市量维持平稳,尽管收割基本结束,但价格偏低导致农民售粮积极性较低,加上部分企业手中依旧有陈粮尚未出库,整个市场购销略显清淡。从价格上看,黑龙江贸易商收购的折算成标准水分和品质的玉米在1900-2100元/吨,吉林收购价在2100-2180元/吨,辽宁收购价在2150-2250元/吨。北方港口购销相对活跃,到港玉米主要以新粮为主,由于主要是中纺、吉粮、北大荒等大企业收购,价格优势明显,水分15%的新玉米收购价在2280-2300元/吨,平舱玉米主要以陈玉米为主,价格稳定。
华北玉米行情维持平稳态势。内蒙15%水分新玉米净粮收购价在2230元/吨,河北、河南收购价在2100-2200元/吨,山西收购价在2150-2200元/吨,山东收购价在2250-2300元/吨,安徽收购价在2050-2080元/吨。整体来看,一方面由于价格优势导致上述产区玉米流往西南、东南数量不断增加,推动了价格走强;另一方面,上市量开始增加又压制了行情进一步走高。
南方销区和港口由于新粮大量到货,消费持续平稳,无论是华北玉米还是东北玉米行情均维持稳定。但应该看到,销区收购规模有限,主要依靠加工来消化,在当前供求宽松的情况下,后期销区行情或稳中趋弱。
饲养方面,国内生猪、白条肉出厂价格分别为14.78元/公斤和20.23元/公斤,环比降0.61%和0.25%,呈继续成下滑态势。但由于玉米和豆粕两大饲料主要原料价格较低,猪粮比较上周提升1.15%,达6.16。从目前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看,预计短期内猪肉价格将维持疲软态势,而玉米在后期温和走高趋势明显,导致养殖效益或有所收紧。
近期国家公布了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重返“枯荣线”之上,同日公布的汇丰中国PMI数据虽然依旧低于50的“枯荣线”,为49.5,但环比提升了1.6个百分点,创8个月来新高。尽管有分析认为相关数据并不能作为经济将出现大幅反弹信号,但依旧可以认为是国内经济形势初步改善、企稳态势逐渐明朗。
对于玉米深加工行业来说,经济指标向好,但短期内难以对行业形成本质性利好。目前玉米淀粉及玉米酒精企业开工率提升,企业亏损状况有所好转主要是因为原料价格较低所致,由此所带来的市场供应显著增加,加剧了行业竞争,在下游需求尚未全面复苏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观。
综上,后期国内玉米行情将维持当前平稳走势,价格下探空间较小,但短期内大幅上涨亦无可能。预计各地行情将随供需及收购形势略有波动。对临储收购预期是支撑当前行情的关键因素,但笔者估计在11月内该政策难出台。
稻米:新稻上市价格疲软 进口大米数量趋稳
本周(10月29日-11月2日)国内稻米现货市场整体弱势依旧,晚稻上市收购热度不高,中晚籼稻收购价格保持稳定;东北粳稻收购主体增多,但价格继续小幅下滑。进口大米数量环比略降,但同比仍然大幅增加。早稻期货价格区间震荡格局仍未打破。
新季中籼稻大量上市,根据国家粮食局公布信息显示,截至10月25日, 12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收购2012年产中晚籼稻615.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2.7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29.8万吨,占收购总量的37%。
由于中晚籼稻特别是优质稻保存时间较短,不太适合作为储备粮,所以收购主体中加工企业一直都是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从今年稻米整体市场看,加工企业经营效益并不好。企业虽然近期开工率有所提升,但是仍然没有出现加价抢收的局面,价格一直都呈现较为稳定的运行方式。目前湖南地区普通稻价格在1.35元/斤左右,黄花粘价格在1.45元/斤左右。预计后期随着大量晚籼稻上市,价格仍将以稳中趋弱的方式运行。
虽然今年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期间,总体天气状况较好,品质也较去年有所提高,但是后期的连续阴雨天气导致水分偏高,保管苦难。针对以上问题以及农民的实际困难,黑龙江省出台了《关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展代收、代烘、代储业务工作指导意见》,支持当地的抢收保粮,确保农民种粮丰收又丰产。
去年为了缓解农民卖粮难问题,国有储备企业入市大量收购东北粳稻,使得粮源主要集中在储备库中,使得今年年中开始市面上可用粮源较少,价格也随即走出一波升势。近期随着新季粳稻收获上市以来,市场价格开始逐渐走低,目前圆粒粳稻到厂价在1.46元/斤左右,长粒粳稻到厂价在1.55元/斤左右,均较开秤时下跌近0.10元/斤。短期内东北粳稻价格仍将以弱势运行为主,原因主要在于陈粮库存高企、大米终端消费不旺以及新季稻水分偏高这三个问题。由于存在有一定的收购风险,加工企业倾向随购随销,而贸易企业也不愿大量采购。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企业话语权有所加大,在收购时纷纷采用提高收购标准和压低收购价格的策略。
最新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进口大米23.4 万吨,环比下降0.6万吨,但是同比仍然增加了20.9万吨。近期数据显示目前单月进口大米数量已经趋于稳定,基本上在20万吨左右的水平,主要进口地仍然是越南,占比约为72%。目前5%破碎率的越南大米到港价较国内同等规格的早籼米便宜近0.15元/斤,价格优势十分明显,主要用于配米和米粉的制作。
本周郑商所早籼稻期货继续窄幅震荡,主力1301合约开盘于2646元/吨,最高到达2657元/吨,最低到达2629元/吨,收盘于2640元/吨,小幅下跌0.45%。本周大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的油脂油料品种急涨急跌震荡幅度明显加剧,但是早籼稻、小麦、玉米期货继续小幅震荡,显示出了资金仍然聚焦于国产豆提高最低收购价以及临时收储等消息的短期炒作。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的中国稻谷供需平衡表分析显示基本面仍然没有出现变化,总体供需仍然呈现产大于需的局面。预计短期早稻期货仍将维持窄幅震荡走势。
大豆:内强外弱 连豆强势尽显
本周(10月29日-11月2日),南美天气即将好转,但种植进度已经滞后,出口数据持稳,市场看好中国需求,美豆期价先抑后扬,收储政策出台在即,连豆期价大幅补涨,内强外弱持续。进口大豆压榨效益再创新低,油厂亏损扩大。油弱粕强,油价大幅下挫而粕价表现抗跌。外资收购事件持续发酵,豆农惜售加剧,收购价格环比走坚。
本周,美豆基本面上喜忧参半,美豆期价周初在南美天气改善的利空打压下大幅下跌,随后在需求支撑下小幅反弹,走势先抑后扬。一方面,南美天气开始好转,丰产前景逐渐明晰,但种植进度已经落后于往年同期水平;另一方面,美豆出口需求持续平稳,在本周良好的中国经济数据出台后,市场更加看好后期中国对美豆的进口需求。中国需求在价格高位依然保持旺盛,而南美种植进度落后导致南美新豆提早上市的预期落空,加剧了美豆中期供需偏紧的局面,令期价重获上升动力。利多方面:一是美豆出口检验量屡屡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本年度出口检验量同比大幅增加。USDA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止10月25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172.3万吨,高于市场预估区间,去年同期为134.8万吨,本年度累计出口检验841万吨,同比增幅达48.7%。二是美豆收割进程进入尾声,USDA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止10月28日当周,美国大豆收割率为87%,高于去年同期的85%,但略低于市场预期,收割进度相比之前已经有所放缓,月底美豆收割进程进入尾声,宣告农户的季节性抛售结束。利空方面,本周天气预报确认未来南美天气将改善,巴西部分缺水地区11月将出现降水,尽管前期阿根廷降水过多导致种植进度放缓,但大豆种植的时间窗口依旧存在,之前充沛的降水为后期南美大豆增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周宏观面偏多,中国官方和汇丰PMI数据均符合市场预期,其中11月1日公布的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也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重新回到临界点之上,显示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并出现回升的势头。美国GDP和其他宏观数据也整体利多,受以上利多数据影响,本周欧美和亚洲股市反弹,CRB指数也止跌企稳。
本周资金面上,基金对豆类品种的态度分化,截至10月23日的CFTC持仓报告数据显示,基金对大豆和豆粕的净多持仓小幅增加,但基金对豆油的净空持仓继续增加,说明基金看好大豆、豆粕价格的后期走势,看空后期豆油价格。
后市看来,大豆基本面正在好转,在前期大跌的过程中,市场可能已经确立了季节性低点。利多方面:一是随着北美收割进入尾声,现货市场价格表现坚挺,说明农户抛售已经进入了尾声。二是南美天气炒作随即粉墨登场,南美天气开局不佳,局部干旱和洪涝并发,可能对南美大豆的高单产预期构成威胁,同时种植进度滞后导致南美供给延后,引发市场对明春大豆阶段性供给断档的担忧。三是中国需求依旧强劲,虽然近期有所放缓,但随着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需求可能维持同比增加的势头,并导致美豆期末库存进一步下降。利空方面,一是USDA11月报告可能继续上调美豆单产;二是南美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已成定局,随着后期南美天气的改善,南美丰产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基于以上分析判断,市场短期可能进入底部震荡的阶段,中期上涨行情依旧可期。
技术面看,本周初美豆主力1月期价破位下跌,但随即反弹并持稳于20日均线上方,显示期价在20日均线的支撑较强,后期稳步走高的可能性较大。基于以上判断,笔者建议可在期价回调至20日均线以下逢低买入,并中线持有。
本周,连豆期价强势补涨,连豆指数周涨幅1.61%,持仓周环比大幅上升,做多资金继续入场拉升期价。内盘表现继续强于外盘。国产大豆价格受到以下因素的支撑。一是今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市场供给锐减支撑国产大豆期价;二是今年国产大豆出口形势良好,今年1-9月出口量为22.4万吨,同比增长42.21%,已经超过2011年全年的出口数量;三是临储大豆拍卖底价大幅提升,人为抬高了国产大豆价格运行的底部,利好后期国产大豆价格走势;四是临储大豆拍卖成交率锐减,导致国产大豆的政策供给减少;五是今年全球市场持续呈现粕强油弱的格局,说明蛋白相对短缺而油脂相对过剩,国产大豆因其高蛋白含量而有望受到市场青睐,并导致国产大豆相对进口大豆的溢价。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维持未来连豆期价将表现抗跌,或将走出独立上涨行情的判断。
短期内盘基本面上的利好刺激较多。一是本周媒体报道益海嘉里公司入市加价采购的新闻,虽然炒作的成分居多,但说明大型外资企业对后期行情看好,市场对此表现积极,期价应声而起;二是每年的11月初是临储大豆、玉米的收购政策出台时间,市场选择在此时机拉升,具有一定的政策市意味。后市看来,市场普遍预期今年的大豆临储底价将大幅调高,市场预期的托市底价区间在4400-4600元/吨,目前主产区油厂的收购价格也处于该区间范围内,托市底价预期与市场价接轨良好。本周,东北地区国产新豆收割全部结束,新豆大量上市,但前期收购价格高开低走,加之近期媒体操作外资加价收购,导致豆农惜售情绪加重,市场等待托市收购政策出台打破僵局。技术面看,连豆主力1305合约本周回踩20均线后,大幅拉升,相继突破4877元/吨和4922元/吨的阻力位,强势尽显,技术面上升趋势良好,但后市需防范收储政策出台后的利好兑现行情,仍可依托5日均线逢低买入。
本周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上升,分销价格大幅下跌,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为5050-5100元/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4550-4600元/吨。本周国内油粕现货价格继续下跌,进口大豆榨收益维持在-500元/吨以上,国内油厂亏损加重。港口分销大豆压榨负收益缩减至盈亏平衡点附近。由于内盘油粕价格跌幅大于外盘大豆价格跌幅,本周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亏损幅度继续加大,不利于油厂外盘点价需求的恢复。从历史规律上看,进口大豆压榨收益创出年内新低,往往意味着市场已经进入阶段性底部区间,后期油粕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出现一波反弹的可能性较大。
本周,连盘豆粕期价低位企稳,触底反弹,成交量和持仓量均小幅下降,本周市场油弱粕强,受到CFTC持仓明细显示基金持续看空的影响,豆油价格大幅下跌,而豆粕价格表现相对抗跌。本周豆粕现货价格小幅下跌,现货价格周环比下跌20-50元/吨,周五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3840-3900元/吨。豆粕价格继续受到饲料养殖需求复苏的支撑,受近期玉米、豆粕价格下跌的影响,我国猪粮比回升至6:1的盈利区间,预示着养殖业补栏积极性后期可能回升。后期豆粕价格仍受饲料养殖高存栏及补栏回升的支撑。后期豆粕价格或将低位企稳,油弱粕强可能持续。建议养殖户控制库存量,逢大幅回调适当增加采购量。
食用油:高库存低需求 价格继续下跌
本周(10月29--11月2日),虽然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弱势横盘,但国内植物油期货价格在高库存低需求的压力下,再次较大幅度下跌,表现明显弱于外盘。未来几周,高库存仍将压制国内贸易商的采购热情,成为国内植物油价格向下的主因。
本周,在今年大豆高种植收益带来的卖盘压力和市场对南美种植期天气的炒作下,CBOT大豆弱势横盘,技术面看,未来一个月仍以弱势盘整为主。本周,连盘豆油继续较大幅度下跌,走势明显弱于外盘,技术面看,仍在下跌通道,中期有回补8200元/吨缺口可能,操作上建议观望。本周,国内豆油现货价格随期盘下跌,主要是目前国内豆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水平,而需求不振,贸易商采购积极性不高,油厂在库存压力下对后期豆油走势不乐观。本周沿海地区一级豆油出厂价格8900-9200元/吨,较上周下跌100-200元/吨。东北内陆地区一级豆油价格9200--9550 元/吨,较上周下跌100-200元/吨。河南地区油厂一级豆油报价9200--9280元/吨,较上周下跌120-170元/吨。在去库存化之前,预计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将继续探底,国内一级豆油现货价格全线在9000元/吨以下运行也指日可待,未来一周操作上建议观望。利空因素:一是当前国内油厂散油库存和中小包装库存均远超往年同期,去库存化将需时日。二是目前国内植物油市场离元旦春节双节备货还有一个来月,处于消费淡季,贸易商还无需备货,需求不振将突显库存压力。三是当前国内豆油和棕榈油价差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均是近七年的最高水平,棕榈油价格很可能拖累国内豆油价格。四是四季度进口大豆到货量高于预期,国内油厂开工率处于正常水平,豆油库存有进下上升可能。利多因素:一是明年2月份底前,国际市场大豆仍主要依赖于美豆,市场普遍认为四季经济将好于三季度,并利于商品类需求,资金有可能炒作中国需求和阶段性大豆供给。二是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在经历了10%的下跌后,部分资金可能认为底部已到急于入场,带来市场在下跌在的反弹。
本周,受相关油品带动郑商所菜油1305合约震荡下跌,重心下移,技术面看,下一周菜油1305合约仍有下跌空间,操作上观望。本周,在成本的支撑下,相对于豆油和棕榈油,国内菜油现货价格较为稳定。国内产区贸易四菜主流价格在10600-10900元/吨;国产四级菜油价格在11000-11300元/吨,均基本与上周基本持平,但由于和豆油、棕榈油的差价继续扩大,国内菜油毫无竞价优势,市场购销两不旺,呈有价无市状态。预计未来一至两周,国内菜油价格将较为稳健,需仍较疲软。利空因素:一是国内菜油和豆油的价差进一步扩大,菜油处于竞价劣势,不利于菜油需求。二是国内植物油基本面整体偏空,豆油和棕榈油走弱也必会拖累菜油。利多因素:一是今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菜籽产量低于预期,国际市场菜籽价格较为坚挺。二是目前多数菜油货源掌握在国储手里,且成本较高,短期内并不具备低价抛售条件。三是国内港口工厂现货菜油多数已经预售,库存相对压力亦不大。本周,冬菜籽余货已经非常有限,国内秋收菜籽价格稳定,内蒙产区春菜籽价格站台价均稳定在2.5元/斤附近,新疆昭苏菜籽交易稀疏,报价仍在2.55元/斤;青海及海拉尔地区站台价格均在2.5元/斤上下,甘肃山丹军马场装车亦在2.5元/斤上下。加拿大油籽CNF12月船期报价稳定在694美元/吨,理论到港成本在5508元/吨上下。
本周,高库存压力下,市场预期悲观,连盘棕榈油1305合约继续震荡下跌,再创两年新低,技术面看,下周仍有下跌空间,操作上建议观望。本周,国内港口棕榈油价格在期盘下跌,港口高库存,市场低需求的共同作有征,继续下跌。沿海24度棕榈油销售价格集中于6250-6450元/吨,较上周下跌300-350元/吨。棕榈油作为主要工业用油,需求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最深,表现结果就是无论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棕榈油和豆油,和菜油,和棉油等主流品种的价差呈不断扩大趋势,其中国内棕榈油和一级豆油现货价差达2600元/吨,连盘1305合约棕榈油和豆油价差达2100元/吨,均见有纪录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未来两周,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仍以弱为主,操作上建议观望,不要急于抄底。一是,虽然马来西亚已经提高了毛棕榈油的免税出口配额,印尼政府在本周也将毛棕榈油和24 度棕榈油出口关税分别下调至9%和3%,以促进棕榈油的消费和出口,但需求仍难提振,四季度主要生产国库存仍将环比上升,将压制马盘棕榈油价格。二是目前棕榈油进口成本和连盘有套利空间,部分贸易商在连盘抛售套利,打压盘面价格,并会传递到现货。(供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研究预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