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州商人投千万成都养蟹 川蟹抱团推出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0日 08:59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微博
9月18日,成都、眉山等地从江苏引进的大闸蟹已经成熟。 9月18日,成都、眉山等地从江苏引进的大闸蟹已经成熟。

  两天后,阳澄湖便开湖了。如果运输顺利,当晚成都市民便有望尝到新鲜的阳澄湖大闸蟹。其实,与市民想象中不同,大闸蟹绝不是江浙的特产。身为千河之地,我省有着养蟹的优越环境和历史。早在十多年前,四川就有不少人养殖大闸蟹,参与市场竞争,但由于技术等原因,最终无果而终。如今,面对庞大的需求市场,我省又出现不少养蟹人,大闸蟹年产量达到173吨。

  面对如日中天的“阳澄湖”,川派大闸蟹有什么优势,又如何与江浙地区大闸蟹竞争?对此华西都市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早在1996年,四川就有很多人尝试饲养大闸蟹,但由于经营不善、技术不过关,大多血本无归

  大闸蟹在成都有巨大的市场,仅青石桥每年销售产值便达近亿元。如何抢占这一市场,值得相关方面思考

  第一回合川蟹败出

  经营不善养蟹人血本无归

  早在1996年,四川就掀起过养殖大闸蟹的热潮。昨日上午,经历过第一轮养蟹潮的成都市水产协会会长青南春,对于当年的火热场景仍记忆犹新。

  “当时到处都有人养蟹,成都、西昌、绵阳,可谓遍地开花。”青南春回忆,成都龙潭寺有一对退休夫妻,包了几亩水塘,自信满满的养起了大闸蟹。虽然老夫妻养的大闸蟹味道纯正,可由于技术不足,产量很小,没多久就做不走了。

  与龙潭寺老两口相比,当年在西昌邛海的4位温州养蟹人,摊子做得更大。资深业内人士高先生回忆,当年邛海里全是放养的大闸蟹。“蟹的品质很好,可问题是没有围着养,不少蟹被渔民捞走了。加之股东间管理争议,做来做去,也就做死了。”和他们一样,第一批四川养蟹人很快销声匿迹,很多人血本无归。

  青南春认为,四川人养蟹失败,技术是主要原因,“大闸蟹养殖几年后的成活率会降低,如果技术不过关,投入十万的蟹苗,几年后可能只剩下两万,产量大大减小,经营难以为继。”

  第二回合即将开打

  温州商人投千万成都养蟹

  虽然经历了第一次失败,但巨大的大闸蟹市场,仍刺激着养蟹人的神经。温州商人蒋利群便是其中一个。

  蒋利群来蓉经商多年,干过建材、机械等各种生意。2009年夏天,他和朋友到金堂资水河钓鱼,突然一条硕大的鲢鱼上钩了。“我当时用尽全力收线,结果鱼线扯断了,也没钓起来。”蒋利群说,自己根本没有想到这里的水这么好能有这么大的鱼。进而一想,这里肯定适合养蟹。调研一番后,他立即决定投入。

  如今,蒋利群和朋友已投入1200余万元,将金堂云合镇长达58.4公里的资水河整个包下,在其中全部放养了大闸蟹,并雇专人看守。同时他还承包流转了1200余亩土地,挖起了鱼塘,其中也养满了蟹。这里成为我省目前最大的大闸蟹养殖地之一。

  对于为什么敢下如此大的赌注,蒋利群说自己就是看中了成都田园城市的优良环境。“这里的水好,养出的大闸蟹绝不比阳澄湖差。”

  第三回合品牌打造

  四川大闸蟹通过无公害认证

  面对来势凶猛的“阳澄湖”大闸蟹品牌,刚刚起步的金堂大闸蟹如何撬动市场?这个困扰着所有来川养蟹人的难题,如今同样也摆在蒋利群的面前。对此,蒋利群坦言:“与‘阳澄湖’相比,我们才起来,品牌影响力确实不在一个档次上。”

  但蒋利群也同时声明,金堂的养蟹人不怕与阳澄湖竞争。“为什么?因为阳澄湖的大闸蟹每年产量就只有那么一点,根本不能满足成都市场的需求。”蒋利群说,靠近销售市场,省去了昂贵的运输中转费用的成都本地蟹,也占尽地利优势。

  蒋利群认为,川派大闸蟹最终要占领四川本地市场,还得靠做好品牌。品牌打不响,在市场上就没有知名度;没有知名度,不但销量上不去,价格也会打折扣。

  他表示,合作社的大闸蟹已经申请了“资水河”品牌,并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接下来我们还将进行一系列的市场推广,让大家都知道,成都也产品质优秀的大闸蟹。”

  行家支招

  成都市水产协会会长青南春:

  大手笔投入,抱团推出品牌

  “把川蟹做出规模和品牌来义不容辞,我们行业协会愿意提供销售和网络资源。”听说养殖户希望打造四川自己的大闸蟹品牌,成都水产协会会长青南春立即表示支持。

  他向记者算了笔账:目前仅青石桥的商家每年经手的大闸蟹就达到了1000吨以上,以50元一斤算,这也是一个上亿元的巨大市场。

  青南春说,目前四川大闸蟹产地较为分散、不成规模。川蟹企业要想后来居上,有必要大手笔投入,同时建立起合作机制“抱团”推出统一的品牌。从生产技术到品牌建设都应该共建共享,这能极大的降低成本,并且加速形成四川大闸蟹品牌。“这样产量能提高,品质也就有保证。”

  省水产局科教处处长杨雪松:

  推广本土蟹,品鉴会开到成都

  “历经波折,四川本土大闸蟹养殖颇有成效,去年全省共产大闸蟹173吨。”昨日上午,省水产局科教处处长杨雪松说,虽产量有所上升,利润可观,但川蟹与阳澄湖相比,产量规模仍很小,还处于起步阶段。

  杨雪松对川派大闸蟹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只要5年内能稳定发展,川派大闸蟹的市场推广就不会很困难。而要打开成都市场,重点则是宣传和推广。他建议养殖户将品鉴会开到成都来,让成都人品尝到川蟹的口味。

  与此同时,他表示水产部门将全力协助养殖户将产品送到专业的行业协会,例如中国渔业协会进行鉴定,得到权威的认可。在大闸蟹质量方面,将协助养殖基地申请“无公害产品”等相关认证,助力川派大闸蟹占领市场。华西都市报记者李臣余行 侯婷婷

  摄影郝飞

分享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王立军案件庭审及案情始末
  • 体育亚冠-恒大2度领先遭逆转 8强赛首场2-4负
  • 娱乐法国法院禁止刊英王妃裸照 威廉夫妇欢迎
  • 财经五粮液等五大川酒上书反对国酒茅台商标
  • 科技铁道部否认12306订票难因内部留票
  • 博客柴静:为何采访李永波 购火车票糟心经历
  • 读书太阳旗坠落:日军不愿提及的十大败仗
  • 教育出国7天黯然回国 留学请提前“断奶”
  • 育儿19名家长联名拒绝一自闭症孩子入学
  • 健康你真的没牙病吗 深色乳头代表性爱丰富?
  • 女性40载女星拼衣品 孙楠炮轰前妻被骂极品
  • 尚品十一自驾游线路推荐 节日香槟选购指南
  • 星座测试梦境测有无小三 15种风水法器
  • 收藏热议故宫宫院分离建议 治理别只靠不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