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福建省委省政府创新“三农”工作引领农民奔小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6日 00:00  农业部网站

  1998年的一天,永安市洪田村村民都集中在村部。他们已经开了两天的会,“今晚不讨论出名堂,谁也别离开”。这个晚上,他们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分山到户!这在当时还是禁区。

  这个冒着风险的大无畏决定,使洪田村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村庄,永安市也成了全国林改的发祥地。

  时至今日,永安林改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改革是发展的希望之路、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从2003年开始,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把林改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主要领导亲自调研、亲自部署林改工作,首创了“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村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林改工作机制,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林改”,有效保障了林改顺利推进。

  8年多来,福建省林改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主体改革阶段,从2003年到2006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展以明晰产权为重点的改革,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集体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明晰到户,初步实现了“山有其主”。

  二是配套改革阶段,从2006年到200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展以“稳定一大政策、突出三项改革、完善六个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通过改革,初步实现了“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三是提质提升阶段,从2009年至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中央10号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最高规格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持续深化林改,建设海西现代林业的意见》,对深化林改和海西现代林业建设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在8年多的时间里,省委、省政府就林改工作出台了3个政策文件,召开了3次高规格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促使林改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福建省已基本完成明晰产权主体改革任务,并在全省成立了75家林权登记管理机构,及时发换林权证,用法律的形式保障改革成果,给群众吃下“定心丸”。

  通过林改,全省呈现出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喜人局面,用老百姓的话说是“改革路子对头,林农尝到甜头,林子绿满山头,小康有了奔头”。

  2010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673.15亿元,同比增长13.6%。

  林业经营效益提高,许多农民纷纷把钱投向山林,山林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把打工挣来的钱投入林业,创办林业基地、木竹加工企业和“森林人家”,掀起农民创业热潮,带动了本村农民耕山致富。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林业年吸纳200多万农民就业。2003年以来,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年均增长20%-25%,一些主要林区的农户从林业发展中获得的收入已占其家庭收入近一半。

  林改后,干部从林业生产大包大揽中解脱出来,主要工作是服务,成为送资金、送服务、送技术的“三送”干部。洪田村支部书记邓文山从1982年开始,连任十届村支书。林改前选举得票率也只有60%-70%,林改后四任都是满票当选。他感慨地说:“林改就是得民心,人人都说党的政策好!”

  林权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福建省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农业科学发展的缩影。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按照“三化同步”、“三个着力”、“三个加快”要求,扎实推进“抓粮食稳定发展、抓优势产业提升、抓合作持续先行、抓五新进村入户、抓防控安全保障、抓沼气建管并重”等重点工作,持续保持农业农村经济良好发展态势。

  去年,福建省全年粮食总产量662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7427元,实际同比增长7.5%,连续18年保持全国第七位;农民人均同比增收747元,增量创历史新高。

  优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福建省大力发展高优园艺产业,优化品种品质,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2010年,全省水果产量645万吨;茶叶产量27.1万吨,同比增长0.5万吨;蔬菜产量1486.3万吨,同比增长37万吨;食用菌产量203.6万吨,同比增长6.62万吨。同时,积极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2010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223.67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同比增长2.03%,禽蛋产量同比增长1.11%,奶类产量同比增长2.19%。

  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农业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去年全省新增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741家,新增部、省级示范项目单位56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643家,从业人员177.2万人,实现产值6863.61亿元。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水利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向着现代化农业方向迈进。农业“五新”入户深入推进,全省累计推广各类农业新品种210多个、新技术90多项、新肥料50多种、新农药60多种、新型农机具七大类1.5万多台(套);建立478个示范片,示范推广2600万亩以上;培育“五新”示范户6271户,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指导和咨询45.46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产品产量、质量的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建立健全监管机构和检测体系,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强化执法监管。2010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69个,绿色食品62个,有机食品1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6个,“三品一标”累计达到2182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总面积76万亩。

  沼气建设任务全面完成。2010年,全省新建农村沼气6万户,配套改厨、改圈、改厕3.5万户,新建10个县级沼气服务中心和317个乡村服务网点,全面完成2010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农业部下达的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任务。同时,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农业环保工作有序推进,重点流域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2010年,下达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0.7亿元,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完成农机购置补贴3.2亿元,全省新增农业机械17.48万台;下达中央财政资金6.64亿元、基建资金2.54亿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46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各类项目建设。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日趋健全。在全国率先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和农村“六大员”制度,完善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三农”服务网等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种植养殖能手、专业服务队等为辅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服务内容从单一的农业技术服务拓展到市场营销、文化、卫生、计生、综治和环境建设等各个领域。(作者:来源:福建农业信息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