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春耕调查:承包四年未回本

2013年04月09日 19:48  央视财经频道 

  职业农民的春耕

  主编:傅喻

  记者:韩志涛

  摄像:沈炎

  一、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今年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3年生产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公斤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132元、135元和150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12元、10元和10元。粮食收购价格的提高有没有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现在正值春耕备播时节,我们一起到安徽的产粮大市安庆去看一看。

  春耕不等人,本该是农忙时间。但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农田里却显得十分寂寥。偌大的一个中心村, 只有陈正如一个人孤单地播着稻种。安静的山谷里,回响着胶靴趟起的水声。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农民陈正如说,早稻的话,这个地方没有实行,只有去年的话,大概只有20来亩,因为收割时间太长了,四亩田不来,大型化的收割机,不来。陈正如的水田被远处的油菜地紧紧包围着,最让他发愁的是,这孤零零的四亩稻子,收割机都不愿进来。所以每次春耕,到底是种双季稻还是常规稻,陈正如都要挣扎很久。

  陈正如心里也盘算过:双季稻虽有两次收成,产量翻倍,但1700斤的粮食,除掉上涨的农资和高额的机械、人工费用,一季晚稻的成本几乎抵消掉一季早稻,算下来每亩净赚不到300元。 而常规稻种好了亩产也能上千斤,利润与双季稻相当,最终陈正如还是选择了种植常规稻。但当下,节奏紧,劳动强度大的耕种,已让他有些力不从心。到底还有多少人在种地?还有多少像陈正如这样的老年人在种地?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继续在太湖县寻找答案。

  在水田里,陪着老人一起干活的是他的女婿,尽管,他已经不再年轻,但是已经算是村里不多见的壮劳力了。种粮大户汪卫国告诉记者,60岁以下的人已经成为当地的稀缺资源。太湖县在以往是远近闻名的双季稻种植大县,但因为劳动力的过度缺失,传统的种植习惯已被打破。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农民汪卫国说:“刚开始 的时候种双季稻多,现在就是说国家政策推广双季稻,因为双季稻的话,对种植来说的话,因为以前,以前在收割人工这方面的话,就是说比较麻烦的事情。还有一个靠天气,掌握不好的话,稻子保险这一块没保障,所以农民一般不敢种。今年推广的话呢,就是说,保险农民保险现在机械化操作的话,推广应该还是可以的。”

  双季稻的面积在下降,本该热闹的春耕场面也显得尤为冷清,田间地头,偶尔有几位驼背弓腰的老人缓缓而行。而在中心村的街头,很难看到年轻人。安静的村镇,犹如空城。老人们告诉记者,太湖县中心村不过两三千人口,但外出打工的就占到百分之七八十。村里留守的全是妇女和老人。有的实在种不了田,就只能把地交给大户来承包。即便这样,也并非人人能如愿。

  在世代以种田为生的中心村,留守的老人非常担心,外出打工的下一代是否还会回来种田;他们同时更忧虑,自己正在逐渐老去 ,不知还能种多久的地。下到60来岁,上至80高龄,这些老人现在成了村里种地的主力军。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让留守的老人只能孤军奋战。

  二、

  为了解决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安庆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改革,期望农村的土地资源能够进入市场,最大程度地发挥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安庆规模经营土地135万亩迅速流转,流转率达33.5%,在全省排在第二位。近万名种植大户接管了流转的土地,那么这些大户的经营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短短四年时间,流转到倪迎春手里的土地已经从两千多亩,增加到一万四千多亩。对于安徽桐城这样一个种粮大户,倪迎春自我解嘲为“贫穷的地主”。眼看春耕时节,逐一要备的种子、化肥、地膜等农资急需大量的周转资金,几年来这种等米下锅的滋味,让倪迎春倍感煎熬。安徽省桐城市人和源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倪迎春说:“一个是流转的土地银行不能贷款,现在目前土地使用权是在老百姓这一块,在千家万户这一块,我们不过是流转过来我们来经营,所以这一块是作为抵押贷款不好办。所以这个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每亩500元左右的租金,600元农资、机械、人工费用,一亩地上千元的成本,一万四千多亩地,大量的现金支付,农忙时节无法拖欠。倪迎春每天睁开眼睛想都是资金缺口。而农用土地又无法抵押贷款,他只有向亲朋好友来筹集。种粮的比较效益远不如经济作物来得快,即便是规模化种植,每亩有三四百元的净赚已算不错,为了提高品质,增加粮食附加值,合作社需要一个烘干处理仓库,但农业土地又不能转为建设等其它用途, 无奈之下,倪迎春只好自己开荒建了一个粮库。因为农业生产的周期性长,持续不断的投入,让倪迎春的财务状况经常捉襟见肘。特别是收回的一些撂荒土地,在平整三四年后才开始能见到效益。

  今年是倪迎春承包土地的第五个年头,按常规来讲,这一年将是收回成本逐渐盈利的翻身年。倪迎春期盼着今年能有个好光景。与此同时,肥西县的另一个种粮大户李明圣则在考虑五年甚至十年后的租金成本。肥西县紧邻合肥,地处平原地带,良田平整度比安庆的桐城高,所以每亩地的租金要在600元,甚至700元不等。李明圣的担忧是,土地承租的期限短,部分农民处于观望状态,有可能不愿长期外租。特别是目前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会让租金水涨船高。

  如果租金持续上涨,李明圣承包土地的成本投入将增加到每亩1200元甚至更多,他只能和农户约定,分阶段来付清租金。种粮大户们每天盘算着如何将亩效益最大化,而加工大户更关心的是,储备的稻谷还能备用多久。甘启斌经营的是安庆望江县最大的米厂。双季稻面积的下滑传导到终端加工,直接带来的就是加工量的减少。甘启斌则会经常来到仓库看看。安徽省联合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甘启斌说:“2011年,我们当地的收购价,我们是每百公斤是278到280,去年呢,我们最高收上来270公斤。这实际上,平均只能花上262左右。所以说,一下子每百公斤跌到十几块钱,所以老百姓就不愿意种了现在。今年我们下的订单老百姓积极性都不高,所以说,还是农药化肥涨起来了,所以说,面积肯定今年肯定有萎缩的情况。”

  为了稳定企业收购和粮农销售,甘启斌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工厂选购优质粮种,和几个村近千户农户签订协议,在生产过程中统一提供农药化肥的补贴,最终以固定的价格进行统一收购,但是农业生产成本的持续加大,大大降低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近两年时间,米厂收粮都成了问题。每年的收购高峰期在10月分,今年为保证收购量,甘启斌决定提前到9月。如果收不上来,必须要从外地购进,不仅会影响稻米品质,还会大大增加企业总成本。而甘启斌面临的问题绝不是例外。安徽省联合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启斌说:“安庆市8个县800家,7个县一个市3个区,有800家米场。据我了解,不到100家才生产。有的出去打工去了,小作坊出去打工去了,有的卷产了,干房地产了,基本上没有100家在开机子。”

  甘启斌告诉记者,近几年稻米收购价格提升,以及受越南廉价大米冲击,很多米厂都处于亏损状态,他们已经连续两年没有盈利,损失近千万。为了填补亏空,企业开始研制米乳、大米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但甘启斌认为,企业生存之本,还是要保证源头种粮农民的利益。

  三、

  因为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回家种地。所以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大力扶持适度规模经营成为解决之道。但随之而来的融资难和机械化作业瓶颈又成为难题。农村土地资源如何才能合理合法地进行金融创新,这提出了新的挑战。

  近两年的时间,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面对粮食生产遇到的种种困境,安庆市把农村土地产权和金融改革放到了核心位置。它的实质就是通过土地合法流转,提高土地集中利用的效率,进而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董磊认为,农业用地如果不能进入市场,也就无法发现它的价值,农民很少能分享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土地增值,而推进农业土地的合理流转,规模化经营。才便于让土地转化为资本,带来相应的增值收益。为此安庆市农业部门在推动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的同时,也紧密地掌握当地种粮大户的情况。安徽省安庆市农委主任程春生说:“规模生产这一块,耕地面积占总的面积达到了三分之一,达到了一个35万亩,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我们有4696家,一千亩以上的,我们达到了138家,一万亩以上的种田大户我们达到了5家。其中最大的一户,有三万两千亩的承包土地。”

  而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就要重新鼓励和稳定双季稻的种植面积。在湖南和江西等省份,就改变了每年只补贴一次的方式,而是实行按两季发放。包括平均补贴标准每亩30元 ,粮食直补每亩13.5元;农资综合补贴每亩80.6元以及收割翻耕等补贴。安徽省安庆市农委主任程春生说:“我们也想通过一些政府的扶持,学习其他兄弟省市一些好的做法,在种粮这一块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扶持。一个这个是有条件的也是有基础的,因为过去我们就是种双季稻的,如果说农民种双季稻有收益,他感到收益可以比种其他的作物,高的话,他肯定就会改为这个。我们想通过一个是政府这块补贴这一块,能够在种粮补贴上,财政再拿一些资金支持。”

  除了政府的补贴资金,粮大户普遍面临的融资难也成了一种常态。农村土地资源如何才能合理合法地进行金融创新,这提出了新的挑战。每年安庆都会对种粮大户的亩丰收产量进行排序评比。名列前茅的会得到奖励资金。除此安庆市还在尝试启动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试点。为社员提供借款服务。以安庆望江县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为例,合作社只允许内部人员参股,每股五千元,单个股份最多不能超过总额10%,社员有既定分红。而整合的百万资金则用于收割机,插秧机等春耕投入。限定三年回收借款。

  依托这个平台,安庆已累计融资8900万,在风险可控的状况下,已为9000多户,耕种面积在30亩种植户解决了资金问题。肥西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吴光艳认为,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经途径。但是,对于其中必须的具备的机械化条件,还存在着瓶颈难以突破。比如,在水稻机械生产的全链条中,前期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很难实现。安徽省肥西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吴光艳说:“今年我们主要侧重要在水稻的插秧这一块, 我们要准备全方位地要进行推广。那么插秧这一块在我们县一直是比较低的,我们大概只有10%左右,这一块收割的季节,我们应该说机械化基本上都能达到比较高的,大概八九十的概率,水稻的预插秧这一块,包括麦子的预插秧这一块,我们是比较低的。”

  而在安徽省肥西县的一些丘陵地带,机械化的推广相对平原地区就更难。安徽省肥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光艳说:“这块是不是我想在政策上或者在资金的投入上在支持上能不能给一些倾斜的政策,这样就便于我们是不是下一步这块工作能更到位。”

  五、

  “谁来种地”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个生产关系问题,但实质上是一个生产方式的问题,因为对它起主导作用的其实是两个字:“效益”。为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比如:免除农业税、发放粮食直补、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等。但是,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偏低,使得传统的小农种植户越来越少,能形成规模效益的大种植户正在成为农业生产的新特点。但是,要保护这些大户的种粮积极性,还需要再出实招,来帮助他们解决好“贷款难”、“融资难”等实际问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转创造好的环境。外部生产环境好了,大户们的心思就能更多的放在生产上,研究市场、研究品种、研究专业技术,用规模化推动专业化,最终实现粮食生产的高效益。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原铁道部长刘志军被诉受贿、滥用职权
  • 体育亚冠-恒大4-1逼近出线 贵州2-1逆转升第2
  • 娱乐女演员曝海天活动遇疑似老鸨拉客
  • 财经一汽百亿资金不知去向 百余名高管被调查
  • 科技史玉柱辞去巨人网络CEO
  • 博客公款吃喝是哪门子内需 悼念撒切尔
  • 读书机警多谋:抗大校长林彪对内斗超然漠视
  • 教育萌妹拒绝求爱体走红:考上清华再追我
  • 育儿部分双独家庭放弃二胎:申请手续繁琐
  • 丁志杰:人民币汇率升值暂不具备趋势性
  • 宋文洲:中国和历史有个约会
  • 姚树洁:撒切尔主义对中国改革的借鉴作用
  • 叶檀:中国经济的板蓝根现象
  • 雷思海:惠誉出击中国折射美国货币战布局
  • 张明:城镇化不是神话
  • 金岩石:驱动房价上涨的力量是什么
  • 罗天昊:中国首先应造福谁
  • 姚树洁:撒切尔铁在何处
  • 徐斌:农业效率提升是城镇化第一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