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三农论坛纵论农村制度创新

2013年01月07日 10:22  中国经济时报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在哪儿?农村土地制度怎么改?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如何着力?

  首届清华三农论坛纵论农村制度创新 

  ■本报记者 赵海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到底新在哪?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该如何改革?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又该如何着力?在1月5日—6日召开的“首届清华三农论坛”上,来自我国“三农”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们就以上农村制度创新中的多个热点、难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建言献策。

  新型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在哪儿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两‘新’,即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对今后我国‘三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论坛上强调,培育和构建两“新”,一定要把握一个基本方向就是“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民服务”。

  韩俊进一步解释说,家庭经营任何时候都是我国农业最基本的经营形式。培育和构建两“新”,绝不是脱离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去另搞一套,也不是替代农村家庭经营主体,而是要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服务。这关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所以,还是要发挥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在“统分”方面继续完善有关政策。

  对于推进两“新”,韩俊提出要把握好五个问题。一是,新型经营主体新在哪里?他认为是新的要素配置和组合,即要扶持一家一户的农民发展专业的、规模的、集约化的生产。二是,新的联合与合作。他表示,当前合作社的社会认可度较低,下一步要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重点培育一大批比较规范、对农民带动作用比较强的合作社。三是,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多元、多层次、多形式的。四是,要培育新型农民。一定要让留在农村务农的年轻人比打工还要划算。五是,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建立一个城乡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体系,加快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同时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同意韩俊的看法,他表示,在中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混合型、多样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出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增长。

  但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否也要剥夺小农?答案是否定的。”张晓山说,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一个基本点是在农业中要不断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对此,张晓山提出,在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时必须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应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应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作为完善农业中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土地制度怎么改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这是改革征地制度首次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

  对于征地制度改革,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认为,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是征地制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

  黄小虎建议,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要区别对待、分步推进。首先,对于农村公益性建设用地,包括村庄建设规划划定的公益性建设用地,原则上不允许入市交易。其次,对于合法认定的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纳入统一登记后,可以出让、出租、入股、联营等多种方式进入市场流转。流转后办理变更登记,并按规划用途使用的,受法律保护。三是,对于农民的宅基地的使用权,按一户一宅确权登记后,允许上市交易,购买方身份不限。同时开征土地财产税(物业税),对于农民,规定面积内的可以免征;对于市民,则不予减、免。对超出规定的面积,实行累进税率,超的越多,税率越高。一户多宅的,不予登记,交易不受法律保护。初始宅基地使用权的卖出方,不能再申请新的宅基地。购买方必须办理变更登记,并每年履行纳税义务,否则不受法律保护。

  除了征地制度广受关注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也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重点之一。

  对此,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孙中华表示,要从五方面对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主要包括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民承包地的物权保护;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引导农村承包土地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健全土地流转监管制度,确保农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引导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互换并地,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如何着力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三落后’现象,即农村金融落后于农村经济;农村金融落后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监管落后于农村金融创新。”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汪小亚表示,我国农村金融普遍存在“金融供给主体不足,金融服务空白点依然存在;农户贷款满足程度不高;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物和与之配套的中介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相关配套和扶持政策不到位以及 ‘离农脱农’的现象出现”等问题。

  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汪小亚建议,长期坚持服务“三农”、商业可持续、适度竞争、政策扶持等原则进行农村金融改革,构建一个适应“三农”变化特点的全覆盖、多层次、低成本、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对此,汪小亚提出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六大重点。主要包括:组织制度创新,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监管创新,实行存款类与非存款类、半牌照与全牌照的差别监管以及地方监管和中央再监管的双层监管;产品创新,扩大抵(质)押物品范围,联合增信等;服务方式创新,主要包括融资方式创新、服务范围扩大、服务方式变化等;扶持政策创新,比如激励机制、财政撬动金融、农村金融生态等;理念创新,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均等化、金融基础服务均等化、广覆盖与全覆盖等方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媒体称陈光诚涉及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
  • 体育卡西替补10人皇马4-3胜 梅西传射巴萨4-0
  • 娱乐苏醒因殴打情敌李炜被停止工作
  • 财经三星等1.7亿垄断退款被曝遭行业协会截留
  • 科技联想划分为两大集团:刘军接班路径隐现
  • 博客倪萍:姥爷成了村里最可怕的人(图)
  • 读书如履薄冰:中国历史上酷吏们的下场
  • 教育痴情大学生双膝下跪求爱被拒(图)
  • 育儿一罐奶粉挖出18只勺子(图) 失独者的生活
  • 安邦智库:国内物价上涨的趋势值得警惕
  • 赵伟:美国经济反弹超预期
  • 罗天昊:警惕权贵阶层毁灭中国梦
  • 白明:进口贸易要少花钱多办事
  • 商寅泉:城镇化需重视前瞻布局均衡发展
  • 聂庆平: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中国机遇
  • 于晓华:修建万里长城是千年悲剧
  • 郑风田:麦当劳是如何把美国人搞大的?
  • 安邦智库:新型城镇化面临水资源瓶颈
  • 陶冬:美国只有财政斜坡 没有财政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