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社科院专家称我国粮食自给率已跌落90%

2012年12月19日 09:53  每日经济新闻 

  粮食进口破95%自给率  亟需调动农民积极性

  每经记者 金微

  今年,我国粮食进口或刷新多项纪录,1月份至11月份的谷物进口已达到1340万吨,较去年同期的450万吨增长了两倍。有报道称,这种大肆进口已经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大米和大麦的进口国,而且位居玉米的前10大进口国和小麦的前20大进口国。

  近期,中央多次提到农业和农产品保障,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孙光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以往农业都在一号文件中提的多,“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没有这么浓墨重彩的地提保证农产品。”

  粮食进口破95%自给率

  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比2011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

  另一方面,粮食进口连续增长。除了谷物进口1340万吨,海关数据显示,1-11月,我国进口大豆5249万吨,增加11.4%,按目前官方粮食统计数据,1-11月我国粮食进口达到6589万吨。如果以前11月的粮食进口计算,我国粮食进口实际已占全年粮食产的的11%。

  长期以来,中国把粮食高自给率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2008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计划将中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今年年初农业部表示,中国要保持粮食基本自给的目标。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我国设定的粮食自给率是95%,这个线实际已经突破了,虽然12月份粮食进口数额还没有出来,但是因为签订了协议,这部分进口不会少,今年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已经降到了90%以下。”

  不过,李国祥认为,粮食的进口量大增不会是常态,今年我国粮食的供给还是很充足,“今年粮食进口大增多主要是国家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稳定物价的调控性措施,这种进口是临时性的。”

  中国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进口的硬性指标均在5000万吨以上,随着大豆种植面积萎缩,进口量进一步增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计,2012年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预计将达到5750万吨左右,较上年的5263万吨增长近500万吨。

  调动农民积极性以保粮食安全

  大豆之后,玉米、小麦、大麦和大米等谷物相继被纳入其进口产品名单,从2011年开始,中国三大谷物小麦、大米和玉米上均成为净进口的国家,这或将对世界粮食有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粮食进口大量增长,对国内也产生影响。以大米为例,今年越南、印度等国大米已遍布南方粮食主产区,我国南方粮食加工企业陷全行业亏损,这直接影响到秋粮的收购,在种植成本上升粮价下跌的情况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受到影响,会导致下一年播种面积的下降。有三农问题专家表示,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又进一步加大进口,最后会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导致大米、玉米像大豆一样整个产业链被控制,重蹈大豆的覆辙。

  此前,韩长赋撰文也指出“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 文章称,如何挖掘玉米生产潜力、加快玉米发展、保持玉米能够基本自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件大事。

  李国祥说,增加粮食有效供给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提高自有的粮食生产水平,另一方面是通过进口。“我国外汇较多,增加一点进口还是有好处,明年的进口主要看国内的生产形势和国际粮价,明年的生产形势不会差,我们的粮食进口量会减少。另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农民自身的粮食生产能力。

  孙光梅认为,目前粮食安全安全安全不容小觑,“无论是种子、深加工、饲料厂等方面都需要警惕。”孙光梅介绍,种子的选择方面,无论是大豆还是玉米,国产品牌已经没有多少“阵地”,“另一方面在加工,虽然我们对粮食进口有配额限制,但深加工厂家与饲料厂家在采购方面,进口货成为他们的降低成本的另一张牌。”

  三农专家李昌平说,在粮食增产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并没有实现增长,这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政府需要考虑到农民收入增长与其他行业增长相符,如果不考虑这点,将很难达到粮食稳定增产的目的。” 他认为保证粮食安全需要从农业制度方面考虑,由农民组建共同体,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夏宝龙任浙江省委书记
  • 体育阿里纳斯复出上海负 麦蒂35分青岛十连败
  • 娱乐徐峥解读《泰囧》:卖座因为类型明确
  • 财经国土部剑指地王拟抑制异常地价
  • 科技三星今年将超诺基亚成全球最大手机商
  • 博客韩寒:去泰国没丢脸 赵父:高圆圆懂事
  • 读书平型关大捷红军为何抓不到一个日军俘虏
  • 教育教师让50名学生轮流掌掴没写作业男孩
  • 育儿专家称牛初乳致性早熟没科学依据
  • 曹凤岐: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 刘泳华:央企高管为何惧怕调薪
  • 黄凡:股神其实离你不远
  • 刘远举:土鸡比速成鸡更危险
  • 陈杰:十八大后中国住房模式展望
  • 文显堂:70年产权房价值几何
  • 沈晓杰:腐败问题是房价难降的根源
  • 郑风田:文科状元返乡种菜真能致富?
  • 金岩石:沪指2000点是慢牛起点
  • 石建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利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