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温铁军:搞规模集中不是中国农业出路

2012年11月12日 17:57  重庆商报 微博

  精彩观点

  1 近20年实践证明,中国农业学习美国、加拿大搞农业集中规模化,没有出路。

  2 孤立强调农业产业化,忽视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是不符合生态文明战略的。

  3 中国农业具有极强社会农业特点,不是一般的经济农业。过去过分强调农业的一二产化,并按这个思维方式制定政策,出现片面的政策导向。

  4 中国“三农”问题是密切结合的,不可拆分。如果将农业从“三农”中剥离,孤立强调农业,也就必定会忽视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这点通过过去几十年教训也已证实。

  商报记者 聂飞 

  在国家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大背景下,重庆库区过去被忽视的生态资源将被“唤醒”,这将让库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9日,荣昌县城,全国生猪大县发展论坛现场。

  著名“三农”问题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挑战和机遇”的演讲。

  随后,温铁军接受了商报记者独家专访,他表示,近20年实践证明,中国农业学习美国、加拿大搞农业集中规模化,没有出路。

  谈农业现代化

  搞规模集中不是中国农业出路

  重庆商报:你本次来渝,为荣昌官员和企业家讲解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而农业现代化并不是一个新词,从建国不久中央就提出来了,它经历了怎样的一个演变过程?

  温铁军:是的。中央提农业现代化,是在1956年作为“四化”之一,出现在红头文件中。但当时中国农业现代化,是学习苏联的集中大生产模式——将工业大生产办法搬入农业。直接表现就是通过拖拉机等机械化作业,改变传统小农生产方式,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接着,中国农业现代化演变为种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条拉升,农业从“一产”延伸到“二产”,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分散的养殖方式,变为集中化、工厂化方式,这一方式延续至今。

  重庆商报:你作为研究“三农”问题的权威专家,近20年的农业集中规模化,给中国农业带来什么影响?

  温铁军:客观上讲,农业产业链条拉长,带来农业增产增收,整体收益快速增加。这一方式,是以美国、加拿大农业为学习蓝本的,而事实上,依据中国国情,根本不具备发展大农场农业的“土壤”条件。同时,这一方式,也会派生出很多问题。

  重庆商报:主要有哪些?

  温铁军:一是农业集中产业化带来的收益,大部分没有分配到作为生产者的农民手里。二是农业二产化,必定是单一品种化,适合加工生产,但破坏环境。过去20年,农业带来的污染,大于城市和工业污染。三是在全球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中国农业也已产业过剩。过剩产能值每年大概是3000亿元左右。这三大问题,也就是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重庆商报:你认为集中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不是中国农业出路。未来的中国农业,应该如何走?

  温铁军:实际上,早在2005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多功能性……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生态文明战略,目的就是要让各地摈弃大农场农业模式,学习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强调生态文明下的农业多功能性。

  重庆商报:如何理解生态文明下的农业多能性?

  温铁军:简言之,就是农业兼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点。农业不仅生产化,还能社会化。还有文化传承、教育、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功能。比如荣昌猪品牌,测算出有21.7亿元品牌价值,如再将其卡通化,拍成动漫或电视剧,则属于创意产业了。

  因此,中国农业具有极强社会农业特点,不是一般的经济农业。过去过分强调农业的一二产化,并按这个思维方式制定政策,出现片面的政策导向。

  中国“三农”问题是密切结合的,不可拆分。如果将农业从“三农”中剥离开,孤立地强调农业,也就必定会忽视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这点通过过去几十年教训也已证实。

  重庆商报:在生态文明的战略大背景下,将会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温铁军:当前,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2006年开始,中国对“三农”投资总规模已达到6万亿。这个大规模投资,解决了农村道路、电力、水、网络等“五通一平”问题,使中国成为农村实现“五通”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五通一平”建设到村,让所有投资者减少了资金投入。其次,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不差钱”。沿海产能过剩,无论是国资或民间资本,都在寻求资本增值和避风港。在这一背景下,资本向中西部集结,是大势所趋。山林等资源丰富地区,最能得到沿海资本流入机会的。

  因此,各地农业部门,不用再担心招商引资了。你现在是“靓女”,他(资本)是黄脸婆了。现在要做的,就是维护好生态文明的发展态势。

  谈中国城镇化

  中国的城市化一定是城镇化

  重庆商报: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的战略下,中央特别强调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你在发表演讲时提到,中国城市化,一定是城镇化。

  温铁军:是的,这也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发展中国家兴起城市化。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城市化能带来大规模投资收益,但是要看到,大规模投资,都是资本收益,所谓“资本收益”,是眼中有钱,心中无人,其带来的结果是空间平移、集中贫苦。原本分散贫民集中到城市中,形成城市贫民窟。同时,城市是资本与风险同步集中,资本收益归少数人,危机却给了大多数人。

  中国城市化,不能简单地走资本推动的城市化之路,而应以民生为主导的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应立足到3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镇,特别是县域范围建制镇的中心镇和城关镇。目前,全国有1万个左右的中心镇和3000个城关镇。

  重庆商报:在你看来,中国推进城镇化,实现与现代农业化的协调发展,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温铁军:要推进城镇化,首先要在体制上改革,要有专门机构来管这件事,要么在相应机构成立城镇司。而目前的现状是农业部管不了城镇,住建部则主要管理集中在城市。同时,还需要专门的政策、规划以及专项投入。

  谈重庆机遇

  库区应该发展立体循环经济

  重庆商报:你谈到,在生态文明战略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对于重庆而言,意味着什么?

  温铁军:重庆是大城市带大农村,人均农业资源有限,远远低于其他地区。这些年,重庆加大“两翼”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库区和武陵山区的交通条件有了根本性变化。随着国家生态文明战略调整,重庆尤其是库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优势和机遇。

  三峡库区,是生态环保战略性项目,承担着国家生态环境的重大任务。在生态文明战略下,过去传统产业导向下被忽视的资源,如林业资源、山地地貌、生态环境等都会被“唤醒”,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在库区和山区,借鉴荷兰模式,发展立体循环经济。总之,今后的大库区,不仅不应该成为包袱,反而会成为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的资源宝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习近平:毛主席历史周期律谈话仍是警示
  • 体育曼联3度落后91分钟绝杀 麦蒂获CBA首胜
  • 娱乐传邓超江一燕约会气爆孙俪 经纪人否认
  • 财经郎酒董事长陷被调查传闻 或涉李春城案
  • 科技新专利显示iPhone未来或采用弧度屏幕
  • 博客马未都:高铁服务是软肋 舌尖上的京剧
  • 读书文史观天下: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 教育禁奥10年屡次死灰复燃 背后是择校乱象
  • 育儿美国一妇女3分钟内产下5胞胎(组图)
  • 曹凤岐:如何解读十八大报告
  • 赵伟:为何经济预期屡屡失误
  • 陈思进:在美国也是投保容易索赔难
  • 刘泳华:2012年十大最囧品牌
  • 白明:从说得对与干得累看中国经济
  • Kingsley:食品安全摧毁中国房地产市场
  • 孙立坚:安倍这次再能走多远
  • 沈晓杰:是为人民服务 还是为人民币服务
  • 王小广:中国宏观经济将会走向哪
  • 何亚福:中国超低生育率的三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