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于3月9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将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副主委、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蔡继明]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完善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又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一、当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1.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1998至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9.45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已逼近18亿亩耕地红线。2011年国土资源部下达全国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只有600万亩,而各地上报国务院的计划高达1500万亩,未来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难度加大。同时,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比重超过2/3。
2.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年农业生产缺水300亿立方米,因干旱缺水每年粮食损失约400亿斤。“十一五”以来,虽然我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
3.农业机械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仅7.6千瓦/公顷,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和作业环节发展很不平衡,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自主创新与应用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至40%,比发达国家低20至50个百分点。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获取市场信息不畅,对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和农产品的品种、规模、上市期等信息了解不及时,生产盲目性较大,缺乏与销区大市场对接产销的公共服务平台。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渠道不通畅,流通成本高。据统计,2010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左右。
5.农产品成本上升加快。当前国内劳动力、土地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推动农产品价格呈加快上升趋势,过去集中销售农产品变为常年销售或随市场行情销售。同时,随着我国个别大宗农产品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加大,通过进口补充国内土地资源稀缺的难度增大。
6.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而粮油棉糖等大宗农产品价格长期偏低,农民单纯靠种粮难以致富,以种粮为主的农业大省、大市、大县,往往是经济弱省、弱市、弱县,财政穷省、穷市、穷县。这就极大地抑制了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若干建议
一是要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虽然已经超过50%,但其中近2亿居住在城镇中的农村户籍人口仍然处在“半城市化”状态。只有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争取在本世纪中期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让进城务工的农民真正变为城市居民,彻底脱离农村土地,使农村户均耕地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的最低要求,使种粮农民的收入至少达到进城务工的水平,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二是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步伐。目前的土地制度和政策,不是限制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转让,就是规定无偿退出,这不仅阻碍了农地向种粮大户的集中,也堵塞了农民获得财产收入的渠道,同时还造成城市空间扩展和农村建房对农地的双向蚕食。应当尽快制定鼓励农地流转的政策和农地退出机制,一方面促使大量农民工进城落户,另一方面实现土地在城乡之间以及农业内部的有效配置。
三是建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涉及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成本应由全社会共担。如果从制度上限制农地转用,就应该从政策上保证种粮收益不低于土地转用后的收益。因此,建议对新增建设用地征收耕地占用税,由此形成国家耕地保护基金,其收益按比例补贴给承担耕地保护的地区和农民,同时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使其财政收入和水平逐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只有这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与粮农致富的目标才能一致,中央保护耕地的政策才能变成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自觉行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