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位省委书记谈三农:赵乐际称让农民更富裕更舒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6日 10:57  人民日报

  夯实农业利长远(声音)

  固本强基,转型升级促发展

  ●吉炳轩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固好农业这个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近年来,我们立足夯实科学发展基础、积蓄科学发展后劲、开创科学发展局面,加快建设“八大经济区”,大力实施“十大工程”,脚踏实地发展实体经济,全力以赴推进结构调整,坚定不移转变发展方式,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符合黑龙江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

  农业大省黑龙江在全国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固好农业这个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我们坚持以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为牵动,以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基础条件更加坚实,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科技支撑更加有力,物质装备更加优良,极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去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14.1亿斤,实现“八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坚持固牢工业转型升级之本。黑龙江作为老工业基地,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坚持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开发区建设为牵动,全力推进重点产业大项目建设工程,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装备、食品、能源、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全省工业经济增长态势强劲。

  坚持固牢基础设施建设之本。黑龙江基础差、底子薄,包袱重、欠账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大力推进现代交通网络工程建设,公路建设三年决战完成投资1000多亿元,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公路建设投资总和。

  坚持固牢商贸流通繁荣之本。黑龙江地处偏远,远离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必须加快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效应,着力构建现代化市场流通体系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我们坚持以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为牵动,以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5000个“万村千乡”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升级,着力搞好20个国家级和30个省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加强东北亚等周边区域国际交通运输通道建设,提升了内贸流通保供应、稳物价、促发展能力,推动了对外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郑少忠 丁志军 赵婀娜整理

  农业要以保供给、促增收为目标

  ●秦光荣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根据农业实际和发展需要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云南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云南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云南具有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越自然禀赋。这里地理优势独特,属低纬高原,地貌立体,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皆有。这里气候优势突出,共有7个气候类型,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春早冬晚,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这里物种优势明显,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这里产业基础扎实,烟草、茶叶、花卉等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这里还有开放的地缘优势,与越、老、缅三国相邻,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云南的优越自然禀赋,决定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拥有吸引眼球的“四张名片”:“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它们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最大潜力、最大卖点,也是云南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内涵。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努力打响“四张名片”,依靠“丰富多样”显特色,“生态环保”出效益,“安全优质”作保障,“四季飘香”强竞争。

  云南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就是要充分利用独特条件和最大优势,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打造云南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战略品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再具体些说,云南要将建设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作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六大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打造云烟、云糖、云茶、云胶、云菜、云花等“十二大品牌”,加快形成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影响深远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和品牌。

  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云南五年后要力争实现“三个翻番”、“三个突破”:农牧业综合产值达到55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35亿美元以上,均较2011年实现翻番;粮食总产突破400亿斤,畜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0亿元。

  本报记者 张 帆 胡洪江整理

  让农民更富裕、更舒心、更有尊严

  ●赵乐际代表(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顺应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自然村落向农村社区转变

  我常到农村调研,与农民拉家常,感到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新情况、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因势利导,让农民活得更富裕、更舒心、更有尊严,是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核心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去年7月,我到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小峪寺村调研。以前当地群众多为分散种植、小本经营。如今,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规模经济,不少人增加了收入、盖起了新房。

  这个变化让我深思:应该用现代经济理念发展农业,发展特色园区,提高集约化水平;应该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农业,培育要素市场,细化产业分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完善流通体系,让优质农产品更多地、及时地进入市场。

  农民专业化,实质是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农民融入现代社会生活。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务农人口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谁来种地和农民进城务工的“两难”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这个难题,一定要面向全体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加大先进实用技能培训,用好创业、咨询、服务等平台,让更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一定要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尊重农民意愿,既完善优惠政策提高农村土地产出效益,又创造条件让农民掌握在城市立足的一技之长,使农民在农村能够成为科技带头人、种养专家、运输大户和营销能手,在城镇能够更好地务工创业。

  农村城镇化,重点是自然村落向农村社区转变,农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镇与农村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城镇化进程代替不了新农村建设。一方面,我们应该继续扎实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尊重和保护进城农民合法权益,解决好身份转化、子女教育、住房社保等实际问题,让城镇化实实在在地惠及农民。另一方面,应该因地制宜,突出田园风光,比照城市功能标准规划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共建宜居宜业、绿色文明家园。

  本报记者  杜峻晓整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