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 记者李木子报道
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昨日在解读《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时表示,此次《规划》最大的亮点就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明确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提出了今后5至10年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奋斗目标,使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和理念,而是变成了一个行动性的要求,成为一个能考核的具体目标。
陈盟山指出,《规划》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5年取得明显进展、1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阶段目标。到2015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物质装备和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条件较好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将有关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细化量化为7个方面27条具体、可考核的指标。
《规划》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入手,明确提出了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全局的八项重点任务,一是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三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四是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五是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六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七是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八是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现代农业建设要取得明显进展,陈盟山指出这个明显的进展主要体现在:
第一,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条件较好区域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第二,“十二五”从7个方面提出的27个指标能够初步实现。比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这就是依靠我们国内能够牢牢把粮食安全的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上,确保不管国际粮食市场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都能够保证国内的粮食供给,特别是我们的口粮供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