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约翰迪尔董事长:相信中国农业未来会非常美好

2012年11月15日 08:29  中国经济时报 

  约翰迪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山姆·艾伦:先进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 王彧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许多跨国公司放慢了在中国投资的脚步,而全球最大的农业机械领军企业约翰迪尔(JohnDeere)公司依然坚定在中国的发展。日前其在中国的首个农业机械全线产品制造基地——约翰迪尔(哈尔滨)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投入运营生产。约翰迪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山姆·艾伦先生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注意到,今年1月至9月,中国吸引外商投资金额出现了同比下降,很多外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及各种投资成本有质疑。你认为外商投资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约翰迪尔在这样的背景下,反而对中国加大投资,加大在中国的市场布局,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山姆·艾伦:我们在中国投资,主要是着眼于长期发展。从长期来看,中国的未来是非常有前景的。到2050年,全世界的粮食产量需要翻番,而现在我们可以使用的耕地面积只有全球土地面积的15%,所以,要实现粮食产量翻番,必须通过提高产量来实现。

  在中国,大部分可用耕地已经开发使用,中国农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大产量,并且减少用水量。在这样的前提下,先进的技术和农机设备对中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黑龙江这个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这正是约翰迪尔要做的,通过帮助中国实现发展目标,将帮助世界满足随着全球人口增长而带来的对食品、燃料和纤维日益增加的需求。

  约翰迪尔是一家有着175年历史的公司,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经济的起起伏伏,同样农业有上升的时候,也有低谷的时候,但是我们相信着眼未来20年到30年,相信中国农业的未来会是非常美好的。

  我们的战略是深入了解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生产出完全符合其要求的产品,哈尔滨工厂的成立就是我们这个战略的成果。

  世界经济动荡,中国经济也在经历一些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公司采取保守的措施应对。我是非常有信心的,我们一定能够克服这个低潮期。

  中国致力于长期发展农业和农村问题,并经历了高速增长,因此中国市场对于农业领域的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无论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如何,我们都会像在全球其他地方一样,承诺于与土地息息相关的人们。

  中国经济时报:约翰迪尔有没有接下来进一步的投资打算?

  山姆·艾伦:近日,我也到了迪尔天津工厂。在天津今年投产了工程机械工厂,明年将投产发动机工厂。另外,我们近期也在天津投资研发中心,持续投资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大的潜力。下一步的投资,我们会主要着眼于本地人才发展和供应商的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在你看来,中国的投资环境在哪些方面应该加以改善,中国政府应该有哪些作为?

  山姆·艾伦:我的观点仅代表约翰迪尔。首先,政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长期发展的目标,比如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其次,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当然还包括了解政府对农业的一些激励措施,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另外,我们也看到中国在积极搞基础设施建设,这也帮助我们在运输、生产、降低成本等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最重要的是希望在竞争过程中,政府能够确保人人平等,确保竞争中每家公司是被平等对待的。

  中国经济时报:迪尔是世界农机巨头,到中国投资布局,会带来更为残酷的市场竞争,你怎么看这个竞争?

  山姆·艾伦:迪尔在这个领域与其他公司一道参与市场竞争,只要这个竞争是健康的,对整个产业就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会给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更合适的价格,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所以,健康的竞争是好事,不管对用户来讲,还是对整体行业发展来讲,都是有利的。迪尔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源自36年前,当时没有哪家跨国公司想到中国发展,那个时候我们进来了。所以我们是靠长远战略来指导我们参与整个市场的竞争。

  当然,在收入方面我们是农机领域的老大,我们也意识到面临着很多竞争对手,而且竞争非常激烈。在中国能否实现老大的地位,还要取决于用户的选择。我们的价值观就是要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我相信我们可以在中国发展得更好。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注意到迪尔公司有一个广告语,“迪尔改变世界”,迪尔进入中国36年,给中国带来哪些改变?

  山姆·艾伦:今年是约翰迪尔成立175周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和农机产业。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农民,是来自全球各地的农民。1976年,我们为中国引进了当时最新的农业机械技术,当年的一些农机现在仍然在很好地运转着。我们一直持续向中国引入先进的科技。

  中国经济时报:在中国,农业机械化还是面临很大挑战,中国可能有70%土地不适合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你怎么看?

  山姆·艾伦:现在全世界和中国都面临提高产量这个挑战,所以我们不但着眼于大型农场,还着眼于小型农场,着眼于不同农民的需求,来帮助各种类型的耕种业,提高他们的产量。在2010年,我们调整了策略,在发展小型农场方面,我们投入更多,不单在中国,也包括在印度。随着农机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越来越多的需求,我们希望约翰迪尔能够准备好全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来应对农机化的发展需要。

  中国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政府会支持农业产业,会支持发展农业机械化,支持比如像合作社这样的大型农场购买大型农机设备,提高农业产量。这对我们非常有帮助,一旦了解了中国政府的发展目标,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做好准备,这正是我们现在一直致力于的事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习近平李克强当选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体育赵鹏头槌王大雷失误丢球 国足1-1新西兰
  • 娱乐姚晨曹郁机场被拍 婚讯曝光新西兰办婚礼
  • 财经日本专家算账:砸辆丰田损失中国要占6成
  • 科技三星高管称不会效仿HTC与苹果和解
  • 博客“张贤亮包养情人”真相 吉林大雪(图)
  • 读书尴尬照:蒋介石如何助美国总统选举(图)
  • 教育高富帅研究生入伍参军(图)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丈夫月薪3千妻子全职称幸福无关钱
  • 艾诚:美国大量印钞让中国赚钱
  • 辜胜阻:十八大报告经济发展新亮点
  • 陶冬:日本拖不过第三个失落的十年
  • 黄鸣:揭黑打假是搞烂行业?
  • 老股民:中国会不会无限期推迟巴三新政
  • 如松:楼市再大涨会引发出口企业大倒闭
  • 刘远举:照顾偏才让中国考试制度更不公平
  • 于晓华:墨西哥教训对中国未来十年的启示
  • 林采宜:扩大政府投资能推动中国新增长吗
  • 观宇:中国屌丝看透西方阴谋家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