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领衔提议创建长沙国际稻都

2013年03月05日 08:4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晓红 ■郭志强

  3月3日,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向大会提交了自己领衔的联名提案——《关于将长沙打造成“国际稻都”的建议》,建议将创建长沙“国际稻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中国“种业梦”,以持续保持中国水稻产业领先优势,掌握我国农业国际话语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为什么选择长沙作为 “国际稻都”?袁隆平认为,作为水稻生产大省,湖南杂交水稻种子研发一直领先世界,超级杂交稻第三期900公斤的目标已经实现。湖南具有杂交水稻原创技术国际性领先优势,湖南还具备产学研相结合的杂交水稻产业链。此外,湖南具有水稻种植生产的区域中心优势,水稻生产面积和数量连续40年全国第一,双季稻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杂交水稻产量占全国40%以上,杂交水稻制种量达全国1/3。

  “国家非常重视种业,把它提高到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袁隆平看来,中国的种业仍面临很严峻的形势,国外的种业巨头到中国来,对我国种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对我们的种业产业安全有很大影响,中国人的饭碗必须捧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提案着重介绍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从国内来看,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率仅90%。2012年,我国三大谷物进口达到1000万吨,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持续增长、耕地和淡水资源不断减少等客观因素都在频频挑战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从国际来看,全球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种业市场份额的35%;而国内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仅为0.8%。“米袋子”受制于人的形势十分逼人。

  提案建议,将创建长沙“国际稻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制定长沙“国际稻都”建设规划,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使长沙“国际稻都”成为以种业为内核、产业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硅谷,培育世界级种业企业,打造全球杂交水稻研发和生产中心。

  同时,建议组建国家综合性水稻生物育种科学中心;支持建设市场化的育种供种体系;建设市场化、高标准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国家水稻种业产业基金,支持隆平高科技园优先发展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种业,支持隆平高科等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傅莹:很多民众希望面对日方挑衅更强硬
  • 体育足协杯抽签:恒大国安上签 中超赛程出炉
  • 娱乐岩女郎宋汶霏去世 患癌症叹人比沙细
  • 财经住建部长:国五条不可能让13亿人都满意
  • 科技张朝阳精神危机:什么都有 居然这么痛苦
  • 博客两会代表委员博客 实拍:姚明像座山(图)
  • 读书新浪历史好书榜上线:<邓小平时代>居首
  • 教育女大学生薪资榜出炉:本科学建筑最挣钱
  • 育儿母乳派和奶粉派激辩香港奶粉限购(图)
  • 郭士英:新型城镇化的资源与要点分析
  • 张五常:交易费用与市场分离
  • 黄凡:为何楼市调控总成空调
  • 陈杰:房地产交易环节税的国际比较
  • 金岩石:开征房产税会导致房价下降吗
  • 刘远举:从大逃港到奶粉限带令
  • 杨涛:地方投资冲动的背后有何隐忧
  • 洪平凡:美国财政政策窘境重重
  • 罗天昊:婴儿奶粉应由国家供应
  • 陈虎:二手房征税20%可能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