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此前承诺搭建“便民桥”,渔民纷纷将藕塘改鱼塘
政府承诺中的桥,
究竟何时修?
“政府承诺建便民桥,听到承诺的村民投资养鱼,但一年半过去了,桥还没开始动工,近千万斤鱼虾滞销塘内,现在村民已经无路可走了,希望有关部门来解一下这些可怜村民的燃眉之急!”
近日,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新环村委会新一村的村民在南网网络问政平台(wen.nfdaily.cn)反映,白蕉镇政府承诺的便民桥一年都未动工,导致村民所养的鱼虾卖不出去,而现在养殖户已经弹尽粮绝,无力维持下去,眼看着近千万斤鱼虾将困死塘中。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胥柏波 记者 汤凯锋 南方农村报记者 胡新科 南网编辑 莫凡 奥一网编辑 刘如森 发自珠海
鱼虾滞销
村民急得跳鱼塘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在新一村太龙围养殖场看到,养殖场面积超过500亩,由大大小小上百块鱼塘组成。
村民高珠好家租有五十余亩鱼塘,从前年开始养鲈鱼。本来鲈鱼长到一斤三两就要出塘,但现在长到了两斤还留在塘内。
为了养鱼,高珠好一家先后投入了90多万元,负债逾50万元。但由于鱼虾卖不出去,这些投资一分钱都没有收回,且现在鱼塘每月还需要数万元的维护费用。
资金匮乏,养殖场上个月的电费拖了几天没交,增氧器停止了运行,她家损失了三千余斤鱼。无奈之下,鱼塘内的增氧器只有一半处于开启状态,“勉强维持它们活着就够了”。
现在,高珠好一家六口只能挤在鱼塘边十余平方的棚户内。因交不起幼儿园的费用,她6岁的儿子已经辍学半年,每天只是由奶奶教一些基本的算术和写字。
“债主们每隔几天就要来催一次。”高珠好绝望地说到,“我父母好多次哭得眼泪都干了,有几次还跳进鱼塘想死了算了。”
和高珠好家情况一样的养殖户还有数十家,家家都已弹尽粮绝。
从三年前就开始养鱼的肖达强家,鱼已经长到了6斤,“鱼这么大,根本就卖不出去”。他已经好几天没有饲料喂鱼了,鱼塘也空出了一半,没有钱也不敢再继续投资下去了。
村民林永富家的鱼棚上个月被大风刮倒,他也再没钱去维修,只得看着鱼苗被冻死在塘中。
据林永富估计,现在被困在鱼塘内的鱼虾达到了千万斤之巨。
承诺1年
“便民桥”仍未见动工
鱼都养大了,为什么还卖不出去呢?
林永富告诉记者,太龙围养殖场属于新一村,只有两条要通过新五村的不足两米宽的小道通向主干道,以前养殖场主要是种藕,养鱼也是很小规模地养,所以运输不存在什么问题。
2011年9月,白蕉镇政府官员曾经到养殖场视察,当时承诺说要在养殖场外围的泗喜涌上架一座桥,直接通往主干道,“2012年5月就能完工,并且称已经到账了30万”。
获悉政府的承诺,村民们很快就把种藕的鱼塘改为养鱼,很多外地的养殖户也加入了轰轰烈烈的投资中。
但几个月过后,村民们发现政府承诺的桥迟迟未见动工。
鱼开始出塘后,村民便用小型的车辆通过新五村的两条小道往外运输。可没多久,两条路被新五村的村民封了,刚开始需要交一两千元的过路费,后来干脆不许过,鱼再也出不去了。
“起初鱼还小,大家都不在意,结果鱼一天天长大,而桥却一点动工的迹象都没有,大家才开始着急。”肖达强回忆道,村民们多次找到新环村委会和白蕉镇政府反映情况,“但是每次都说就要开始了,却一直不见踪影”。
记者在泗喜涌边看到,“规划建桥”的地方丝毫没有动工的迹象,村民们自费在养殖场的另一端架了一座一米宽的钢架桥,用作平时出入的通道。
政府回应
资金缺口大,工期仍难定
针对村民们说的“政府承诺修桥”一事,新环村村委会副主任冯炳新表示:“白蕉镇政府的领导确实有在现场承诺要修一座桥,确实也有30万资金到位。但是根据规划,修桥需要68万元,资金缺口还很大,所以就拖下来了。”
冯炳新还表示,村委会知道养殖户的难处,也到过新五村处理过很多次纠纷,多次找镇政府的领导反映情况,“但是现在新五村那边还处于僵持阶段,镇政府说还要再等一等,我们也没有办法”。
本月5日晚,主管新一村修桥事宜的白蕉镇副镇长李延冰向记者表示:“桥已经规划好了,方案已经报上去了,现在要等上面的处理。”
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动工,他表示尚不清楚,“还要等一等”。
对于村民最关心的卖鱼的问题,他说一直在协调,会帮忙联系解决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