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山西临猗等地苹果滞销调查:果农卖难叫苦不迭

2012年12月12日 13:22  农民日报 

  丰收的苹果为啥这么拧巴?

  ——山西省临猗县苹果滞销调查

  本报记者 马玉

  山西省临猗县东陈翟村的村民将一个个苹果装袋封袋、入窖入库。稀稀拉拉的果商间或出现。11月里,这样的场景让村民发愁、无奈、失望,情绪像冬天的云块一样暗淡浓重。

  苹果还是那么大、那样红,路还是那么宽、那么平坦,但昔日的购买盛况没有重现。今冬,临猗苹果有产量无销量的局面让当地果农叫苦不迭。

  有产量无销量,果农天天在着急

  “今年真是怪了,果商上门的没有几个,熟悉的老主顾打电话也不来了。搁在往年,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拉果子的车,争着抢着买。”临猗上豆氏村的村民看着堆满地窖的苹果心疼地说。

  临猗作为山西南部的果业大县,年产量达15亿公斤。今年全县产量又比去年增加近10%,产量的增加却没有换来村民腰包的增收。

  有着户均10亩果园的临猗县,30多个果品购销点均是门可罗雀。北辛乡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现在苹果每斤甚至不到1.1元,去年能卖到1.5元左右,就这样还是没有果商来收购。不光我一户,村里目前90%以上的农户都没有卖出去。”

  面对滞销的苹果,果农大多将苹果装袋放入冷窖、冷库,等待年底或是明年四五月份合适的时机再出手。但这么多的苹果能不能保存完好却是个问题。“天越来越冷,量少的搁在自家地窖里,量大的只能花钱存到村里的冷藏库里,但搁在哪里都让人揪心,谁也不能完全保证室内的温度。”村民的话道出了卖不妥不卖也不妥的两难境地。

  由于苹果大幅度丰收,产量同比增加,果商少,果价呈下跌趋势。临猗目前存果量达15亿斤。而这样的不乐观状况在山西万荣、平陆、芮城等果业大县同样存在。

  大气候小心理,苹果难抵价滑落

  今年,气候适宜、雨水充沛,包括临猗在内的全国果业县市苹果产量同比大幅增加。“全国苹果丰产,尤其是山东、陕西、山西等苹果主产区迎来丰收大年,增产20%以上。产量的成倍增加使得果价一跌再跌。”临猗果业局副局长刘鹏分析说。

  物以稀为贵。苹果大批量地同时集中上市,势必引来价格战,果价的跌落与哄抢飙升,道理是一样的。同时,山东、陕西的苹果出口受阻,重返国内市场,增加了市场的份额和果农之间的竞争角逐。

  临猗县农委常站长告诉记者:“今年果商少也在于去年果商盲目收购、储存苹果,结果损失严重,没挣到钱。今年他们的积极性就不高了,观望情绪比较重。而果农的生产成本逐年加大,果价低于去年就不愿意卖,也在观望等着价格回升。”

  果农面对成本的惜售心理,果商受挫的止步心理,促使了苹果进一步走向滞销僵局。

  单纯地保证产量依然是当地果农的传统。以往都是果商主动进村买苹果,村民养成了被动等着卖苹果的习惯。以往的年年畅销养成了果农坐地收钱的习惯,对市场还是知之甚少。直接从果园拉到货车上,更没有什么包装、品牌的理念意识,苹果的价格无形中维持在果商的嘴里,苹果的名气也不知不觉为他人作了嫁衣。东陈翟村的翟书记分析说,面对市场风险,果价跌的时候,更谈不上忧患意识。

  眼下,东陈翟村正集思广益,自己跑出去寻求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的环节利润,保证果价;开始经营自己的苹果品牌,鼓励村民先包装苹果再往出销售。县果业局刘鹏说:“以前卖出去的苹果都没有自己的商标品牌,外地人也不会知道我们临猗的苹果,现在,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包装上标明临猗二字,有了自己的品牌名气才会有固定的果商。”

  外品牌内品质,现代化生产走俏

  2009年,每斤苹果卖2.5元;2010年,每斤卖5元;2011年,每斤卖8元;今年,卖到了10元。上豆氏村老吴的苹果可谓一枝独秀,果价不跌反涨,成为村里的美谈。今年,在县果业局的扶持下,他承包了6亩现代示范果园,一亩苹果能卖到4万多元。

  记者问询,老吴道出了原委:“我的6亩果园是现代化的技术果园,采用的是标准化生产,还用了县里推荐的8项技术进行管理生产。”除了以往的果实套袋、授粉增产、水肥一体化灌溉,他还投资运用了果园间伐、种草,降低种植密度的同时,树下的草被还能固肥调温。果树的顶端盖有防雹网,降低了自然灾害,果园里铺设了物联网,及时将信息传送到果业中心。果商通过物联网就能看到苹果的长势。

  早在几年前,老吴便看到了苹果生产的趋势,必须“从产量向质量转变,高碳向低碳转变”。走出去学习技术经验才能打破固步自封的老路,他说,“苹果越来越多了,再走老路是不行的。”

  好的技术自然培育出品质好的苹果,也能打造出苹果的高端市场。现在,老吴还申请了自己的苹果品牌,统一使用自己的包装。早在苹果落果之前,青岛的果商就陆续订购起他的苹果,一些果商也慕名而来。

  老吴对市场的精准分析、未雨绸缪让邻村的村民感触很多。东陈翟村的翟书记说:“村民大多还是依赖果园粗放式管理的模式,不懂也不愿投入好的管理技术,苹果还是维持在中低端水平。”

  针对当前的水果滞销,刘鹏说出了以后苹果从生产到销售的出路。推广村民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运用示范园的八项技术进行生产、管理;走标准化认证,树立自己县域的商标品牌;主动走出去,减少中间环节的利润;搞苹果品质分类,好的注重包装,次的直接用于深加工;把目前的中低端苹果种植向高端推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习近平: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 体育麦蒂肘击逼出新规 篮协宣布摇手指违规
  • 娱乐李阳被曝曾重婚 F字粗口骂妻录音曝光
  • 财经茅台请求监管部门抽检塑化剂
  • 科技传工信部酝酿APP备案制 被指操作性不强
  • 博客民国一块大洋能买什么 抗战老兵嚎啕大哭
  • 读书莫言授奖词:他以俏皮口吻揭示阴暗面
  • 教育00后微博求爱惹争议 校规该不该禁早恋?
  • 育儿北京一计生办被问简化准生证:到这得等
  • 如松:通胀与通缩相伴而行
  • 金岩石:温州经济向何处去
  • 安邦智库:中国农业体制有望迎来重大调整
  • 赵伟:2012学界憾事盘点
  • 价值守望者:茅台最大的问题
  • 叶檀:小商品城模式走不远
  • 朱大鸣:庞氏骗局的理财产品巨亏才刚开始
  • 杨东辉:A股在元旦前后还会见1950吗
  • 张卫星:韩志国与邹涛的对赌谁决定输赢
  • 张五常:国际收支平衡表与汇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