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河南黄河河务局副局长李建培
本报记者 张舒娜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全力做好今年黄河防汛抗旱工作,对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社会稳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目前,黄河防汛已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期,为了解我省黄河防汛形势和防汛准备工作落实情况,7月19日,记者采访了河南黄河河务局分管黄河防汛工作的李建培副局长。
记者:今年我省黄河防汛面临的形势如何?
李建培:今年我省黄河防汛形势不容乐观。据气象部门预测,华北南部及黄淮、江淮等地夏季降雨较常年偏多,黄河中下游发生大洪水可能性较大。从流域大洪水发生几率看,黄河下游已连续30年未发生超过1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当前发生大洪水几率越来越大。从洪水控制能力和工程运用条件看,小浪底到花园口区间尚有2.7万平方公里的无工程控制区,经水库调控后,花园口站百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仍达1.57万立方米每秒。
记者:万里黄河,险在河南,具体指的是什么?
李建培:由于河南黄河处于山区向平原过渡段。地理位置特殊,河道形态复杂,具有不同于其他江河和黄河其他河段的特点:一是河道最宽。河南黄河是典型的游荡性河段,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二是悬差最大,是典型的地上悬河,平均悬差5~7米,最大悬差达23米;三是滩区面积最广,人口最多,滩区面积达27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28万人;四是洪水灾害最重,历史上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记者:目前我省黄河防汛还存在有哪些薄弱环节?
李建培:人民治黄60多年来,国家对黄河治理开发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但还存在薄弱环节: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河道工程不配套;“二级悬河”突出,易引发横河、斜河,危及堤防安全;防洪非工程措施仍不完善,存在着暴雨洪水预见期短、通信保障程度低、应急抢险能力不足、防汛社会化程度低等;另外群众迁安救护仍是较大难题。
记者:我省黄河防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建培:我们及早落实责任制,制订了《河南省2012年黄(沁)河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做好各项物资准备,落实国家防汛储备石料122.2万立方米、铅丝及网片734.5吨,大型抢险设备99台(套)等;落实群防队伍101万人,抽调精干抢险队员组建了河务局直属的南、北岸2支防汛应急抢险队,组织沿黄各市开展了滩区迁安救护演练,完善了军队、地方、河务部门“三位一体”的军民联防体系;另外,对防洪工程徒步拉网式普查,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对靠河的1430道坝岸4743个断面进行了根石探测,预筹除险加固石料;等等。
记者:防汛进入“七下八上”关键期,河务局在工作上有何安排?
李建培:我们在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制的基础上,强化工作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加强防汛值班工作,加强防汛队伍的培训和演习,并密切关注沿黄旱情发展情况。按照省委、省政府和黄河防总的统一部署,严阵以待,全力以赴,抓好各项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今年黄(沁)河安全度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