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果园里体验套纸袋,发现这真不是个轻快活
本报记者 赵伟 孙芳芳
烟台的果农是如何套袋的?套袋有哪些要求?烟台果农对套药袋是个什么看法?13日,本报记者来到栖霞桃村镇的一处果园,亲身体验了一把如何套袋。
果农嘴里常常含着一个袋
13日中午,记者随机来到栖霞桃村镇罗圈村的一处果园。在果园内,一名中年男子和一名年轻男子正在忙着套袋。中年人名叫徐永,是罗圈村村民,年轻人是他19岁的儿子,名叫徐城林,两人已经在地里套了七八天袋了。
徐永今年42岁,从20多岁起开始种苹果,他套起来非常熟练。他脖子上挂着一个布兜,里面放着一沓纸袋,拿出一个纸袋,双手熟练地将袋子撑开,小心翼翼将果子套进袋子里,双手将封口叠在一起,将袋子里的铁丝一弯,一个套袋工作就算完成了,前后不超过5秒钟。无论蹲着还是站在梯子上,丝毫不影响他的熟练。
徐永在套袋时的很多习惯动作引起记者注意。他每次套完一个袋,就把一个手指放在嘴边沾点唾沫,再从布兜里取出一个。有时候取出两个纸袋,他就会把其中一个含在嘴里,双手套完一个再套嘴里的这个。
“再放回去一个的话,太麻烦,就含在嘴里了。”徐永说,不光他这样,很多果农都是这样,“要是用药袋的话,早就中毒了。”
说起药袋,徐永说,他以前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前年他家的果袋不够用,村里人给了他一些,但是用后觉得效果没多好,以后就没再用。“套果袋本来就是为了减少农药残留,再用药袋还有啥意思?我根本不信这个,现在村里早就没人用了。”
碰掉一个果,果农疼半天
看着徐永给果树套袋这么容易,记者也体验了一把。
徐永递给记者一个纸袋,边演示边说,左手拿着袋子,右手要摆出数字“六”后插进袋子里,上下一动,袋子就被撑开了。“你要是袋子撑不开,果子接触到袋子,温度一高就可能发生烧果。这个过程一定要有耐心,而且要仔细,不然果子很容易被碰掉。”
在一旁套袋的儿子徐城林也跟着说,每次套袋他老爸都会重复这些话,“有次我不小心弄掉了一个大点的果子,爸爸说了我好长时间,心疼了半天。”
听到这话,徐永很认真地对儿子说:“每个果子都是钱,都得好好弄,这是咱家的命根子。”
在太阳下,记者体验了半个多小时,汗水很快打湿了衣服。有的还要蹲在地下套,一站起来就头晕眼花的。“真是难以想象,这么多果子要一个个套上去,真是够辛苦的。”
听到记者这句话,徐永说,他每天早上5点多就出门,中午11点半回家吃个饭,下午1点多再接着过来套。“一天要套2000多个,晚上回家累得一点都不想动。”
徐永说,儿子正在青岛读职业学院,儿子的学费、家里一年的花销都在苹果地里出,因此管理果园时格外用心。“套药袋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臭了名声以后谁还收咱的苹果?这里的老百姓都靠苹果为生,谁会这么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