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本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安徽省人民政府于2010年5月10-11日,召开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开发工作会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王建国主任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王建国主任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近几年的做法和成效。现将王建国主任讲话的第一部分摘录登载。)
安徽是全国农业大省,也是国家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6个粮食调出大省之一,在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年4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安徽考察农业工作时指出: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科技下乡,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办法多,措施硬,力度大,农业农村工作卓有成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温总理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安徽省“三农”工作取得的成就,讲话内容也涵盖了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作用。近年来,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省财政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保证粮食安全,推进机制创新、完善项目与资金管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既为促进安徽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推进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受到了中央领导、财政部的充分肯定。从国家农发办角度看,安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至少在以下七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是领导重视队伍强。安徽省作为1988年全国首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高度重视,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近年来,又把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持产粮大县发展作为省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省长亲自抓,主管副书记、副省长重点抓。赵树丛副省长每年都专门安排时间,听取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及时研究重大事项,并多次到项目区视察指导开发工作。省财政厅党组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做好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安排支农支出预算,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等方面,都把农发工作作为重点来安排和考虑。市、县党委、政府更是把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建设粮食核心产区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不断完善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研究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事项,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凝聚力量,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财政农发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合力开发机制。由于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促进了财政农发部门与其它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形成了各部门合力开发的良好局面。同时,安徽农发系统干部职工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勤政廉政、不图名利,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是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综合开发队伍,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二是多方筹资配套实。近几年来,安徽从省到市县,多方筹集资金,形成了多元化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2008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安徽省农发资金22.29亿元,其中2008年5.53亿元,2010年增加到8.88亿元,年均增长22.63%,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充分体现了中央财政对安徽省的倾斜。这既有安徽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因素,也是与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成效显著分不开的。安徽地方财政投入也不断加大,省财政厅始终把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不但足额落实省级配套资金,而且还为29个贫困县足额代配配套资金;市县财政也坚持把配套资金列入年度预算,保证足额落实。同时,积极引导带动农民筹资、整合其他支农资金及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走出了一条合力开发的新路子。随着投资渠道和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加,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不断增长,无论是投入总量,还是每年的增量,在全国都位居前列。
三是粮食生产贡献大。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抓手,集中资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夯实了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多年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为安徽省粮食连续6年增产、连续4年创新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大灾之年全省粮食持续增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安徽省几年前就开始了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实践,初步建成了望江合成圩、怀宁同福等一大批旱能灌、涝能排、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高标准农田,打造了安徽粮食核心产区,这一具有前瞻性的行动,为建设全国稳定可靠的“大粮仓”做出了表率。
四是发展产业惠民生。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安徽农业综合开发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扶持了一批规模大、带动面广、竞争力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重点龙头企业,支持培育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了一批优势农产品种养基地、储藏保鲜设施和批发市场,提升了全省农业产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实现了农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让农民分享到了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扩大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容量,真正为安徽农民带来了实惠。
五是改革创新力度大。安徽在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过程中,始终不懈地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效果明显。首先是创新了开发理念。提出了“立体开发、规模开发、长效开发、特色开发”四个新理念。其次是创新了开发机制。探索了业主负责制、信息员联系制等新机制。第三是创新了开发模式。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两类项目结合、扶持种粮大户、扶持产业集群板块发展等试点工作。这些创新试点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六是现代农业创典范。安徽省财政厅领导、农发系统的同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近年来,把农田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从2008年起,选择了合肥滨湖、庐江郭河、黄山耿城等具有代表性的6个点,开展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试点。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初步呈现出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新气象,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七是规范管理措施严。安徽省在大力推进农发工作的同时,一直注重强化资金和项目管理。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和综合考评制度办法,特别是2008年出台的《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暂行办法》,为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不断强化监督检查,2005年在全国率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项目区,2008年开展“规范管理回头看”,2009年主动申请省审计厅对全省三年项目进行审计、组织省级全面验收。在前一段时间国家审计署对安徽等全国18个省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项审计中,安徽没有发现重大的违规违纪问题,为农业综合开发争了光。
总之,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积极探索,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徽特点的农业综合开发的路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带动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