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平菇含甲醛 无辜菇农直喊冤
专家:甲醛会严重抑制菌丝生长,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不可能使用
本报记者石鹏志
近日有媒体报道:山东部分地区市场上的平菇鲜菇含有甲醛,而且几乎“批批含有”,立即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恐慌,一些人甚至不敢再吃蘑菇,直接影响到市场销售量,各地蘑菇出现卖难。
“消费者必须了解事情的真相,这样的情绪发酵下去,这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就有可能被毁了。”我省食用菌专家和菇农对此充满了担忧。
平菇含甲醛到底是咋回事?记者进行了调查,“市场上的平菇含有甲醛,其实与菇农没有任何关系,现在许多消费者认为是菇农生产时用的甲醛,板子打在蘑菇生产者身上,这其实是冤枉了菇农,生产过程中根本不会用甲醛,因为甲醛会严重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
4月11日,省农科院知名食用菌专家曹德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甲醛菇的始作俑者,根本不是菇农,他们是无辜的!”
含甲醛的木屑
无法生产平菇
针对媒体报道破旧门窗或木屑做平菇原料的问题,曹德宾对平菇生产所用原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现在平菇生产不用木屑。使用一吨木屑生产平菇,至少需要2个月左右的发菌期,出菇周期也要3—4个月,而且,木屑产出的鲜菇与原料之比一般在80%以下,甚至低于50%。而秸秆的发菌期一般在20天左右,出菇周期也只有3个月左右。菇农都会算账,谁也不会弃金捡银。”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木屑价格远远高于秸秆,多是作为工业制作纤维板、胶合板之类,其产值、利润远大于生产平菇,选此原料用于平菇生产,起码食用菌业内人士不会这样做。“谁会放着家门口价格低廉的原料不要,而选用价格高、产出低的木屑呢?”曹德宾说。
据了解,有些地方会用木屑生产香菇。“香菇用的木屑选择也很严格,首先必须是阔叶树种,其次是不得有腐烂等现象。”曹德宾举例说,像废旧木材加工厂所收购的旧房檩条、门窗等,由于含有油漆等物质,食用菌生产者不会将之作为原料。“非但不能用于生产平菇,即使栽培香菇,也不会有人选择的,否则,在业内就是笑话了,因为甲醛会严重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
“现在我省的平菇生产,原料多为棉籽壳和玉米芯原料,而棉籽壳、玉米芯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是没有甲醛参与的。另外还有少量的其它秸秆如棉花秆、玉米秆、麦草、稻草、花生秧等,也不存在甲醛问题。”他介绍,聊城、德州等地菇农,部分使用工业废渣如糠醛渣、木糖醇渣等,该类产品的原料是玉米芯,而在糠醛或木糖醇的提取过程中,只做酸解水提,也无需甲醛的参与。
“菇农采收时也不可能沾上甲醛。”记者在调查中看到,菇农采收时都是用竹筐或周转箱盛放鲜菇,“这类工具都是菇农自家的,便宜好用,脏了可以水洗,也不可能含有甲醛。”曹德宾介绍说。
生产技术
早已弃用甲醛
针对某媒体报道中提到的生产过程会使用甲醛的问题,曹德宾告诉记者,平菇生产过程中根本不会用到甲醛。“即使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甲醛在食用菌生产中,也只是出现在菌种的制作过程,而且仅仅是用于空间熏蒸,而不是用于培养料中。由于甲醛会对操作者形成较大的刺激,时至今日,已经无人再用,取而代之的则是环保型的‘食用菌接种净化机’,无需任何药物,稍差一些也是使用漂白剂一类的药物,配之以助燃剂进行烟雾熏蒸,几乎没有残留。”曹德宾说。
不少消费者在看了某媒体报道后,认为平菇生产管理时,防治病虫害需要甲醛,对此,曹德宾解释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技术落后等种种原因,在个别环节上要求使用极少量的甲醛,比如,培养料发酵时有较大的氨气产生,就可以使用少量的甲醛予以中和,虽然不会严重影响到食品安全,但毕竟也是一种隐患。“现在技术有了新发展,采取了更加科学严谨的技术手段,包括病虫害的防治等整个生产过程,已经完全去除了甲醛的参与。”这一情况也在记者实地采访时得到证实。记者在青岛、滨州、临沂、聊城这几大食用菌产地实地采访,在多个菇棚里都闻不到半点甲醛气味,外围寻觅,也不见有任何甲醛、化学药物的包装,菇棚中除了控温设备和自动喷水设施外,也没有喷雾器之类的工具。4月11日,在省农科院的一个食用菌实验栽培室,曹德宾指着正在出菇的菌棚说:“蘑菇很娇气,对生产环节要求很高,怎么可能会用甲醛或农药呢?如果用农药杀虫杀菌,食用菌也会被杀死。”
蘑菇滞销
害惨无辜菇农
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各地的菇棚在除了设施设备上有差异外,在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上、技术要求上几乎都是一致的。“现在媒体报道后,消费者还以为这甲醛是我们种菇人加进去的,真是冤枉人,害得我们的蘑菇这些天都卖不动了。”4月10日下午,在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菇农赵利义看着堆在菌棚外的6大筐鲜蘑菇渐渐发蔫,很是发愁。
他说,过去是摘一茬卖一茬,经销商直接到地头拉,可现在都摘三茬了,还没有人来拉,给原来的经销商打电话,对方说现在不好卖,暂时不进了。“咱这蘑菇可是一点甲醛也没有,来接货的经销商实在、讲信誉,合作多年从没见他往蘑菇上洒水什么的,都是直接装车点钱再拉到市场批发,一斤能比别家的多卖2毛钱,在市场上很抢手。可没想到市场咋一下子成这样了呢?”蘑菇突然滞销,这让种了十多年、主要以蘑菇创收的赵利义很受伤。4月10日,记者在济南十亩园农贸市场采访时了解到,市场上卖蘑菇的生意确实比过去少了很多,一位市民直言拿不准咋回事,反正最近不敢买蘑菇了。
相关链接 青岛抽检蘑菇 甲醛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本报讯 (记者石鹏志)媒体报道后,青岛市相关部门近日对市场上的蘑菇进行了抽检,4月10日对抽检结果进行了公布,结果显示蘑菇甲醛含量都在100毫克/千克左右,是安全的。
据青岛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靳晓梅介绍,蘑菇生长过程中自身代谢会产生化合物甲醛,这些甲醛在经过清洗和加热后会被破坏掉,此时,食用蘑菇是安全的,不会损害身体健康。她说,目前,对于蘑菇甲醛含量,我国还没有一个限制性的标准,一般按照韩国、日本、欧盟的标准,蘑菇甲醛含量在300毫克/千克以下是安全的。
专家观点 自身合成的,无害 人为添加的,严管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我省平菇从原料、制种到管理、采收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根本没有甲醛的身影。“平菇鲜菇出现甲醛,可能是平菇自身合成的,也不排除平菇在加工运输过程中,不法商贩为了保鲜、延长卖期,添加上去的,这都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曹德宾说。
他介绍称,山东产的蘑菇离市场相对近,运输距离短,很少有人利用这种办法保鲜。但外地有些黑心销售商,长途运输时,有时用甲醛或大量洒水保鲜,特别是在温度高于15℃的季节里,一些商贩为了长途运输时不消耗平菇的水分,保持鲜度,就喷甲醛,后来还甚至被不法商贩推崇为“保鲜技术”,呼吁相关部门严加管理。
曹德宾介绍说,“甲醛分为游离甲醛和化合物甲醛,采收后为了保鲜添加的甲醛属于游离甲醛,这类甲醛稳定,不易被破坏,但蘑菇会有很大的味,很易辨别。另外,在部分菌类的生长过程中,其细胞确实会在新陈代谢中产生化合甲醛,但是此类甲醛含量非常低。这类化合物甲醛,经过水洗、蒸煮之后,甲醛的含量会大大降低,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不会对人体有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