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价为何坐上“过山车”?
——来自大葱主产区山东章丘、安丘的调查
本报记者 白锋哲 张丛 文/图
3月27日大葱批发市场行情:河南新野1.7元/公斤;大连10元/公斤;天津4.4元/公斤;武汉6.8元/公斤。虽然“葱击波”依旧存在,葱价仍在高位运行,但已开始回落,市场正走向平稳。
今年2月以来葱价持续上涨,自3月中旬起,“葱价暴涨”、“10元买两根葱”等报道不断见诸媒体。继“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后,大葱价格再次坐上“过山车”。
包括大葱在内的单个农产品价格为何屡屡出现暴跌暴涨?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此番涨价,葱农是否得到利益?留给我们哪些思考?记者深入山东大葱主产区章丘市和安丘市寻找答案。
葱价高涨符合市场规律吗?
3月21日晚上9时许,记者赶到章丘市大葱生产基地——枣园镇万新村。
“今年章丘大葱种植面积没变,因为天寒多雨,产量减少了一半。”身兼村书记、村主任及万新富硒大葱合作社理事长三职的沙树星告诉记者。他从事大葱生产20多年,相当了解这个产业。
“这阵子大葱地头价每斤一块二,去年同期只有四五毛钱。”沙铭钵是当地有名的经纪人,他的记账簿上有着详细的大葱收购记录,“产量少了,成本还是那么高,价格肯定得涨。”
沙铭钵对记者说:“其实,北京等地暴涨的不是章丘葱,而是南方钢葱。”由于各个城市消费习惯不同,这个季节北京等市场主要销售的是南方品种钢葱,这种葱的特点是葱白硬,青翠碧绿,看起来很新鲜,而章丘葱则葱白长、发软,外带黄叶,主要销往河南等地。每年清明节后,章丘葱长出新芽,才有部分销往北京。
“不过今年回暖晚,进入北京市场的时间可能要推迟。”沙铭钵补充说,“另外,许多中小城市葱价并不像大城市涨得那样离谱。”
“这轮暴涨有囤积炒作之嫌,但空间不大。大葱不像姜和蒜,保鲜期只有8~10天,不耐储存。”沙树星认为,葱价上涨,归根结底还是减产造成的。北方主产区由于天气原因大面积减产,南方种植面积有限,从南方调运钢葱,路途远,运价高,中间环节多,价格自然会升高。“估计再过半个多月,随着大葱产量增加和集中上市,价格会降下来。”
记者思考: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给减少则价格上涨。此轮大葱涨价符合供求规律,属于正常的市场自我调节。同时,包括大葱在内的蔬菜等鲜活农产品有其特有规律,其不易储存决定了供求稍有变化价格就会有反应;其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区域性等特点,决定了供需不易在短时间内做出调整。因此,农产品多了少了,价格涨了跌了,是由一般规律和特有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生产者而言,最好能够保持价格相对稳定,防止大起大落。鉴于此,如何积极探索鲜活农产品的有效调控,根据农产品特性实行灵活有效的价格干预政策,平抑市场价格过度波动,还有许多文章需要做。
为何葱价大涨葱农不挣钱?
“增产了价格跌,价格涨时又减产,真是不挣钱啊。”3月22日大清早,濛濛细雨笼罩着万新村。一位包着黄头巾的农妇弯着腰,正在地头用塑料布堵水管。她叫王传超,都说“春雨贵如油”,但这场雨却让她倍感揪心。她说,去冬以来的雨雪已经冻坏不少大葱,这场雨不定还会烂掉多少葱呢。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尽管葱价上涨,个别大城市甚至是暴涨,但葱农们并未从中获得更多收益。
“眼下价格是高了点,一斤大葱一块二。可是冬春季节天冷多雨,冻烂了不少,往年这时一亩地至少收五六千斤,现在恐怕3000斤都到不了。”王传超家总共种了六亩大葱,地里还有两亩,年前卖了四亩。“年里边一斤才四五毛钱,一亩地卖了不到3000元,还不够本钱呢。”
种葱是个辛苦活。最热的时候插葱,最冷的时候抓葱(即刨葱)。现在的人工成本和农资成本都很高。年轻人都打工去了,老年人干不动,只好掏钱请“服务队”干活。插葱时一亩地要6个工,一个工80元,共需480元;抓葱时一亩又要480元。中间打药、施肥、除草还要四五个工。加上种子、农药、化肥,算下来,一亩地本钱要3000多块。
“庄稼不济年年种,不种不行,农民不种田干啥呢?”王传超无奈地说,“去年倒是大丰收,可最后便宜到一毛钱都没人要。唉,年年挣不到钱,心劲都没了。”
章丘宁家埠镇荐家村农民李伟国种了一亩半大葱,刚刚全部卖完,勉强保本。他对记者说:“价低没人管,受灾没补助,种菜风险太大了,政府能不能考虑给我们一些补贴,让我们少担些风险?”
记者思考:价好没货卖。显然,葱农并未从这轮涨价中获益。市场无论涨跌,农民因为没有话语权,总是承受着最大的风险:价格暴跌时,农民要承担大部分损失;价格暴涨时,获益最多的是流通环节,农民的收益只占一小部分。由于市场主体发育不平衡,农民位于利益链条的底端,在市场博弈和议价能力方面处于劣势,获得利润较少。
这种局面极易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前,在不少媒体提醒葱农不要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以免造成卖难的同时,相关政府部门更要重视这个问题。如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是不容忽视的课题。
如何规避种植和市场风险?
“章丘大葱现在除了名气,什么优势都没有了!”作为响当当的“中国大葱之乡”和中国蔬菜类第一件原产地证明商标,市场上却卖不过一些新兴产区的钢葱,沙树星对于章丘大葱的现状很是痛心。他频频提起相距200公里之外的安丘市,认为安丘发展大棚种植是个好办法。
记者随后赶往安丘市,在刘家窑镇的乡间小路旁,到处都是大棚。同样是下着雨,却看不到葱农脸上的愁容。安丘采用露地和大棚两种种植模式,两年可收五季,实现大葱的交替上市。
安丘刘家窑镇张排村的大葱经纪人刘燕海说,大棚种植可以保证全年不间断上市,章丘大葱大部分是露天种植,一年只收一季,季节性明显,很容易受制于天气因素。
刘燕海认为,规避种植和市场风险的另外一条路子就是大力发展合作社。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面积小形不成合力,既要考虑生产又要操心市场,信息也不灵通,多处于盲目跟风状态。这样农产品价格始终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中。
沙树星说:“发展蔬菜生产合作社已经迫在眉睫了,农民在合作社里就像工人一样,干活拿工资,只考虑生产,销售完全由合作社专门负责。”
记者思考:现阶段,菜农不仅要承担生产过程中的种植风险,还要承担销售过程中的市场风险。种植风险多是天气等原因造成量少;市场风险多是遭遇卖难而价低,根源则是量多引发的供过于求造成的。这是分散的小生产面对分散的大市场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市场的问题还是要依靠市场来解决,可以通过充分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实现供给合理。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引导,做好产销衔接;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风险基金,以保持农民的稳定收益;要增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使之成为市场价格的调控力量,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