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数学博士董黎明:金融高管转行务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9日 12:08  大众网-农村大众
董黎明在蔬菜基地察看作物长势。董黎明在蔬菜基地察看作物长势。

  本报诸城讯 (记者花宇)3月12日下午,在黑龙江的水稻种植基地呆了半个多月后,山东康之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黎明,回到了公司总部诸城。第二天一早,他来到了位于石桥子镇胡家西院村的蔬菜基地,仔细察看着作物的长势。就在一年前,这位自封的“农者”,还是国内最大基金公司华夏基金(微博)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从金融高管到农业从业者,种了一年地的董黎明说:“我已经进入状态了。”

  作为基金公司的高管,虽早已远离耕作多年,董黎明的土地情结却一直挥之不去。他说:“我生活在城市,体会到城市人对于农产品安全的焦虑;回到农村老家,看到农民在滥用农药化肥。我意识到,健康农产品的价值被低估了,也感受到一种城乡之间的不信任。很多人都在抱怨食品安全,但我觉得与其抱怨,倒不如自己做一些事,种出值得信赖的农产品。”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董黎明辞职务农的念头萌发了出来。2011年4月,他正式从基金公司办理了离职。临走前,董黎明把在基金业打拼多年积累的3袋名片,送进了粉碎机。在家人和同行的质疑中,董黎明在诸城,找到了这块还能听到蛙鸣、挖出蚯蚓的“风水宝地”,找到了另外3家志同道合的股东,注册了康之源公司,开始务农。当地人开玩笑说:“数学博士开着奔驰种地来了。”

  董黎明说:“起先,对于种地,我完全是外行,但我有热情,有热情也就意味着有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尽管做了吃大苦、下大力的思想准备,但务农所遭遇的实际困难,还是一度让他有挫败感。去年10月,董黎明前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基地,收获水稻。那时的北国,气温已到零度以下,住在村里的董黎明,因为条件所限,十多天没有洗澡;而2009年10月,他还住在三亚的度假酒店里享受着热带的阳光。董黎明说:“但是当我看到这些稻子碾成了米,包装好运到山东的时候,才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去年8月,阴雨连绵,由于排水设施还未到位,董黎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地下水位猛涨。“那才是最无助的时候,跟老天爷的作难相比,生活上的那些落差真算不了什么。”董黎明说。

  如今,尽管外界对他的角色转换依然有些议论,但董黎明却把这些看得很淡。他说:“我不是来忽悠的,更不是来圈地的,我就是来踏踏实实种地的。虽然现在还在摸索着,但是认准了的事就不会回头。”

  农业问题需要“外人”解决“外行”种地是一种必然

  本报记者花宇

  39岁的时候,从基金公司高管到农业从业者,用董黎明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天上到了人间”。农村出身,通过求学、职场奋斗,好不容易在上海站稳脚跟,有了一番事业,却又回过头来,到农村种地。董黎明的选择,几乎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理解。董黎明对自己的选择,做出了很清晰地解释:“农业对我的吸引力更大,我愿意为我的理念去实践,去做一些对社会有利的事情。”

  至今,很多媒体还在关注董黎明为什么“走”。但和本报记者交流时,董黎明更想说的是他为什么要“来”,他希望人们更关注身为农业从业者的董黎明。

  农村大众:在多数人眼中,您事业已经很成功了。是什么经历,让您放弃在金融行业所取得的成就?

  董黎明:跟金融圈子的人打交道多了,发现很多人有了房子、车子,但是却吃不到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因为食品安全的问题,城乡间有了一种不信任,表现出一种焦虑。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健康都达不到,有再多钱又有什么用。常回农村老家,发现我们还处于“石油农业”的阶段,农民滥用化肥、农药。可是,种地的收入还是很有限,土地对年轻人越来越没有吸引力。

  我觉得:健康农产品的价值被低估了。与其抱怨,不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来消除社会上对于农产品的不信任,让消费者获得健康,也让农民增加收入。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辞职务农的念头就出来了。去年4月,也是纠结了很久,我正式从基金行业跳到了农业。

  农村大众:可您从农村出来很久了,转型跨度这么大,您怎么能适应这种变化呢?金融业的经历,对你从事农业有什么影响?

  董黎明:确实,从基金管理到农业,跨度非常大。在基金行业的时候,对农业也研究得很少,多数都来自于自己的观察。和康之源的其他股东比起来,我算是外行了,在这个团队中,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热情。有了热情,我就愿意去学习,愿意承受压力。

  过去的经历,对我现在来说,最大的财富是获得了一种学习能力,不会就学嘛。另外,还让我可以从虚拟经济的角度出发,站在投资人的立场上看一些问题。

  我现在也逐渐发现,农业的一些问题,需要原有体制外的人来解决。我们这些外来的人,可能比原来行业内的人更有优势,更能以一种新的眼光来解决问题。

  农村大众:您这个“外行”种地,要做成什么样的呢?

  董黎明:来到这边后,这一年多时间,主要精力放在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其他方面还在慢慢地摸索。别的公司都是从市场开始,然后做基地;但我们一开始就是在做生产,在生产上研究出一套标准后,再研究市场。你可以看得出来,我们的营销味不浓,现在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所以,我现在可能还不是农业公司,还是大农户,因为生产的计划性和内部管理还不成熟。但可以确定,我们已经逐渐步入正轨了,选择了就不会后悔。

  我们想做的,是一种接近自然,反对滥用化学品,和水土保持和谐关系、可持续的农业。有句话说得好,“离自然越近,人越活得真实。”我是很信奉这句话的,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理念。

  农村大众:现在有些人,特别是在都市呆久了的人,转行来做农业,都有着一种追求完全天然的想法,完全没有人工的介入。您是吗?

  董黎明:虽然我觉得离自然近一些好,但我觉得现在搞农业,还不能做成“乌托邦”式的。至少,我是觉得没必要的。我追求的不是完全天然,而是安全;我们反对的是滥用化合物,而不是不使用。安全现在是人们最大的价值追求,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生产出健康、可信赖的农产品。

  农村大众:要做到这些,您除了种好自己的地,还需要做什么?

  董黎明:现在,安全农产品的价值被低估了,一个原因是消费者的认识不够,还有一个原因是农产品没有区分度。所以,我们要做的,一个是推广传播,让人们愿意为健康买单,让市场接受我们的理念;再一个,就是树立品牌,让别人知道我们的东西不一样,和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

  刚来的时候,人们也议论“博士种地,和老百姓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在保证产品过硬的前提下,研究怎么让市场接受,建立一个可持续投入的机制,是很重要的。

  农村大众:现在有很多像你这样的投资人,回归到农业。您觉得,这是个趋势吗?

  董黎明:单纯从务农的人数来说,回归很难成为一种潮流,国外也是这样。但是,其他行业进入到农业,却是一种必然。因为,农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时候,需要整合技术、市场等要素。现在,有这个趋势,农民看不到那么远,政府也只是推动,这就需要企业来参与。我,就是这么一个参与者。

  有人问我,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做事。我就是为了实践自己的一些理念,真正做一些事,要是想挣钱,不会投入农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到了这个年纪,我觉得应该是做一些事情,做一些有开创性的事情。这个市场不怕垄断,因为太大了,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培育市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