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微博召集起的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 09:08  农民日报

  没有固定时间,“营业执照”靠口碑相传,传统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顾客多是摊主的“粉丝”、网友——

  微博召集起的市场

  身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你有多久没有走进摩肩接踵的人群、各色各样的摊位间赶集了?

  2月25日下午,记者走进北京市朝阳区星火西路泛海商业街一家商铺,外表冷清的商铺里已是热火朝天。几十个摊位上摆放着杂粮、蔬菜、水果、牛奶等各色农产品,摊位牌上是水彩笔标注的商户名称、联系方式,德润屋、守土一方、蒲公英农社……市民们将摊位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是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组织的又一次“赶集”活动。

  没有固定的时间,集市召集靠微博通知,商品的“营业执照”靠口碑相传,农户坚持传统的种植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顾客大多是摊主的“粉丝”、网友……这一切都显示着北京农夫市集同传统农贸市场的不同。

  自2010年9月以来,市集已经分别在北京的海淀区、东城区、西城区和朝阳区组织了20多次农夫市集,农户的参与从原来单纯的蔬菜种植,扩展到粮食种植、肉类养殖,甚至自然护肤和日常洗涤用品。如今,他们的集市基本每周一次,每次的顾客多达数千人。

  来自顺义的农户陈艳红赶集前一天就在微博上公布了要带上集市的货单:“带来的有菠菜、小油菜、香菜、窝瓜、白菜、酸菜、萝卜、红薯,菜是6元一把7元一斤。另有玉米面和柴鸡(是母鸡,都是现宰的)150元一只。想要预定的,希望能直接电话联系陈艳红。”然而记者在集市上陈艳红的摊位前却没有看到她带来的柴鸡。问及此事,这位朴实的大婶很不好意思地从货架下拿出“藏起来”的一大包柴鸡:“还没有上集市,十几只柴鸡就被顾客预订完了,待会儿会有人来取,所以不敢拿上架子了。”

  网民“手镯姐”显然是市集里的常客,她一边和“德润屋”的摊主熟悉地聊着天一边买了一袋新鲜的芥菜和一盒两只装的土豆。在“德润屋”的蔬菜摊上是不用问价的,每份十元(重量多在一斤左右)的价格比超市里的同类蔬菜要贵上不少。虽然价格不菲,“手镯姐”却十分钟情于“德润家”:“知道他们的菜是用最传统的方法种植的,安全又新鲜。”

  和“手镯姐”一样出于信任来逛农夫市集的人在光临市集的顾客中占了很大比例,这源于农夫市集特殊的“口碑认证”机制。对于每一家申请参与的农户,农夫市集的志愿者都要亲自到生产地去体验、调查,“比如挖开泥土看看里面有没有蚯蚓,泥土的湿润松软情况,农户周边的环境等。”经常跑乡下考察农户市集的志愿者老金谈到种种鉴别细节。很多重视食品安全、崇尚生态生活的顾客也渐渐成为市集的志愿者,参与到与农户的“串门”活动中。

  农夫市集的组织者之一常天乐是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她递给记者一张关于农夫市集的宣传纸,上面写到:“我们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平台,让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户能够和消费者直接沟通、交流,既帮助消费者找到安全、放心的产品,也帮助农户拓宽市场渠道,鼓励更多农户从事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维护食品安全、实践公平贸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