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CCTV2011年度三农人物25强名单发布(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9日 16:16  央视《聚焦三农》

  高金磊   大学生村官

  荣誉:全国农业青年致富带头人、湖北省2010十佳优秀大学生村官

  事迹:2008年,高金磊大学毕业后,在广告公司找到了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由于业绩突出,公司老总把他派到长沙分公司做项目经理,并表示要给他加薪。就在此时,湖北省公开选聘首届大学生村官。看到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到家乡依旧落后的面貌,那种巨大的差异深深触动着高金磊。面对重重劝阻,高金磊毅然决定当村官。

  高金磊到黄冈市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报到后,第一个要求就是去养猪,他觉得这是能够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好途径。为了当好猪倌,高金磊每天早晨6时,都会到猪场里打扫猪舍,清理粪便,喂食,并做好疫苗、消毒每一个细节的记录;夜深人静时,他把白天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到电脑,进行分析,并不断学习兽医药理和养殖管理方面的知识。村民们养猪时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高金磊都会竭尽全力帮他们解决。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养猪场具备了年产万头猪的规模,年产值在千万以上。

  正是这样的责任感,支撑着高金磊一点一点改变着百丈河村的面貌。村里开起电脑技术、普通话和养殖技术培训班,第一次组织起村民运动会。在高金磊的带领下,百丈河村形成了"山顶有黑山羊养殖,山腰有田桂花鞋厂,山脚有英山云雾茶叶种植"的良性发展格局。村人均收入也由2007年的5600元左右上升到去年的7318元。

郭凤莲郭凤莲

  郭凤莲      全国人大常委、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党总支书记

  荣誉: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

  事迹: 1964年,郭凤莲挑起“铁姑娘队”队长的担子,带领大家改造家乡落后面貌,曾受到毛主席、周恩来、李先念、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情接见和赞扬。也正是如此,郭凤莲头的的光环越来越耀眼。

  正当郭凤莲在大寨大展宏图的时候,历史发生了转折性变化。70年代末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以人民公社为核心的大寨模式黯然失色,并一度成了负面教材。时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郭凤莲也一度销声匿迹了10年。但性格坚强的郭凤莲,注定不会再迷茫中沉沦。1991年11月,在群众的呼吁声中,她重返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不仅为自己的人生揭开了新的一页,也让失落的大寨重新找回了自信。

  郭凤莲带领大寨进行第二次创业。在她的精心运作下,大寨村办企业经历了从小作坊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转变。无论是发展煤炭业、旅游业,还是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化养殖业,每一次开拓,都让这个人口只有520人的“大寨”小村受益匪浅。从1992年以来的近二十年里,大寨引项目、引人才、引资金,搞改革、抓发展,先后兴办了水泥厂、制衣公司、酒业公司、贸易公司等企业,连续名列全县纳税第一村,大寨人均收入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80多元增加到2011年的1万2千元,大寨集团的收入已经超过4个亿 。

关慧明关慧明

  关慧明  科技特派员创业协会会长、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科技局高级农艺师、科技特派员

  荣誉: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事迹:关慧明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乌兰察布市从事蔬菜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他带领的蔬菜小组每人每年下乡240多天,几乎走遍了乌兰察布市所有的大棚、菜地。分别和国内外10多家龙头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完成订单任务17个,总面积达到1万多亩,外商在订单项目上投资1000多万元,全市8个旗县有1万多户农民参加订单任务,增收1000多万元。没有订单任务的菜农也享受随叫随到的免费技术指导。乌兰察布的农民们称他为“财神”。在关慧明的辐射带动下,全市已经形成近万亩的温室大棚和以冷凉蔬菜作物为主的50万亩露地蔬菜生产基地。在落实订单任务中,关慧明小组在订单任务区形成服务、销售网络,带动一批科技人员、乡土人才共同参与这项工作,一批县、乡成立了蔬菜专业技术协会,这种被称为关慧明模式的服务形式,开始在全市推广。

  关慧明还针对蔬菜病毒防治、斑潜蝇防治、新型温室设计与生产等10多项技术难题潜心研究,都取得重大突破。在市蔬菜专业技术联合会成立时,被大家推举为会长。

黄勇黄勇

  黄勇                 中国农业灌溉节水“第一人”

  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水利技术能手

  事迹: 流量计,让农民知道灌溉用了多少水,而灌区自动化控制系统,则使节水成为现实。黄勇的绝活,就是用数字化电路开发农用数字式流量计,将弱、强电路应用于农田灌溉自动化控制。简言之,就是发明了灌溉流量计,参与实施了三联灌溉自动化项目。 黄勇的技术让灌区由1个泵房、10块田地和约1000米的干渠、支渠组成,由计算机远程控制3台水泵和8个阀门,同时对23台现场仪表进行数据采集,并作相应的处理。系统具有自动采集处理灌区水情、雨情,自动控制泵站电机开关、渠系闸门及田间分配水口闸门的启闭等功能,实现计量供水。农民发放IC卡,按方收费。粮食增产效益姑且不算,灌区水稻全生育期用水仅相当于当地平均水平的73.6%,同时节省约50%电费和人工,灌区现在已经列入国际农田灌溉技术交流窗口。

  黄勇凭着长期在一线从事农水科研的工作经验,依靠水利行业高校的理论支持,刻苦钻研数字电路与量水技术规范,实现了农田灌溉量水设备造价低、精度高、使用方便的要求,同时他开创的将流量计改为顺水流方向斜插式安装技术更是被全国灌溉培训班作为推广技术设备。最基层水利试验站的普通工人,数十年锲而不舍地钻研节水技术,使中国农业灌溉用水首次实现按方收费。

吕根觅吕根觅

  吕根觅         内蒙古万通集团董事长

  事迹:2009年,内蒙古万通集团秉承“为养而种、以种促养、种养增收”的理念,投资2.55亿元,在吉格斯镇与白泥井镇的交界处建成了万通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园区总占地面积10030亩,共分为种植园区、养殖园区、设施农业园区、农机园区、沼气堆肥区、科技培训区、游牧农耕区、生态观光、健身、旅游等八大功能区。2011年,园区实现种养殖经济总量达7000多万元,受益农牧户2000多户,培训农牧科技人员、种养殖带头人26期1800多人。

  致富不忘家乡。吕根觅看到家乡那么多留守老人和孩子住在水电暖等问题都得不到妥善解决的老房子里,他依然决定投资800余万元,在家乡建成占地68061平方米的谐雅苑。建成后,他一直坚持每年投资20万元,除了为老人们提供衣、食、住、医、葬之外,还为他们修建了健身场所、图书室、文化娱乐、洗浴等设施,使院民们享受到了天伦之乐。2010年,吕根觅又投资2000万元,对其进行改造,一处集敬老院和幼儿园为一体的谐雅苑投入使用,并且幼儿园全部免除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

  这十多年里,吕根觅带领的内蒙古万通集团资助过多少失学儿童,救助过多少困难群众,扶持过多少弱势群体,难以统计。这些“感恩”义举的实施,为政府分了忧,解决了燃眉之急,也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刘京俊刘京俊

  刘京俊        山东省青岛港农民工、创造了第一个轮胎吊绝活“京俊攀峰”

  荣誉:青岛市职工创新能手、青岛市技术能手、青岛市青年岗位能手

  事迹:2000年9月,刘京俊外出打工。两年多的时间里,四处漂泊,干过洗碗工、服务员,摆过地摊,做过推销员、干过电气焊、建筑工,还蹬过人力三轮车。2003年元旦,他经当地劳动局劳务输出来到青岛港,在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培训,168名人员当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分配到金牌工人许振超的身边工作。2006年,刘京俊取得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状元“,是青岛港集团第一个考取技师职称的农民工。

  2007年,刘京俊创造了第一个轮胎吊绝活“京俊攀峰”,该项绝活的特点是“稳、准、轻、快”,充分发挥机械性能的钩行路线和“一钩准”的操作技巧,使得一个班下来就可以多干50多个箱子,相当于一天多干出了1个小时的活,每个班下来就能节省燃油25L或节电160度。2007年10月,刘京俊成为青岛港第一批从农民工中提拔的机械队副队长。走上管理岗位的他,除了队伍的日常管理,大部分时间在现场。231个箱区,每个班他都要徒步走遍,平均一个班要走近30公里的路程,30个班下来,相当于从青岛走到了北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