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农业 > 2011年度CCTV三农人物 > 正文
郭凤莲
荣誉: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
事迹:郭凤莲是传奇式人物。1946年生于昔阳县离大寨不远的武家坪村,三岁失去了母亲,寄居在大寨村的姥姥家。1962年完小毕业后在大寨务农。1963年参加了大寨的抗灾自救,同当时的“铁姑娘”们一道投入到了“先治坡后治窝”的劳动。1964年,年仅十六岁的郭凤莲,任铁姑娘队队长;她与那些花季少女同男社员一样战天斗地斗,改造家乡落后面貌,成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曾受到毛主席、周恩来、李先念、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情接见和赞扬。也正是如此,郭凤莲头的的光环越来越耀眼。从1968年至1978年的十年间,她虽然在大寨工作,但身兼数职,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昔阳县委委员,中共昔阳县委副书记,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当选为中共十一大代表,中央候补委员,1978年当选为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在此期间,她还随中国农业代表团出访日本、美国、墨西哥、罗马尼亚等国家。这在那个时代,一个小山村里的农民能代表中国对另一个国家进行友好访问出访,的确是让咱们这些“修理地球的人”敬佩的五体投地。
正当郭凤莲在大寨大展宏图的时候,历史发生了转折性变化。1980年4月,郭凤莲被免去大寨党支部书记职务,调到晋中果树研究所任副所长,后又在昔阳县公路段任职。1991年被任命为中共昔阳县委常委,挂职回大寨担任党支部书记。1992年当选为昔阳县政府副县长。1994年兼任山西省妇联副主席。1994年改任昔阳县委副书记。
郭凤莲带领大寨进行第二次创业。创业难,二次创业更难,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市场经济中二次创业难上加难。但曾经战天斗地的郭凤莲扛得起任何艰难。她走南闯北,卖煤炭,办水泥厂,请专家,学着经营,学着商业谈判,甚至学着陪笑脸求人,学着喝酒。走过了一段五味杂陈的创业路,郭凤莲逐渐得心应手。她甚至学会了品牌的有效扩张,在三家与外地的合资企业中,光是“大寨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就占有25%多的股份。在大寨羊毛衫厂投产的9个月后,大寨中策水泥厂宣布成立,紧接着大寨工贸园区、大寨酒业有限公司、制衣公司等企业也相继揭牌。到目前,大寨有各类企业11多家,他们生产的产品如核桃露、羊毛衫、服装、水泥等,都统统打上了“大寨”牌商标。生态农业、煤炭、建材、针织制衣、酿造贸易、旅游已成为这里的八大支柱产业,200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00 万元,与1980年相比,增长了430多倍;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000 元,是十年前的21倍。从1992年以来的十多年里,大寨引项目、引人才、引资金,搞改革、抓发展,先后兴办了水泥厂、制衣公司、酒业公司、贸易公司等企业,连续名列全县纳税第一村,全村总产值由过去的327万变为一个亿,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200元 。而这个演绎了数个神话般故事的女人就是——“铁姑娘”郭凤莲。
这几年,随着大寨旅游业的发展,这里的不少农民办起了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农家特色的小饭店、窑洞小旅店,具有大寨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小摊点比比皆是。这个只有200多人的大寨村,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近二十万人,去年门票收入就达到600多万元,是继农业、加工业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如今全村又实现了小有教,老有靠,病有报。也就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免费上学,考入大学的村里每年发放奖学金;村民全部实行集体发放养老金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五十五岁以上的妇女和六十岁以上的男人都能领到养老金。大寨新了,大寨变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