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南4名打工仔返乡创业 15万斤红薯滞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7日 15:56  潇湘晨报微博

  4名打工仔回乡创业遇挫;如有销路请发微博@醴陵红薯合作社

  15万斤红薯滞销,大家帮忙想想办法

  本报长沙讯  王许生、汪江龙、洪全、何敏4个80后、90后醴陵青年,此前都曾在一线城市打工,回到老家后,他们每人出资3万余元,合伙办了一家名叫醴陵惠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小公司种植红薯。一年过去,红薯丰收了,可销售却让他们犯了愁。

  昨日,王许生等人提着两麻袋红薯来到长沙,希望能在农博会上为滞销的15万斤红薯找到销路,但农博会上的商家是必须受邀才能入场销售产品的,4名年轻人感到有些沮丧。如果你能为这几位事业心强的年轻人支支招,或者直接提供红薯销路,欢迎拨打本报热线0731-85571188,或在新浪微博@醴陵红薯合作社。

  在家乡摸爬滚打多年的王许生在当地小有名气,“镇里从十几岁到三十岁的人要打篮球都找我”,这个喜欢打篮球的小超市老板几乎认识醴陵市栗山坝所有的青年人。2010年底,王许生联系到当时都还在外打工的汪江龙、洪全、何敏这3名球友,想要几个好兄弟联合起来“做一点事”。大家注意到近年来由于家乡青年大都外出打工,农田抛荒率高,于是一拍即合决定回家开一个合作社,租用荒地种红薯。之所以选择种植红薯,一是红薯生长周期短,二是近年来销路不错。他们购置了机械,从当地村民手中租下了近50亩地10年的使用权,全部种上了红薯。

  红薯是丰收了,总共有20多万斤,但今年销路很难找,他们至今还积压了15万斤,几个年轻人深感压力巨大。

  “就算今年亏了,明年也要继续”,外出打工多年的汪江龙谈起这一切倒是显得很平静,因为在武汉和上海的打工经历让他萌生了强烈的“回家”愿望,在他看来,能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比在外地打工强得多。“现在已经放了一个月了,最多能放到明年1月”,虽然已经做好了亏损的准备,但谈起这15万斤“烫手”红薯的归宿,汪江龙还是低着头磨着手掌,一副焦虑的样子。

  实习记者王琛 帅泉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