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难题不少
□ 本报记者 徐 胥 杜 芳
在河北省固安县牛驼镇郭翟村任志国老人的大棚里,绿油油的蒿子秆长势喜人。这种菜不用打药,比较好打理,成熟后直接送到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不仅提供先进技术,产量高,还管收购,价钱也好。”任志国说,顺斋合作社给社员保护价,像夏天蒿子秆集中上市的时候,市场价仅2角至3角,合作社甚至以1元收购。
顺斋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由蔬菜种植大户张顺斋发起,集生产、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加工于一体,现有社员1500户,瓜菜种植面积1.5万亩,带动农户5000户,年销售额达7000万元。
顺斋合作社副理事长张立荣说,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帮农民解决销售难题。2009年5月,合作社与京客隆集团以农超对接、订单配送的形式正式签订协议,第一次就签了25个瓜菜品种、为期15年。目前,京客隆在北京市的200多家分店,超过70%的瓜菜都来自顺斋合作社,其中71家直供到店。
“别看合作社现在好了,当初也挺不容易的。”张顺斋说。1988年,20多岁的张顺斋租用牛驼镇前庞家务村一个废弃大坑,投资建起了一座60米长的黄瓜大棚,成为固安县第一批大棚菜种植户。1992年,张顺斋的蔬菜大棚由原先的1座增加到8座,成为当地的“蔬菜大王”。他买了辆“三蹦子”,往岳各庄、新发地农贸市场贩菜。
后来张顺斋发现,这种卖菜方式难度越来越大。一是菜农种植没有计划,标准不统一,供货量也不稳定。另一个是“卖难”。有时供不应求,有时一车菜几天卖不出。怎么解决这两道难题呢?2000年,张顺斋投资60万元建起了50座蔬菜大棚,并开始与周边菜农合作,搞标准化、规模化生产。2006年,在县领导帮助下,张顺斋与北京京客隆超市牵上头,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出现了,农超对接正式起步。
合作双方如何赢利?张立荣告诉记者,第一减少了中间环节,加价少了;第二装箱、包装、运输等由合作社完成,成本低了;第三供给稳定,信誉高了。
合作社还与大型火锅餐饮集团等单位实现“农餐对接”,合同方式略有不同,年初签订一年的送货品种、数量,价格有20%的浮动空间,能够实现更稳定的盈利。
不过,合作社也并非包赚不赔。张立荣说,有时地头收购价比给超市的价格还高,这就要靠不同品种、不同季节之间的利润差来互补。
固安县蔬菜管理局负责人说,农超对接要求合作社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规格标准,这是散户很难做到的;资金要求比较高,像京客隆超市两周一结账,顺斋合作社要先垫付收购钱,两周将近90万元;要保证供应量,如果一天供应不上,违约金就要承担2万元;此外,生产、仓储、配送环节等成本都上涨,像顺斋合作社蔬菜配送中心每月的水电费用就达12700元。“因此,怎么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要进一步想办法。”张立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