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果希腊未加入欧元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5日 19:19  东西网

  当迫切想加入欧盟,随后意欲成为欧元区一员的希腊许诺进行财政改革的时候,这并非其想象的情势。

  “现在,我们正在为过去的入不敷出,令人惊异的肆意挥霍,为未能缩减政府的角色,付出代价,”希腊前财长亚诺斯·帕潘托尼乌(Yannos Papantoniou)说。“一些人认为,我们本应该做得更多。”

  从许多方面看,最近的这场危机是一个颇具希腊特色的悲剧。危机之源在于这一古老国家史诗般的支出,而骄傲自大的欧洲领导人们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计代价促使欧洲融合的强烈愿望,驱使这些领导人将政治考量置于经济现实之上。

  1997年4月,在布鲁塞尔的一个会议上,帕潘托尼乌恳请欧盟官员,用希腊字母印制某些欧元纸币。

  当时,表情严肃的德国财长西奥多·魏格尔(Theodor Waigel)作出了回应。只能用拉丁字符,他坚称。帕潘托尼乌依然记得魏格尔当时的言论。又小又穷的希腊没资格提要求。“他对我说,‘你凭什么认为,你们国家将加入欧元区?”最终,引领希腊加入欧元区的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党人帕潘托尼乌得偿所愿。“我竭力奋争,并跟他打赌,最终,我赢了。”

  如今,就在希腊的欧盟同伴准备紧急救援这个债台高筑的国家(这是拥有16个成员的欧元区第一次被迫救赎一个成员国)的时候,希腊国内外的许多评论家感慨万千:要是帕潘托尼乌当初的这个赌打输了,那该多好啊!令他们越来越忧虑的是,希腊的这场危机有可能波及欧洲南线的其他国家,甚至可能感染欧洲大陆的银行体系。

  一些报道称,欧洲当前的困境可追溯至1981年。当时,尚未从军事独裁的创伤中完全恢复的希腊,匆忙地加入欧洲共同体——比更富裕的奥地利、芬兰和瑞典早了14年,甚至比西班牙和葡萄牙还早加入了5年。

  当时,法国总统密特朗反对欧共体的南扩计划,他担心希腊等国还没有准备好。

  但赞成扩充的人士占了上风。这些人声称,将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囊括至欧洲框架之内,是推动这些脆弱的民主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最佳手段。

  在那些接受古典教育,视希腊为民主摇篮的欧洲领导人看来,把这个地处巴尔干半岛的穷国与西欧连接在一起(尽管希腊与欧共体的其他成员国相距遥远),是“一项历史使命。”帕潘托尼乌回忆说。

  在其获得成员国身份的头十年,欧盟各项慷慨补贴助推希腊摆脱了昔日的落后面貌。到1997年,当欧洲领导人准备推行单一货币的时候,一些人将希腊奉为刚毅的经济中坚——在时任首相科斯塔斯·西米蒂斯(Costas Simitis)的治理下,希腊经济稳步保持着超过3%以上的增长率。

  帕潘托尼乌回忆说,对雅典而言,加入欧元区不仅关乎自豪感,而且是希腊所迫切需要的,因为加入欧元区可以抵御掠夺性投机者,可以使希腊获得低利率贷款(因为它是富裕的欧元俱乐部的一员),进而有助于希腊经济的稳定。

  “一旦我们即将加入欧元区,我们就开始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转变为一个渴望变得更像瑞士的国家。”他说。

  但希腊的欧元之路远非板上钉钉之事。依然对二战期间的恶性通胀心有余悸的德国民众,对于放弃德国马克一直保持着极其谨慎的态度。德国政府坚持要为意欲加入欧元区的国家设置严苛的条件。预算赤字应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债务不应超过GDP的60%,通胀率不应突破3%。

  1996年12月出台的所谓《稳定条约》(Stability Pact)进一步严格了欧元规则,这项条约旨在对加入欧元区之后持续违反规则的国家处以高昂的罚金。其未曾言明的另一项意图在于,提高实施更为宽松的通胀政策的欧洲南部国家加入欧元区的壁垒。

  德国试图使这项处罚自动化,但以法国领衔的其他国家则把实施的责任放在了欧盟政治领导人的手中(包括希腊在内,没有一个国家被惩处过,即使欧元区大多数国家不断违反这些规则)。

  就本质而言,欧元乃政治之产物,这意味着,在决定应该接纳哪个国家时,规则总存在被扭曲的可能性。因此,当11个国家在1999年1月搁置各自的货币时(这是创造欧元的第一步),其中就包括了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因为预算和通胀率方面的问题,希腊未能加入。

  欧洲央行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对希腊的财政状况表示过忧虑。欧洲央行在其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希腊的总体债务远远超过了规定的限额。然而,雅典方面持续施压,以期赶在2002年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推出之际,及时加入欧元区。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德国一所大学任教,充分意识到德国方面抵触情绪的西米蒂斯,老练地针对德国政客和银行家进行了游说工作。

  最终,2001年1月,希腊比预期提前一年加入欧元区。在此之前,它削减了其预算赤字(在账目上)。此外,虽然希腊并未削减足够多的债务,但雅典方面援引了意大利、比利时等国虽然违反债务额度限制但依然被准入的先例。让欧元步入轨道的政治紧迫性,平息了一切质疑声。

  “当时有清晰的迹象表明,为了让公共财政的问题看起来比其真实状况更温和一些,希腊人一直在篡改数据,特别是赤字方面的数据,”伯恩大学经济学教授于尔根·冯·哈根(Jürgen von Hagen)说:“但欧洲各国政府不想注意这一点。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他们试图接纳希腊。”

  财政纪律的松散性延伸至了欧元俱乐部中最大的一些经济体。在2002、2003和2004年,甚至连德国也违反了赤字规则,由此创造了一项极其危险的先例。

  至2004年,希腊的经济数据之虚假,已是极其明显的事情。欧盟开始对希腊的赤字状况展开首次调查。尽管欧盟统计局(Eurostat)汇集的证据显示,雅典方面的确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但欧盟官员申明,将雅典逐出欧元区并非选项之一。

  曾经担任希腊财长的帕潘托尼乌,指责赤字数据的差异是由于会计规则的改变所致。他说,在2004年3月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政府下台之后执掌权杖的科斯塔斯·卡拉曼利斯(Kostas Karamanlis)政府,改变了军费开支的计算方法。

  “说希腊人篡改统计数据,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他说。

  前欧洲央行执行董事托马索•斯基奥帕(Tommaso Padoa-Schioppa)回忆称,在希腊财政数据的准确性引起纷争之后,许多国家终止了加强欧洲统计局监管权力的尝试。

  “实际情况是,当时丧失了一个机会。”他说。“希腊对其公共财政和竞争力管理不善,这一点应予以谴责。但欧元区其他国家并未充分地履行好自身的工作,它们也应受到指责。”

  但即使撇开统计上的问题,希腊糟糕的经济局势很快就进一步恶化。为了准备2004年雅典奥运会,卡拉曼利斯延续了其无节制财政支出的做法;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增加的安保支出,进一步提升了财政支出额度。

  更广泛地说,希腊将加入欧元区视为狂欢派对的一份邀请函。曾担任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政府顾问的著名经济学家伊安尼斯·斯塔恩阿拉斯(YiannisStournaras)如是说。“希腊既没有削减赤字,也没有放开经济,而是继续花费。”

  不管是左翼,还是右翼政府,都未能变革希腊臃肿的公共部门。依据希腊的标准看,近期针对政府新紧缩措施的示威活动,大体上是平静的。这显示出,大多数希腊人现在愿意顺从更基础的变革,希腊数十年来一直在躲避的那种变革。

  丹-比莱弗斯凯/文 Kevin·Ren/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