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追高炒房炒金风险大 投资者不可高估炒金收益

  在内地炒房的黄金时期已过去了,如再出现全民炒房将导致灾难性后果

  近来各地出现炒房炒金热,诸如“温州太太炒房团重现上海”、“欧美炒房团横扫京沪高端楼盘”、“黄金投资高烧不退应对通胀”、“成都八旬大爷豪掷千万购金”等消息散布坊间。人们手头有钱是否应当赶紧去买不动产和黄金?对这种炒作现象到底该怎么看?著名学者羊慧明先生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达了对这种炒作现象的忧虑。

  欧美炒房团是哄抬楼价的幌子

  记者:有观点称近期京沪房价大涨主要是欧美炒房团和温州炒房团炒上去的,你同意此说法吗?

  羊慧明:所谓“欧美炒房团”不过是利益相关者散布的借以哄抬楼价的虚假消息,欧美人受金融危机打击最大,都在捏紧腰包,怎么会来中国“横扫”性价比那么差的京沪楼盘?即便有一点外资来零星购房,大多也是海外华人资金。

  如再出现全民炒房将导致灾难性后果。在内地炒房子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尤其像现在到北京、上海炒房的面临巨大风险。相比之下,成都的居住环境比

  较好,由于受地震波及,它的调整时间更长一些,也充分一些,总体来讲还比较理性。但我不主张大家都去炒房,毕竟房价上涨的空间有限。从长远来讲,郊区房的上升空间会更大些。

  通胀和人民币大幅贬值不太可能

  记者:有观点认为将发生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大幅贬值,网上更有关于“买房救现金”之类的讨论,您如何看待?

  羊慧明: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大幅贬值都不大可能。现在网上讨论“买房救现金”,我认为目的是诱使大家去帮利益相关者炒高房价。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趋势10年、20年不会改变,外贸这么大的顺差,在外储已

  经2万多亿美元的情况下,人民币怎么可能大幅度贬值?

  坚挺的币值才符合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的长远战略利益。人民币主动贬值害大于利。即便人民币贬值10%,也增加不了多少出口,但却可能引发一系列风险:首先是动摇市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信心,甚至引发内资外逃;其次是导致恶性通胀,金融市场产生剧烈动荡。

  国际投机炒家热盼中国人跟进

  记者:世界商品投资大师罗杰斯和中国一些学者称为应对美元贬值和通胀,人们应该买入黄金和白银避险。你怎么看?

  羊慧明:不要迷信“投资大师”,他们的观点离不开自身的利益。作为世界最大的商品投机炒家之一,罗杰斯当然希望美元狂贬最好崩盘,借以炒高大宗商品牟取暴利。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把原油等资源价格炒得过高引发的。

  当制造业还在苦苦挣扎的时候,先期把资源价格炒高,将抑制制造业复苏,打击民生消费。国际投机炒家最盼望的就是有钱的中国人都去跟着他们炒金炒银炒有色金属炒煤。在少数资源巨头和炒家赚取暴利的同时,却是数以千万计的制造业企业的灾难。

  投资者不可高估炒金收益率

  记者:有黄金分析师称由于美国经济已有复苏迹象,黄金价格年内将上涨至每盎司1200美元左右,你认为可能吗?

  羊慧明:从去年底炒家就鼓动人们去囤金购银以避货币贬值之险。但金价至今

  在1000美元下盘整,还没到去年的高点。

  美国经济稳住了,美元也就稳住了,那还要黄金来避什么险?当金融体系日益健全的时候,经济体对黄金的依赖作用随之减小。20年前金价近百元人民币一克,到现在也就涨一倍左右。

  至于炒银,由于过去银的主要工业用途是感光片原料和电工材料,但由于数码摄影取代胶片,银的工业用途减少,炒作空间有限。

  温州人变身炒家形象是悲哀

  记者:对于手上有钱的人来说,现在还能做什么?

  羊慧明:现在应该鼓励人们去创业,无论中国还是世界上,这几十年财富增值最快的是做实体投资的人,是创业的人,比如盖茨、乔布斯,中国的刘汉元、刘永好、柳传志、张瑞敏。

  过去以实干、做实业著称的温州人现在变身为炒家形象,这是中国经济体的悲哀。当一个社会炒房子炒股票比干实业更容易赚钱的时候,还有多少人愿意去投资实业?一个社会的财富分配机制如果不是鼓励创业致富而是鼓励投机炒作,是要出大问题的。

  新闻人物

  羊慧明曾效力新华社、经济日报社、华西都市报社等多家单位,现为独立经济学者。出版有《次贷风暴下的中国牌局》、《中国房市警告》、《谁来拯救美国》等专著近二十本,对于上述经济现象有独特见解。

  记者罗曙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