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罗绮萍
香港报道
“黄金万两”的尴尬
近年黄金重回牛市,香港贵金属交易场所——香港金银业贸易场(下称“贸易场”)的日交易量却仅维持在数万两黄金(1两=1.1913盎司),场内外交易量巨大差额的尴尬之下,这一百年老店的革新方案浮出水面。
贸易场理事长程文杰6月8日称,为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贸易场理事会一年前委托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研究所详细研究改革方案。研究报告已于两星期前递交香港特区政府。
这一方案提出的十大重点策略,包括逐步将公开喊价改为电子交易,延长交易时段,与上海黄金交易所(下称“上海金交所”)结盟推出新产品,参与发展黄金储存库及推出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
负责改革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学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潘嘉阳表示,在访问了超过80家贸易场的会员公司后,他们发现,实际上香港的黄金买卖十分活跃,但主要集中在场外交易。仅5名会员每月的场外交易量已超过东京商品交易所的成交量,以2000至2005年计,即每月平均逾4470万盎司,每年5.36亿盎司。
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初建于1910年,当时名为金银贸易公司,1918年正式注册为金银业贸易场,实行会员制(或称行员),目前有172名会员。
“现在要做的,首先是要实行黄金交易登记及加强监察,先要明确知道会员的黄金交易量,知道香港的市场究竟有多大;然后要通过逐步实施多项措施,将场外交易吸引回场内。”潘嘉阳说。
这其中,交易方式、时段、品种、计量单位四大“硬伤”需要变革。
贸易场内交易量流失的一大原因,是目前使用的公开喊价方式交易,令没有代表在场内的会员难以参与交易。为此,报告建议逐步过渡至电子交易系统,各方可以实时了解到交易的买入卖出叫价。
第二,在交易时段上,目前贸易场到下午五时结束,而国际金市在伦敦及纽约交易时段则十分活跃,报告建议延长贸易场交易时段,逐步向24小时交易发展。
此外,产品方面,目前贸易场产品主要为九九金,并以“两”为单位,交易货币为港元。报告建议,建立多品种多货币的交易平台,可引入AU9999、AU9995、AU995,并以“盎司”为单位,以美元报价,与国际接轨。
发行黄金ETF
与国内外交易所结盟是贸易场革新的另一重大战略。金银业贸易场总经理曾达年表示,近几个月他们正积极与上海金交所商讨结盟事宜,并计划联手推出新产品。
相对金银业贸易场,上海黄金交易所则十分年轻,2002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不仅提供黄金买卖,也包括铂金的现货交易。
“目前我们要解决交易系统、资金流及实物流三大问题。”曾达年续称,交易系统的问题不难解决,关键在于资金流及实物流。“我们已与中国人民银行商讨,研究人民币未自由兑换前,如何解决换汇参与国际黄金市场买卖的问题。”
香港一名外汇界人士说,方法之一,就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外汇管理局指定一家或多家清算行,在一定的额度下,获央行及外管局批准将人民币及港元互换,并由清算行根据外汇系统的人民币兑港元汇率,决定每日黄金交易的汇价。
曾达年认为,这仅为一种建议,详情仍待多方继续商讨,目前尚无结盟及推出两地产品的时间表。
至于实物流的问题,程文杰认为,在香港机场附近兴建黄金库可以解决。“目前香港的黄金交易都要在伦敦交收,运输成本高,还有8小时时差的风险,日后在香港建成黄金库,除了服务香港及内地的交易外,还可以服务整个亚洲区。”
程文杰说,根据财政预算案的规划,贸易场建议由机场管理局先行建立黄金储存库公司,再将股权平均转让予20家业内公司共同持股。黄金库公司今后除了储存及交收实金业务外,还可根据客户储存的实金,发行黄金ETF。黄金ETF今后可能在香港交易所内交易,或者另设交易场地。
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十大重点策略
1.再造实金专家品牌
2.树立行业标准
3.改善会员质素及加强监管
4.提升宣传推广能力
5.交易时段向24小时扩展
6.建立多品种、多货币的交易平台
7.实行黄金交易登记及加强监察
8.参与发展香港机场黄金储存库
9.与上海金交所等国内外交易所结盟
10.黄金产品创新,如推出黄金ET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