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卷跟踪调查报告


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改革热点的

判断、评价和建议

——2007·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连续四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今年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长均达到近期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出现物价涨幅较大、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的现象,经济运行趋热的迹象明显。为了解在此背景下,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了解他们对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评价、对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看法以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20078月至10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07·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是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第15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分配局、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与前14次年度跟踪调查一样,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我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810日发放问卷15,000份,截止926日共回收问卷5,408份,其中有效问卷5,351份,有效回收率为35.7%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9.9%7.8%5%3.9%2.4%2.3%1.6%1.4%1.3%。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0.1%,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19.2%14.9%5.8%;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1.4%49.7%38.9%;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11.4%,有限责任公司占46.8%,股份有限公司占15.3%,私营企业占1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7.6%,股份合作企业占5.1%,集体企业占2.5%(见表12


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行业

农林牧渔业

1.4

经济类型

国有企业

11.4

采矿业

1.6

集体企业

2.5

制造业(详见表2

69.9

私营企业

11.1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4

股份合作企业

5.1

建筑业

3.9

股份有限公司

15.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

有限责任公司

46.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3

其他内资企业

0.2

批发和零售业

7.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7.6

住宿和餐饮业

0.9

民营企业

62.8

房地产业

5.0

上市公司

1.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8

盈利企业

70.8

其他行业

2.7

持平企业

16.0

地区

东部地区企业

60.1


亏损企业

13.2

中部地区企业

19.2

生产状况

超负荷生产企业

6.8

西部地区企业

14.9

正常运作企业

85.4

东北地区企业

5.8

半停产企业

7.1

规模

大型企业

11.4


停产企业

0.7

中型企业

49.7

出口型企业

47.7

小型企业

38.9

非出口型企业

52.3


注:1、其他行业包括: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

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

2、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沪、苏、浙、闽、鲁、粤、桂、琼11省(市、自治区);

中部地区包括:晋、蒙、皖、赣、豫、鄂、湘7省(自治区);

西部地区包括:渝、蜀、黔、滇、藏、陕、甘、宁、青、新10省(市、自治区);

东北地区包括:辽、吉、黑3



2 调查样本中制造业基本情况(%


制造业细分

%


制造业细分

%

1

农副食品加工业

4.8

16

化学纤维制造业

0.9

2

食品制造业

3.2

17

橡胶制品业

1.4

3

饮料制造业

1.1

18

塑料制品业

4.1

4

烟草加工业

0.2

1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8

5

纺织业

6.2

2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8

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4.0

2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3

7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0.9

22

金属制品业

7.1

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3

23

通用设备制造业

7.4

9

家具制造业

1.0

24

专用设备制造业

8.8

10

造纸及纸制品业

1.6

2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5.3

11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0

2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7.2

1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0

2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2

13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7

2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2

1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7.7

29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8

15

医药制造业

3.0

3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0


本次调查的企业经营者平均年龄为49.7岁,其中55岁及以上占29.1%44岁及以下占28.1%4554岁占42.8%。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占79.8%,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2.8%。所学专业为管理类的占47.7%,为经济类的占32.4%。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2.7%,其他职务的占7.3%(见表3


3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性别

95.6

文化程度

初中或以下

4.8

4.4

中专、高中

15.4

年龄

44岁及以下

28.1

大专

37.0

大学本科

26.4

4549

17.1

研究生学历

7.4

5054

25.7

硕士

7.4

55岁及以上

29.1

博士

1.6

平均年龄(岁)

49.7

所学专业

文史哲法律

6.4

现任职务

董事长

60.4

经济

32.4

总经理

57.8

管理

47.7

厂长

8.6

理工农医

23.5

党委书记

18.0

其他

11.5

其他

7.3


注:由于存在跨专业和职务兼任情况,因此所学专业和现任职务比例合计大于100%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普遍认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企业家满意指数达近年最高水平。投资、消费与出口需求强劲,企业产销两旺,库存正常,产品价格温和上升,资金紧张状况进一步缓解,单位产出能耗有所降低,企业盈利持续增长,国有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企业用工和投资计划呈现扩张趋势,订货状况乐观,未来预期看好;研发投入及新产品销售比重增加,民营企业创新热情较高;东部地区企业发展继续保持领先状态,而中西部地区企业追赶速度开始加快。

企业经营者同时认为,当前消费价格上涨较快,物料和人工成本持续上升,房地产价格继续呈快速上涨态势,通胀压力渐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现象比较严重、产能利用率不高,土地供应紧张状况有增无减;不少企业经营者担心宏观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受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国际经济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企业经营者预期未来经济增长可能趋缓。

企业经营者认为,人民币小幅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纺织品等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比较合适、略显偏松,建议未来一个时期采取稳健并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企业经营者对近年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给予积极的评价,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对于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条件、稳定消费预期进而提升即期消费需求具有明显的成效,国企改革的深化使国有企业焕发活力,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带来资本市场的突破性发展;建议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期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取得垄断性行业改革的新突破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包括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和环境制约问题,社会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以及近年来以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为标志的影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稳定的问题等等。中国企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成为中国企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良好


1.经济运行总体满意、经济增长预期乐观

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显示,有77.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 “很好”或“较好”,比2006年提高6.3个百分点;19.2%认为“一般”,比2006年减少7.1个百分点;3.6%认为“较差”或“很差”,与2006年大致相当(见表4


4 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总体

2007

11.2

66.0

19.2

3.3

0.3

2006

7.0

63.9

26.3

2.6

0.2

东部地区企业

10.2

66.4

20.1

3.0

0.3

中部地区企业

13.5

64.3

18.3

3.5

0.4

西部地区企业

10.6

67.3

17.7

4.4


东北地区企业

14.4

66.3

17.0

2.0

0.3

大型企业

11.6

72.7

14.5

1.0

0.2

中型企业

11.5

66.3

18.9

3.1

0.2

小型企业

10.6

63.9

20.9

4.2

0.4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10.7

74.0

12.6

2.6

0.1

其中:国有企业

9.1

75.1

13.2

2.6


非国有企业

11.5

64.8

20.0

3.4

0.3

其中:私营企业

11.2

64.7

19.6

4.0

0.5

股份有限公司

12.0

66.1

18.6

3.2

0.1

有限责任公司

11.8

64.7

20.0

3.2

0.3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1.7

64.5

19.9

3.2

0.7

民营企业

11.1

64.2

20.8

3.6

0.3

上市公司

12.5

71.9

12.5

3.1



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满意也表现在对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上。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以上(70.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7年我国GDP增长10.5%以上,其中47.2%认为在11%以上(见表5


5 2007年我国GDP增长的预计(%


10%以下

1010.5%

10.511%

1111.5%

11.5%以上

总体

9.2

19.9

23.7

23.1

24.1

东部地区企业

8.6

20.6

23.5

22.4

24.9

中部地区企业

9.5

19.8

24.4

24.4

21.9

西部地区企业

11.9

17.3

24.1

24.3

22.4

东北地区企业

8.7

20.1

21.4

23.4

26.4



2.投资、消费与出口需求全面走旺,通胀压力渐显

从投资需求看,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政府投资需求“很旺”、“较旺”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18.2%42.4%,其合计比重比2006年提高4个百分点;认为“合适”的占24.7%,与2006年大体相当;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的占14.7%,比2006年减少5.2个百分点。认为民间投资“很旺”、“较旺”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20.2%47.5%,其合计比重比2006年提高14.3个百分点;认为“合适”的占14.8%,比2006年减少3.5个百分点;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的占17.5%,比2006年减少10.8个百分点(见表6)。


6 20032007年企业经营者对国民经济需求状况的判断(%



很旺

较旺

合适

不足

严重不足

政府投资需求

2007

18.2

42.4

24.7

13.9

0.8

2006

15.2

41.4

23.5

18.2

1.7

2005

7.7

32.6

31.0

26.5

2.2

2004

13.5

36.9

21.2

25.6

2.8

2003

12.0

40.5

23.3

21.8

2.4

民间投资需求

2007

20.2

47.5

14.8

16.1

1.4

2006

10.8

42.6

18.3

25.4

2.9

2005

6.8

37.7

20.1

31.9

3.5

2004

8.2

38.7

14.2

33.8

5.1

2003

9.7

41.2

15.9

29.4

3.8

消费需求

2007

7.8

40.5

26.7

23.8

1.2

2006

3.1

23.9

31.8

38.2

3.0

2005

2.0

25.3

35.0

35.0

2.7

2004

2.5

23.3

31.0

39.9

3.3

2003

2.2

20.9

30.8

43.7

2.4

外贸出口需求

2007

10.7

45.0

24.1

18.6

1.6

2006

7.2

39.7

23.8

27.2

2.1

2005

4.7

36.2

25.5

30.7

2.9

2004

3.8

30.2

24.8

37.7

3.5

2003

2.9

29.5

28.2

35.9

3.5


从消费需求看,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7.8 %40.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消费需求“很旺”和“较旺”,其合计比重比2006年急增21.3个百分点;26.7%认为“合适”,比2006年减少5.1个百分点;25%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比2006年减少16.2个百分点(见表6

从外贸出口需求看,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10.7%4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出口需求“很旺”和“较旺”,其合计比重比2006年提升8.8个百分点;24.1%认为“合适”,与2006年基本相同;20.2%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比2006年减少9.1个百分点(见表6

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近年一直比较旺盛的投资、出口需求还是过去略显不足的消费需求,今年均达到200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事实上,消费需求的上升是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综合结果,是完善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重要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在为了防止投资过快增长、外贸顺差持续扩大而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的背景下,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和出口需求依然保持如此强劲的增长,表明经济趋热迹象比较明显。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伴随着消费需求的明显增强,持续多年在低位保持平稳的消费价格出现了持续攀升的态势。上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789月则同比上涨5.6 %6.5%6.2%71.3%的企业经营者预期2007CPI比上年上涨3%以上,其中34.5%预期上涨4%以上;67.5%的企业经营者预期2008CPI上涨3%以上,其中36%预期上涨4%以上。调查表明,针对明年的价格走势,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会继续维持在一个相对高位,但加速上行的可能性也不大(见表7


7 2007年、2008年我国CPI上升幅度的预计(%



1%以下

12%

23%

34%

4%以上

2007

总体

1.7

11.1

15.9

36.8

34.5

东部地区企业

1.7

10.7

15.3

37.1

35.2

中部地区企业

2.0

12.9

16.5

36.6

32.0

西部地区企业

2.3

9.5

17.8

35.1

35.3

东北地区企业

0.3

12.7

15.4

38.0

33.6

2008

总体

2.1

9.2

21.2

31.5

36.0

东部地区企业

2.1

8.8

20.6

31.6

36.9

中部地区企业

2.0

10.1

22.9

30.9

34.1

西部地区企业

2.3

9.1

21.7

32.2

34.7

东北地区企业

1.4

9.6

20.2

31.8

37.0



3.就业形势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近年来,我国社会就业压力一直较大,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用工增长情况达到历年来的最好水平。调查结果显示,42.3%的企业今年用工人数“增加”,比用工“减少”的多25.9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6年和2005年分别提升2.713.4个百分点。从不同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27.9个百分点,比国有企业多16.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一改用工增长低迷甚至用工减少的趋势,认为目前从业人数“增加”的比“减少”的多11.8个百分点;在2007年上市公司盈利大幅增长的同时,其用工人数也显著增加,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40.4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见表8


8 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目前的从业人数情况(%


增加

持平

减少

增加-减少

2007

2006

2005

2004


总体

42.3

41.3

16.4

25.9

23.2

12.5

10.9

东部地区企业

42.5

41.0

16.5

26.0

25.5

15.5

14.4

中部地区企业

42.6

42.5

14.9

27.7

24.4

7.6

11.4

西部地区企业

41.0

40.3

18.7

22.3

15.2

9.7

3.1

东北地区企业

42.4

43.8

13.8

28.6

16.6

8.9

-0.4

大型企业

48.9

35.0

16.1

32.8

23.9

16.9

6.0

中型企业

45.3

39.0

15.7

29.6

24.6

12.5

14.7

小型企业

36.4

46.2

17.4

19.0

21.1

10.6

7.1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35.0

45.1

19.9

15.1

5.2

-3.4

-4.9

其中:国有企业

33.6

44.6

21.8

11.8

3.6

-7.3

-7.4

非国有企业

43.4

40.9

15.7

27.7

26.3

16.8

16.0

其中:私营企业

43.8

38.5

17.7

26.1

33.3

27.8

15.9

股份有限公司

44.6

42.1

13.3

31.3

28.8

14.7

19.3

有限责任公司

44.2

40.4

15.4

28.8

24.0

16.4

17.3

外商及港澳台

投资企业

47.1

36.5

16.4

30.7

32.7

23.2

26.4

民营企业

43.5

40.9

15.6

27.9

27.5

20.0

22.0

上市公司

50.0

40.4

9.6

40.4

25.3

12.9

8.4



4.企业经营者担心宏观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

基于对当前总需求旺盛,尤其是投资需求强劲以及物价持续攀升的判断,企业经营者也表现出对当前经济运行有可能从偏快转向过热的担忧。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8.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 “过热”,57%认为“偏热”,比重分别比2006年提高4.912.1个百分点,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仅29.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正常”,1.9%认为“偏冷”,分别比2006年降低12.62.5个百分点,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从2006年开始,宏观经济还是沿着趋于偏热的轨迹上行(见图1、表9

1 20012007年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判断(%


9 20012007年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判断(%


过热

偏热

正常

偏冷

过冷

尚难判断

2007

8.7

57.0

29.4

1.9

0.0

3.0

2006

3.8

44.9

42.0

4.4

0.1

4.8

2005

2.6

25.9

49.4

14.9

0.6

6.6

2004

5.5

44.2

34.4

8.1

0.3

7.5

2003

2.6

28.1

53.0

10.3

0.2

5.8

2002

0.6

10.6

57.9

23.9

1.0

6.0

2001

2.2

9.8

44.4

29.2

1.6

12.8


注:空白处表示答题者未选择此项,0.0表示答题者选择了此项,但选择比重小于0.05。以下同。


经济运行的热度尤其表现在土地供应的紧张程度上。受宏观调控把住“土地闸门”的影响,各地普遍感觉地源紧缺,地价因此快速上涨。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土地供应紧张状况“更加严重”的企业经营者比重达到了67.2%,比2006年提高14.5个百分点。而2006年趋于缓和的钢材市场,其供给紧张的状况又有所抬头,13.1%认为更加严重”,比2006年增加6.7个百分点;25%认为“趋于缓和”,比2006年减少19.2个百分点(见表10

关于石油供应情况,调查结果显示,31.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石油供应紧张状况“更加严重”,比认为“趋于缓和”的多17.7个百分点,但比2006年减少30.8个百分点,半数以上(50.2%)则认为“变化不大”。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石油供应仍处于紧张状态,但恶化的趋势有所缓解(见表10


尽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电力的需求增长强劲,但随着电力产能的释放,多数企业经营者并不认为电力紧张“更加严重”,其中40.3%认为“趋于缓和”,46.6%认为“变化不大”,仅12.3%认为“更加严重”。煤炭和铁路运输情况与2006年的调查结果比较接近,超过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变化不大”(见表10


10 钢材、土地及煤电油运市场供应紧张状况(%


调查年份

趋于缓和

变化不大

更加严重

不清楚

钢材

2007

25.0

56.8

13.1

5.1

2006

44.2

44.6

6.4

4.8

电力

2007

40.3

46.6

12.3

0.8

2006

44.8

40.0

14.7

0.5

石油

2007

14.2

50.2

31.9

3.7

2006

7.9

26.7

62.7

2.7

煤炭

2007

14.4

52.1

24.5

9.0

2006

17.4

45.4

27.4

9.8

土地

2007

7.4

22.1

67.2

3.3

2006

10.5

31.5

52.7

5.3

铁路运输

2007

18.3

50.1

17.5

14.1

2006

16.3

53.3

15.4

15.0



5.企业经营者预期经济增长可能有所减缓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61.9%的企业经营者预计2008GDP增长11%以下,52.8%预计2007GDP增长在11%以下,前者比后者多了近10个百分点。调查表明,考虑到政府为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影响,企业经营者预期经济增长可能有所减缓,但也不会出现大的下滑,59.6%的企业经营者预期2008GDP增长10.5%以上(见表511


11 2008年我国GDP增长的预计(%


10%以下

1010.5%

10.511%

1111.5%

11.5%以上

总体

17.3

23.1

21.5

15.0

23.1

东部地区企业

18.4

23.6

20.3

15.3

22.4

中部地区企业

15.4

24.0

21.8

15.3

23.5

西部地区企业

16.0

22.6

24.5

13.1

23.8

东北地区企业

15.7

17.1

24.2

15.4

27.6







二、企业景气状态提升


1.企业家满意指数达近年最高水平

企业经营者乐观的信心是建立在良好的经营业绩的基础上。调查结果显示,50.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41.2%认为“一般”,8.4%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2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表明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处于十分景气的状态(见表12

从不同类型企业看,企业的景气状况呈现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大型企业好于中小型企业;上市公司明显好于非上市公司。2006年相比,景气度提升较多的是东北地区企业和上市公司。东北地区可能得益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效应和东部制造业的转移;而上市公司的提升则与一年来资本市场的活跃不无关系(见表12


12 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目前经营总体状况(%


目前经营状况

良好-不佳


良好

一般

不佳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总体

50.4

41.2

8.4

42.0

38.0

31.4

30.6

37.1

东部地区企业

51.7

40.7

7.6

44.1

41.3

34.8

35.3

42.5

中部地区企业

49.5

41.0

9.5

40.0

34.5

28.7

27.3

29.3

西部地区企业

45.9

45.2

8.9

37.0

32.1

25.2

20.2

29.0

东北地区企业

51.1

35.9

13.0

38.1

30.0

26.6

26.9

39.3

大型企业

68.8

26.8

4.4

64.4

62.6

48.1

43.5

55.6

中型企业

54.0

38.9

7.1

46.9

42.3

33.3

36.1

39.0

小型企业

40.4

48.2

11.4

29.0

26.1

22.3

15.3

20.0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52.7

36.5

10.8

41.9

36.7

31.8

32.2

33.6

其中:国有企业

50.4

38.2

11.4

39.0

36.0

33.0

29.9

44.2

非国有企业

50.4

41.5

8.1

42.3

38.4

31.1

30.9

38.6

其中:私营企业

47.6

43.6

8.8

38.8

38.8

30.7

23.7

32.7

股份有限公司

57.0

35.6

7.4

49.6

42.5

33.7

38.8

48.7

有限责任公司

49.9

41.9

8.2

41.7

37.0

30.9

33.1

43.5

外商及港澳台

投资企业

52.5

40.5

7.0

45.5

49.1

42.4

29.6

47.4

民营企业

49.0

42.9

8.1

40.9

37.5

31.0

29.7

40.3

上市公司

83.1

15.8

1.1

82.0

57.9

43.5

59.1

60.7


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景气度尤其高,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60个百分点以上;制造业中钢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仪器仪表等行业经营状况也相对较好,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50个百分点以上。受人民币升值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纺织业经营状况比上年有明显的下滑,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仅多21.5个百分点,比2006年减少11.7个百分点。造纸、塑料和金属制品业经营状况也不太理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分别多25.8%32.1%31.8%,比2006年下滑5个百分点以上(见表13


13 不同行业企业目前经营总体状况(%


目前经营状况

良好-不佳


良好

一般

不佳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总体

50.4

41.2

8.4

42.0

38.0

31.4

30.6

37.1

农林牧渔业

48.7

45.9

5.4

43.3

25.7

36.3

29.2

15.0

采矿业

75.0

23.8

1.2

73.8

67.8

68.3

65.2

61.8

制造业

49.2

41.8

9.0

40.2

38.7

29.9

28.2

34.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6.4

32.3

11.3

45.1

32.2

24.7

19.3

54.2

建筑业

52.2

41.5

6.3

45.9

34.2

31.3

35.3

41.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6.7

30.9

2.4

64.3

47.4

29.4

54.6

52.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7.9

44.9

7.2

40.7

36.5

30.6

批发和零售业

46.3

44.3

9.4

36.9

34.2

34.1

24.0

28.9

住宿和餐饮业

52.0

42.0

6.0

46.0

45.0

36.6

34.5

27.7

房地产业

51.9

41.8

6.3

45.6

35.8

21.9

36.6

45.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7.7

45.2

7.1

40.6

35.9

52.3

食品饮料制造业

46.1

43.3

10.6

35.5

33.8

26.2

18.5

0.8

纺织业

37.0

47.5

15.5

21.5

33.2

19.4

9.4

8.1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46.1

46.1

7.8

38.3

38.6

31.6

44.0

39.3

造纸及纸制品业

37.9

50.0

12.1

25.8

31.7

37.2

8.8

27.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53.3

35.8

10.9

42.4

35.7

39.9

26.3

31.5

医药制造业

49.5

37.4

13.1

36.4

19.1

27.4

31.0

45.4

化学纤维制造业

48.2

40.7

11.1

37.1

42.1

-25.0

16.6


橡胶制品业

50.0

42.9

7.1

42.9

43.5

45.4

34.4

19.1

塑料制品业

41.4

49.3

9.3

32.1

37.8

30.2

10.7

43.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8.3

40.4

11.3

37.0

30.9

6.9

15.4

24.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8.0

37.5

4.5

53.5

45.5

25.4

52.6

61.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0.5

39.6

9.9

40.6

36.3

9.5

34.1

48.7

金属制品业

41.7

48.4

9.9

31.8

43.3

33.0

28.5

32.1

通用设备制造业

57.7

37.2

5.1

52.6

49.4

35.9

39.0

49.9

专用设备制造业

58.8

36.0

5.2

53.6

43.2

43.4

33.6

49.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51.9

40.7

7.4

44.5

35.6

24.2

19.7

40.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55.9

37.8

6.3

49.6

40.1

29.7

33.3

49.3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6.2

47.1

6.7

39.5

47.0

36.0

47.1

43.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65.1

31.7

3.2

61.9

50.0

50.1

63.6

26.1


注:“”表示该年度没有涉及此项调查内容,以下同。


关于对企业现状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50.5%)的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现状表示“满意”,其中2.4%“非常满意”,48.1%“比较满意”;28%认为“一般”;21.5%表示“不满意”,其中19.1%“不太满意”,2.4%“很不满意”。表示“满意”的比表示“不满意”的多29个百分点,比2006年和2005年的结果分别提高4.98.5个百分点,企业家满意指数为1292005年为120.52006年为124.1),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对当前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的满意程度呈现逐年递升的态势(见表14


14 对企业现状的总体感受(%


满 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

满意

比较

满意

小计

不太

满意

很不

满意

小计

总体

2007

2.4

48.1

50.5

28.0

19.1

2.4

21.5

2006

1.8

45.4

47.2

29.7

20.2

2.9

23.1

2005

1.7

43.6

45.3

29.9

21.4

3.4

24.8

东部地区企业

2.3

48.2

50.5

29.6

17.7

2.2

19.9

中部地区企业

2.5

49.3

51.8

25.6

19.9

2.7

22.6

西部地区企业

2.0

46.3

48.3

26.2

23.2

2.3

25.5

东北地区企业

3.3

47.7

51.0

24.8

20.3

3.9

24.2

大型企业

5.3

64.5

69.8

20.0

9.0

1.2

10.2

中型企业

2.3

53.2

55.5

26.5

16.4

1.6

18.0

小型企业

1.6

36.9

38.5

32.4

25.4

3.7

29.1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2.8

49.8

52.6

24.9

19.4

3.1

22.5

其中:国有企业

2.0

46.5

48.5

27.9

20.1

3.5

23.6

非国有企业

2.4

48.4

50.8

28.1

18.9

2.2

21.1

其中:私营企业

2.7

44.1

46.8

29.5

21.3

2.4

23.7

股份有限公司

2.7

53.1

55.8

26.5

16.1

1.6

17.7

有限责任公司

2.2

48.5

50.7

27.4

19.4

2.5

21.9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2.7

50.8

53.5

29.1

16.4

1.0

17.4

民营企业

2.2

46.7

48.9

29.5

19.4

2.2

21.6

上市公司

4.2

69.8

74.0

20.8

5.2


5.2



2.企业产销两旺,库存正常,产品销售价格温和上升

关于企业目前的产销形势,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的生产(服务)量、销售量“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40个百分点左右,这一结果比2006年分别增长2.44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高值,呈现产销同步快速增长的态势(见表15

从企业生产状况看,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有6.8%的企业“超负荷生产”,85.4%的企业“正常运作”,两者比重之和达到92.2%,为近年来最高;仅有7.8%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为近年来最低(见表16




15 企业目前的生产(服务)量、销售量情况(%



增加

持平

减少

增加-

减少

目前生产(服务)量

2007

54.3

31.1

14.6

39.7

2006

52.7

31.9

15.4

37.3

2005

49.5

30.1

20.4

29.1

2004

52.0

28.8

19.2

32.8

2003

55.6

27.6

16.8

38.8

目前销售量

2007

56.8

26.4

16.8

40.0

2006

54.3

27.4

18.3

36.0

2005

49.7

27.3

23.0

26.7

2004

52.3

25.1

22.6

29.7

2003

56.2

24.7

19.1

37.1


16 20032007年企业生产状况对比(%


超负荷生产

正常运作

半停产

停产

2007

6.8

85.4

7.1

0.7

2006

4.9

86.9

7.6

0.6

2005

6.8

84.3

8.4

0.5

2004

6.9

84.6

7.9

0.6

2003

6.6

84.8

8.1

0.5


从库存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78.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库存“正常”,11.1%认为“低于正常”,仅10.2%认为“高于正常”。调查表明,总体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库存处于正常水平(见表17


17 企业目前的库存情况(%


高于正常

正常

低于正常

正常+

低于正常

2007

10.2

78.7

11.1

89.8

2006

11.5

78.4

10.1

88.5

2005

13.9

72.3

13.8

86.1

2004

13.3

72.6

14.1

86.7

2003

10.8

73.4

15.8

89.2


从产品销售价格情况看,34.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价格“上升”,比认为价格“下跌”的比重高9.7个百分点,扭转了多年来销售价格下跌的企业多于上升的企业的现象,也反映了今年物价的上涨对企业经营状况提升的促进作用。

不同行业价格变动差异明显:农林牧渔业、采矿业、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钢铁等行业价格“上升”的比“下降”的多40个百分点以上;与此同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橡胶、交通运输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价格下跌的比价格上涨的多20个百分点以上,纺织、服装、造纸、塑料、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等制造业产品价格下跌的也多于上涨的(见表18


18 不同行业企业目前的销售价格情况(%


上升

持平

下降

上升-下降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总体

34.9

39.9

25.2

9.7

-8.2

-14.2

-2.5

-27.6

农林牧渔业

55.4

29.7

14.9

40.5

5.0

10.1

27.3

-12.9

采矿业

59.8

34.1

6.1

53.7

-14.5

17.6

65.7

36.0

制造业

30.2

41.0

28.8

1.4

-14.4

-20.9

-11.1

-40.1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0.7

75.2

4.1

16.6

23.9

26.5

22.1

5.8

建筑业

33.7

39.6

26.7

7.0

-11.3

-16.2

-6.2

-38.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6.8

49.0

14.2

22.6

-7.5

-16.2

25.3

-0.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0.4

49.3

40.3

-29.9

-52.4

-57.2

批发和零售业

50.0

29.9

20.1

29.9

-1.1

-2.9

0.0

-26.4

住宿和餐饮业

44.7

40.4

14.9

29.8

5.4

2.3

11.1

-22.0

房地产业

84.0

12.1

3.9

80.1

50.6

35.3

35.1

45.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2.1

42.1

15.8

26.3

-18.8

-10.0

食品饮料制造业

57.0

31.7

11.3

45.7

-0.5

-4.6

12.8

-42.2

纺织业

24.4

37.8

37.8

-13.4

-16.9

-14.2

-33.0

-41.4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30.9

33.8

35.3

-4.4

-4.5

-17.3

-20.8

-43.9

造纸及纸制品业

22.7

45.5

31.8

-9.1

-32.5

-19.5

3.0

-29.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8.1

36.0

25.9

12.2

-6.3

10.3

35.4

-35.0

医药制造业

15.0

49.5

35.5

-20.5

-45.5

-42.8

-47.8

-41.2

化学纤维制造业

50.0

26.9

23.1

26.9

26.2

0.0

50.0

8.3

橡胶制品业

13.0

44.4

42.6

-29.6

11.3

-15.6

-12.5

-57.1

塑料制品业

22.4

49.7

27.9

-5.5

2.7

-11.2

-21.5

-55.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5.3

39.0

25.7

9.6

-1.1

-30.1

-14.5

-50.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9.7

34.2

6.1

53.6

-14.6

-41.7

42.3

33.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9.5

36.3

24.2

15.3

35.5

-8.2

17.5

-31.6

金属制品业

31.5

43.8

24.7

6.8

-14.0

-21.8

-17.1

-33.9

通用设备制造业

18.6

47.2

34.2

-15.6

-36.6

-32.8

-12.2

-41.7

专用设备制造业

23.2

49.8

27.0

-3.8

-34.4

-20.0

-28.2

-33.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6.3

41.3

42.4

-26.1

-33.1

-40.2

-43.2

-60.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6.5

42.7

30.8

-4.3

-4.1

-28.4

-20.6

-59.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6.5

32.2

51.3

-34.8

-37.7

-53.4

-37.7

-67.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8.1

46.7

45.2

-37.1

-32.9

-56.7

-22.7

-65.2



3.物料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单位产出能耗开始下降

关于企业目前的物料采购价格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7.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价格“上升”,比认为“下降”的多8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6年高10个百分点以上。关于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4.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成本“上升”,比认为“下降”的多93.8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6年高8.8个百分点。不同地区、规模、经济类型以及不同行业企业的物料采购价格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见表1920



19 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目前的物料采购价格情况(%


上升

持平

下降

上升-下降


2007

2006

总体

87.3

10.4

2.3

85.0

74.4

东部地区企业

87.0

10.8

2.2

84.8

75.4

中部地区企业

86.9

10.4

2.7

84.2

68.4

西部地区企业

87.6

9.7

2.7

84.9

77.7

东北地区企业

90.8

8.2

1.0

89.8

76.1

大型企业

85.2

12.2

2.6

82.6

67.2

中型企业

88.1

10.1

1.8

86.3

73.5

小型企业

86.8

10.4

2.8

84.0

77.5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84.7

12.2

3.1

81.6

73.4

其中:国有企业

84.8

12.6

2.6

82.2

73.4

非国有企业

87.5

10.2

2.3

85.2

74.4

其中:私营企业

88.5

8.9

2.6

85.9

72.3

股份有限公司

86.4

11.7

1.9

84.5

74.1

有限责任公司

88.5

9.2

2.3

86.2

73.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83.9

14.6

1.5

82.4

79.0

民营企业

88.8

9.2

2.0

86.8

74.2

上市公司

80.9

13.8

5.3

75.6

74.2


20 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情况(%


上升

持平

下降

上升-下降


2007

2006

总体

94.1

5.6

0.3

93.8

85.0

东部地区企业

94.4

5.4

0.2

94.2

86.5

中部地区企业

94.3

5.0

0.7

93.6

82.8

西部地区企业

92.9

6.7

0.4

92.5

82.8

东北地区企业

93.9

6.1


93.9

80.6

大型企业

92.2

7.6

0.2

92.0

79.1

中型企业

94.3

5.4

0.3

94.0

84.4

小型企业

94.4

5.2

0.4

94.0

87.2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92.3

7.6

0.1

92.2

81.2

其中:国有企业

93.8

6.0

0.2

93.6

82.6

非国有企业

94.1

5.6

0.3

93.8

85.1

其中:私营企业

95.0

4.5

0.5

94.5

86.7

股份有限公司

92.6

7.3

0.1

92.5

82.5

有限责任公司

94.3

5.3

0.4

93.9

85.2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94.8

5.0

0.2

94.6

90.1

民营企业

94.7

5.0

0.3

94.4

86.4

上市公司

87.3

11.6

1.1

86.2

66.6


关于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情况,24.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能源消耗“下降”,与认为“上升”的基本持平,而2006年则是能耗“上升”的比能耗“下降”的多20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表明,国家节能降耗政策今年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制造业中的钢铁、化工、非金属矿物等重点能源消耗行业的单位能耗下降明显(见表21




21 不同行业企业目前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情况(%


上升

持平

下降

上升-下降


2007

2006

总体

25.0

50.6

24.4

0.6

20.0

农林牧渔业

39.7

48.0

12.3

27.4

32.3

采矿业

26.5

48.2

25.3

1.2

44.7

制造业

21.4

50.2

28.4

-7.0

12.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6.9

47.9

25.2

1.7

0.9

建筑业

28.6

57.3

14.1

14.5

31.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8.9

53.7

7.4

31.5

37.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9.8

78.7

11.5

-1.7

21.2

批发和零售业

42.7

48.8

8.5

34.2

40.8

住宿和餐饮业

46.8

29.8

23.4

23.4

55.5

房地产业

39.7

47.7

12.6

27.1

36.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4.1

62.1

13.8

10.3

46.8

食品饮料制造业

29.3

47.7

23.0

6.3

21.2

纺织业

23.4

46.7

29.9

-6.5

20.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25.9

63.3

10.8

15.1

43.9

造纸及纸制品业

27.7

44.6

27.7

0.0

22.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4.1

43.4

42.5

-28.4

-7.1

医药制造业

25.5

49.0

25.5

0.0

31.1

化学纤维制造业

23.1

50.0

26.9

-3.8

5.2

橡胶制品业

14.5

60.0

25.5

-11.0

11.1

塑料制品业

18.2

59.5

22.3

-4.1

32.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5.9

41.4

42.7

-26.8

-10.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5.9

34.5

49.6

-33.7

-9.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0.8

34.1

35.1

-4.3

2.7

金属制品业

22.1

51.0

26.9

-4.8

12.8

通用设备制造业

19.4

53.7

26.9

-7.5

15.2

专用设备制造业

19.2

57.0

23.8

-4.6

13.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5.3

48.9

25.8

-0.5

17.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9.8

55.6

24.6

-4.8

13.5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8.6

54.3

27.1

-8.5

2.5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1.0

66.1

12.9

8.1

6.3



4.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应收和应付帐款正常

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今年企业资金紧张状况进一步得到缓解。调查结果显示,4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目前的资金“紧张”,比认为“宽裕”的多37.8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减少14.111.45个百分点(见表22


22 企业目前的资金情况(%


宽裕

正常

紧张

宽裕-紧张

2007

6.2

49.8

44.0

-37.8

2006

5.7

45.8

48.5

-42.8

2005

5.3

40.2

54.5

-49.2

2004

5.4

37.3

57.3

-51.9

2003

8.3

43.4

48.3

-40.0


从企业目前的应收帐款看,67.9%企业经营者认为“正常”,18.6%认为“高于正常”,比2006年低0.8个百分点;从企业目前的应付帐款看,8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正常”,9.6%认为“高于正常”,比2006年低0.6个百分点(见表23


23 企业目前的应收帐款、应付帐款情况(%



高于正常

正常

低于正常

目前的应收帐款

2007

18.6

67.9

13.5

2006

19.4

65.9

14.7

目前的应付帐款

2007

9.6

80.0

10.4

2006

10.2

79.9

9.9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目前的资金紧张状况进一步缓解,应收帐款及应付帐款情况均处于正常水平。


5.企业盈利良好,下半年趋向乐观

在产销两旺、销售价格趋升的影响下,企业整体盈利状况也达到近期最好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有70.8%的企业上半年“盈利”,13.2%“亏损”,16%“持平”,盈利率比2006年和2005年分别高1.5%4.7%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普遍认为上半年“盈利”(见表24


24 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2007年上半年的盈利状况(%


盈 利

持平

亏 损


较大

盈利

略有

盈余

小计

亏损

严重

亏损

小计

总体

2007

13.5

57.3

70.8

16.0

12.2

1.0

13.2

2006

13.5

55.8

69.3

15.7

13.8

1.2

15.0

2005

13.9

52.2

66.1

16.2

16.4

1.3

17.7

东部地区企业

13.8

59.1

72.9

15.7

10.5

0.9

11.4

中部地区企业

12.9

55.3

68.2

16.9

14.1

0.8

14.9

西部地区企业

13.8

54.3

68.1

14.9

15.8

1.2

17.0

东北地区企业

10.8

52.1

62.9

19.7

14.4

3.0

17.4

大型企业

31.2

50.3

81.5

9.6

7.7

1.2

8.9

中型企业

14.9

59.0

73.9

14.4

11.0

0.7

11.7

小型企业

6.5

57.1

63.6

20.0

15.1

1.3

16.4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20.3

46.8

67.1

14.2

16.9

1.8

18.7

其中:国有企业

18.4

45.8

64.2

16.4

17.1

2.3

19.4

非国有企业

12.9

58.7

71.6

16.0

11.6

0.8

12.4

其中:私营企业

8.1

61.5

69.6

20.1

9.8

0.5

10.3

股份有限公司

19.4

54.5

73.9

14.5

10.7

0.9

11.6

有限责任公司

11.7

60.3

72.0

16.2

10.9

0.9

11.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6.4

57.6

74.0

10.1

15.6

0.3

15.9

民营企业

10.2

61.2

71.4

17.2

10.5

0.9

11.4

上市公司

51.0

42.6

93.6

2.1

4.3


4.3


从不同行业看,企业“盈利”面在75%以上的行业有: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化纤、橡胶、冶金、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行业(见表25)。


25 不同行业的企业2007年上半年的盈利状况(%


盈 利

持平

亏 损


较大

盈利

略有

盈余

小计

亏损

严重

亏损

小计

总体

13.5

57.3

70.8

16.0

12.2

1.0

13.2

农林牧渔业

18.9

51.3

70.2

14.9

13.5

1.4

14.9

采矿业

32.5

43.4

75.9

9.6

13.3

1.2

14.5

制造业

12.9

58.7

71.6

15.2

12.2

1.0

13.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4.3

42.0

56.3

15.9

22.2

5.6

27.8

建筑业

7.8

58.7

66.5

24.3

9.2


9.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1.8

58.8

80.6

9.7

9.7


9.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3.0

47.9

60.9

20.3

17.4

1.4

18.8

批发和零售业

11.7

58.0

69.7

17.1

12.2

1.0

13.2

住宿和餐饮业

12.0

50.0

62.0

18.0

20.0


20.0

房地产业

14.9

54.6

69.5

20.6

9.5

0.4

9.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5.9

63.6

79.5

11.4

9.1


9.1

食品饮料制造业

8.8

57.2

66.0

16.7

15.4

1.9

17.3

纺织业

8.4

56.1

64.5

15.3

16.8

3.4

20.2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4.3

57.9

62.2

21.4

16.4


16.4

造纸及纸制品业

9.2

58.5

67.7

15.4

15.4

1.5

16.9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8.9

54.7

73.6

11.0

15.1

0.3

15.4

医药制造业

14.3

52.4

66.7

15.2

16.2

1.9

18.1

化学纤维制造业

7.7

69.3

77.0

7.7

11.5

3.8

15.3

橡胶制品业

14.3

60.7

75.0

12.5

10.7

1.8

12.5

塑料制品业

10.8

60.1

70.9

18.2

9.5

1.4

10.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5

56.2

66.7

17.3

15.6

0.4

16.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5.9

53.3

79.2

14.7

5.2

0.9

6.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6.7

58.9

75.6

13.3

10.0

1.1

11.1

金属制品业

6.8

64.8

71.6

16.8

11.6


11.6

通用设备制造业

13.2

63.2

76.4

14.9

8.4

0.3

8.7

专用设备制造业

17.5

61.1

78.6

13.3

7.7

0.4

8.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9.4

56.4

75.8

12.9

10.8

0.5

11.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4.3

59.4

73.7

16.7

8.4

1.2

9.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9.2

59.7

68.9

16.8

12.6

1.7

14.3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5.8

45.1

70.9

22.6

6.5


6.5


从盈利程度来看,调查结果显示,52.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盈利状况“正常”,8.5%认为“好于正常”,两者合计比重为61.4%,比认为“低于正常”的多22.8个百分点,比2006年多2.8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盈利状况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盈利状况明显好于非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明显好于非上市公司,其认为企业盈利状况“正常”或“好于正常”的比重合计高达90.5%,比总体平均水平高出近30个百分点(见表26


26 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目前的盈利状况(%


好于

正常

正常

低于

正常

好于正常+正常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总体

8.5

52.9

38.6

61.4

58.6

52.2

52.8

58.5

东部地区企业

7.4

52.5

40.1

59.9

58.0

51.8

53.6

59.7

中部地区企业

9.8

52.4

37.8

62.2

57.8

52.2

52.6

58.2

西部地区企业

10.4

56.7

32.9

67.1

59.6

53.8

50.7

56.1

东北地区企业

11.3

48.5

40.2

59.8

65.5

大型企业

16.2

61.5

22.3

77.7

74.1

65.8

61.2

68.2

中型企业

9.7

54.3

36.0

64.0

61.1

52.9

55.0

60.3

小型企业

4.8

48.5

46.7

53.3

51.6

45.7

44.7

48.9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13.4

56.3

30.3

69.7

64.0

56.6

60.4

59.2

其中:国有企业

13.5

54.8

31.7

68.3

64.5

56.0

61.8

59.6

非国有企业

7.9

52.6

39.5

60.5

57.8

51.3

50.3

58.2

其中:私营企业

4.7

50.3

45.0

55.0

57.0

48.1

43.4

54.8

股份有限公司

11.0

52.6

36.4

63.6

59.7

53.4

53.7

63.1

有限责任公司

8.1

54.2

37.7

62.3

58.1

51.8

52.4

57.6

外商及港澳台

投资企业

7.0

48.1

44.9

55.1

59.9

52.7

45.4

60.6

民营企业

7.0

51.8

41.2

58.8

56.3

49.5

47.2

56.7

上市公司

24.2

66.3

9.5

90.5

78.1

63.9

68.7

68.6


从对2007年下半年的盈利状况的预计看,78%的企业经营者预期企业盈利,比上半年高7.2个百分点;7.4%预期亏损,比上半年下降5.8个百分点。调查表明,下半年企业盈利状况将进一步趋好(见表2427


27 企业对2007年下半年盈利状况的预计(%


盈 利

持平

亏 损


较大

盈利

略有

盈余

小计

亏损

严重

亏损

小计

总体

17.7

60.3

78.0

14.6

6.6

0.8

7.4





三、企业经营预期看好,未来投资热情较高


1.企业经营前景预期乐观

关于未来的企业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36.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下期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57.5%认为“不变”,5.7%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1.1个百分点,与2006年大体相当(见表28

分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对未来预期更为乐观,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2.3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多7.1个百分点(见表28


28 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对下期经营状况的预计(%


下期经营状况预计

好转-恶化


好转

不变

恶化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总体

36.8

57.5

5.7

31.1

32.5

25.5

25.0

33.8

东部地区企业

36.2

58.1

5.7

30.5

33.5

25.2

25.2

33.8

中部地区企业

37.3

57.1

5.6

31.7

32.7

25.4

26.5

33.7

西部地区企业

38.4

55.8

5.8

32.6

29.7

26.8

23.2

32.6

东北地区企业

37.4

57.2

5.4

32.0

29.4

24.6

22.9

37.0

大型企业

36.9

57.7

5.4

31.5

33.4

25.9

24.2

31.0

中型企业

39.3

55.4

5.3

34.0

32.9

25.4

26.7

36.7

小型企业

33.6

60.1

6.3

27.3

31.4

25.2

23.1

30.9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32.0

61.2

6.8

25.2

22.8

17.0

18.5

28.4

其中:国有企业

31.4

62.4

6.2

25.2

22.8

17.3

15.4

31.0

非国有企业

37.5

56.9

5.6

31.9

33.8

26.7

27.9

35.9

其中:私营企业

34.8

60.5

4.7

30.1

39.3

39.1

35.6

45.0

股份有限公司

37.3

57.2

5.5

31.8

31.0

26.2

31.0

41.2

有限责任公司

39.1

55.8

5.1

34.0

35.3

26.0

29.5

36.7

外商及港澳台

投资企业

36.8

53.9

9.3

27.5

32.5

24.3

18.0

34.9

民营企业

37.4

57.5

5.1

32.3

36.1

29.8

28.2

39.2

上市公司

43.0

51.6

5.4

37.6

20.4

23.5

32.1

37.7


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造纸、医药、橡胶、非金属矿物、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行业的预期尤为乐观,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5个百分点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纺织、服装等行业对下期走势的判断比较谨慎,认为“好转”的仅比认为“恶化”的多十几个百分点(见表29


29 不同行业企业对下期经营状况的预计(%


下期经营状况预计

好转-恶化


好转

不变

恶化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总体

36.8

57.5

5.7

31.1

32.5

25.5

25.0

33.8

农林牧渔业

43.2

52.7

4.1

39.1

47.4

33.4

33.0

39.5

采矿业

33.3

65.5

1.2

32.1

17.8

10.5

22.1

28.7

制造业

37.4

56.3

6.3

31.1

33.1

27.0

26.0

33.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9.6

59.2

11.2

18.4

25.4

20.2

19.3

27.6

建筑业

40.4

56.6

3.0

37.4

35.3

27.6

15.6

30.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5.4

72.1

2.5

22.9

27.6

16.5

28.2

41.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9.3

44.9

5.8

43.5

48.2

36.1

批发和零售业

33.0

61.0

6.0

27.0

26.2

21.3

20.8

24.7

住宿和餐饮业

38.0

58.0

4.0

34.0

26.8

9.8

37.9

36.1

房地产业

40.4

57.2

2.4

38.0

32.0

26.0

11.9

42.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3.8

73.8

2.4

21.4

30.7

25.8






续上表


下期经营状况预计

好转-恶化


好转

不变

恶化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总体

36.8

57.5

5.7

31.1

32.5

25.5

25.0

33.8

食品饮料制造业

47.9

47.7

4.4

43.5

44.9

38.2

47.8

46.4

纺织业

24.2

61.8

14.0

10.2

26.7

20.5

25.3

15.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25.2

63.3

11.5

13.7

28.1

30.2

36.8

45.6

造纸及纸制品业

52.3

46.2

1.5

50.8

34.1

26.2

43.8

31.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6.4

53.6

10.0

26.4

30.8

30.0

14.7

21.3

医药制造业

44.1

50.0

5.9

38.2

37.5

40.5

34.4

47.6

化学纤维制造业

22.2

74.1

3.7

18.5

10.5

12.5

0.0

33.4

橡胶制品业

37.5

60.7

1.8

35.7

23.6

48.4

34.4

28.6

塑料制品业

38.9

55.7

5.4

33.5

25.2

38.3

12.7

17.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1.0

54.0

5.0

36.0

33.5

19.1

17.3

38.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1.0

61.9

7.1

23.9

26.7

5.5

36.4

17.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3.7

61.8

4.5

29.2

22.1

21.2

15.4

23.1

金属制品业

30.8

61.2

8.0

22.8

41.7

25.0

20.0

35.8

通用设备制造业

34.5

62.4

3.1

31.4

30.7

16.6

21.2

25.5

专用设备制造业

38.9

56.2

4.9

34.0

33.7

16.1

15.8

34.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0.4

54.3

5.3

35.1

42.2

21.3

34.6

46.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6.4

51.6

2.0

44.4

36.0

23.1

21.2

41.2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54.7

37.6

7.7

47.0

33.9

37.2

32.3

46.5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3.8

73.0

3.2

20.6

26.6

17.3

36.4

30.4



2.订货状况良好,纺织品需求疲弱

良好的订货情况是企业对未来表示乐观的基础。调查结果显示,68.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订货处于“正常”水平,14.4%认为“高于正常”,两者合计达到82.7%,比2006年和2005年分别高2.39个百分点,达到近期历史最高水平(见表30


30 企业目前的订货情况(%


高于正常

正常

低于正常

高于正常+正常

2007

14.4

68.3

17.3

82.7

2006

12.1

68.3

19.6

80.4

2005

12.1

61.6

26.3

73.7

2004

13.4

61.2

25.4

74.6

2003

17.4

60.9

21.7

78.3


关于企业下期订货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5.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订货将“增加”,41.3%认为“持平”,13.1%认为会“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32.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6年和 2005年分别提高4.213.5个百分点(见表31




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的下期订货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认为订货将“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分别多3235.6个百分点,高于西部地区的31.3和东北地区的30.3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认为订货将“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分别多41.437.2个百分点,比小型企业多13个百分点以上;民营企业认为订货将“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33.8个百分点,比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多8.3个百分点(见表31


31 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对下期订货情况的预计(%


增加

持平

减少

增加-减少

2007

2006

2005

2004


总体

45.6

41.3

13.1

32.5

28.3

19.0

19.6

东部地区企业

45.0

42.0

13.0

32.0

31.1

19.9

22.9

中部地区企业

48.9

37.8

13.3

35.6

26.4

20.2

16.7

西部地区企业

44.0

43.3

12.7

31.3

22.7

16.5

16.7

东北地区企业

44.6

41.1

14.3

30.3

18.4

14.6

8.9

大型企业

51.7

38.0

10.3

41.4

32.7

23.4

23.3

中型企业

48.3

40.6

11.1

37.2

32.0

21.5

22.7

小型企业

40.3

43.2

16.5

23.8

22.6

14.2

13.4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39.3

46.9

13.8

25.5

16.3

9.2

16.7

其中:国有企业

39.6

48.0

12.4

27.2

10.7

9.1

15.4

非国有企业

46.3

40.5

13.2

33.1

30.7

20.9

20.7

其中:私营企业

45.5

40.2

14.3

31.2

30.0

29.1

22.3

股份有限公司

48.1

40.3

11.6

36.5

30.2

21.2

25.9

有限责任公司

47.1

40.7

12.2

34.9

30.6

18.7

22.7

外商及港澳台

投资企业

48.5

37.0

14.5

34.0

41.9

31.2

24.4

民营企业

46.6

40.6

12.8

33.8

31.2

21.0

21.1

上市公司

53.6

41.1

5.3

48.3

34.0

17.3

34.6


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采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医药、钢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的预期比较乐观,认为下期订货情况“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40个百分点左右。与之相反,纺织、服装、化纤行业未来预期订货情况则不甚乐观,预期订货“增加”的比“减少”的仅多不到8个百分点。调查表明,消费需求中的食品和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增长可期,投资品需求可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而受纺织品出口受限的影响,纺织品需求增长趋缓(见表32






32 不同行业企业对下期订货情况的预计(%


增加

持平

减少

增加-减少

2007

2006

2005

2004


总体

45.6

41.3

13.1

32.5

28.3

19.0

19.6

农林牧渔业

52.8

34.3

12.9

39.9

23.7

36.8

16.9

采矿业

44.4

51.9

3.7

40.7

15.4

5.3

42.4

制造业

47.2

39.2

13.6

33.6

33.0

22.7

23.4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8.2

49.1

12.7

25.5

14.6

13.3

28.6

建筑业

46.8

40.4

12.8

34.0

16.2

10.2

9.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1.9

51.4

6.7

35.2

18.9

14.7

28.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0.8

39.1

10.1

40.7

33.3

17.7

批发和零售业

40.1

44.9

15.0

25.1

16.6

11.8

2.2

住宿和餐饮业

32.6

53.4

14.0

18.6

40.6

-8.3

17.4

房地产业

42.9

49.3

7.8

35.1

15.6

-1.1

3.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1.1

68.4

10.5

10.6

25.8

14.2

食品饮料制造业

52.4

36.6

11.0

41.4

39.5

38.5

35.3

纺织业

29.3

46.8

23.9

5.4

20.8

7.0

6.1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27.1

47.2

25.7

1.4

19.1

25.3

37.0

造纸及纸制品业

44.0

42.4

13.6

30.4

43.9

14.3

34.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48.3

36.8

14.9

33.4

29.8

34.0

32.2

医药制造业

52.4

37.1

10.5

41.9

27.9

39.1

34.4

化学纤维制造业

26.9

53.9

19.2

7.7

26.3

0.0

33.3

橡胶制品业

43.4

43.4

13.2

30.2

36.3

37.5

29.0

塑料制品业

49.7

37.4

12.9

36.8

37.0

35.2

4.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5.8

42.0

12.2

33.6

35.8

1.8

-6.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8.2

43.0

8.8

39.4

37.1

5.5

32.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6.7

43.3

10.0

36.7

34.2

20.0

21.1

金属制品业

41.3

42.5

16.2

25.1

32.0

15.7

13.4

通用设备制造业

52.7

37.7

9.6

43.1

34.7

5.8

16.8

专用设备制造业

56.4

29.8

13.8

42.6

28.2

14.4

16.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57.0

32.8

10.2

46.8

33.1

13.7

25.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55.7

35.5

8.8

46.9

36.6

24.6

15.2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50.0

33.1

16.9

33.1

43.7

33.0

40.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52.4

39.7

7.9

44.5

20.6

26.7

31.8



3.用工和投资计划呈现扩张趋势

对未来市场乐观的预期也体现在企业的用工和投资计划上。调查结果显示,47.5%的企业经营者计划下期“增加”企业用工,9.8%计划“减少”,42.7%计划“持平”,计划“增加”的比计划“减少”的多37.7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6年和2005年分别多5.218.9个百分点(见表33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计划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3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多38.2个百分点,均高于西部地区的32.1个百分点和东北地区的35.9个百分点。但总的来看,今年东部地区计划用工需求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差距有明显的缩小(见表33

从不同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用工需求“增加”的比“减少”的分别多36.341.7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小型企业多3个百分点以上,2006年的中小型企业用工需求增长明显快于大型企业用工需求增长的情况有很大差别,主要原因是今年大型企业扩张态势十分明显(见表33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计划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19.4个百分点,虽然仍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的40.4个百分点,但与2006年的仅多3.5个百分点相比,高出了15.9个百分点(见表33


33 对企业下期从业人数的预期(%


增加

持平

减少

增加-减少

2007

2006

2005

2004


总体

47.5

42.7

9.8

37.7

32.5

18.8

10.5

东部地区企业

48.5

42.0

9.5

39.0

36.6

22.9

13.8

中部地区企业

47.6

43.0

9.4

38.2

29.1

15.9

8.6

西部地区企业

44.1

43.9

12.0

32.1

25.8

11.9

4.1

东北地区企业

44.3

47.3

8.4

35.9

17.5

9.0

6.1

大型企业

49.0

38.3

12.7

36.3

24.9

15.2

-0.2

中型企业

50.2

41.3

8.5

41.7

34.0

19.4

13.4

小型企业

43.5

45.9

10.6

32.9

33.6

19.6

11.9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34.0

51.4

14.6

19.4

3.5

-1.4

-11.6

其中:国有企业

32.4

51.6

16.0

16.4

-2.3

-6.3

-15.8

非国有企业

49.4

41.6

9.0

40.4

37.5

24.0

18.5

其中:私营企业

51.0

39.5

9.5

41.5

46.9

37.1

27.0

股份有限公司

49.3

40.2

10.5

38.8

35.6

23.4

21.9

有限责任公司

50.0

42.4

7.6

42.4

38.0

23.1

19.4

外商及港澳台

投资企业

51.1

37.2

11.7

39.4

40.5

29.8

19.3

民营企业

50.5

41.1

8.4

42.1

41.4

28.9

25.7

上市公司

47.4

44.2

8.4

39.0

26.9

15.3

2.4


从投资计划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65.1%的企业经营者表示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8%表示会“减少”,表示“增长”的比表示“减少”的多57.1个百分点,与2006年的情况大体相当,明显高于2005年和2004年的水平。调查表明,企业投资信心持续增强(见表34

从不同规模看,调查结果显示,75.1%的大型企业计划增加投资,比计划减少的多70.5个百分点,比中、小型企业分别高9.721.7个百分点(见表34200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今年不同规模企业投资计划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强者恒强的规模效应在投资计划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调查结果显示,66%的民营企业计划增加投资,比计划减少的多57.7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计划增加投资的比计划减少的多52.2个百分点,两者相差5.5个百分点,这一差距比2006年缩小7.4个百分点(见表34

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的国有企业在投资和用工计划上都比2006年有明显的扩张,这与今年以来国有企业盈利情况有明显的改善相关,也许这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包括激励机制的改革以及资本市场的活跃、资源价格上升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4 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对未来计划投资额增减的预计(%


增长

不变

减少

增长-减少

2007

2006

2005

2004


总体

65.1

26.9

8.0

57.1

58.6

44.7

39.0

东部地区企业

64.0

27.8

8.2

55.8

59.2

44.8

38.5

中部地区企业

67.4

25.1

7.5

59.9

60.4

47.5

38.0

西部地区企业

68.1

24.6

7.3

60.8

54.4

44.8

38.8

东北地区企业

62.5

28.9

8.6

53.9

60.1

36.3

45.0

大型企业

75.1

20.3

4.6

70.5

65.1

48.9

42.2

中型企业

68.3

24.2

7.5

60.8

61.0

46.6

41.3

小型企业

58.3

32.2

9.5

48.8

54.5

40.3

34.0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60.0

32.2

7.8

52.2

49.1

34.2

33.2

其中:国有企业

58.4

34.1

7.5

50.9

46.7

30.1

31.9

非国有企业

66.0

26.0

8.0

58.0

60.3

47.6

41.2

其中:私营企业

61.6

28.2

10.2

51.4

62.2

54.8

45.3

股份有限公司

69.8

21.9

8.3

61.5

60.4

48.5

47.5

有限责任公司

67.6

25.5

6.9

60.7

62.8

48.6

41.9

外商及港澳台

投资企业

65.1

25.1

9.8

55.3

59.9

48.5

35.9

民营企业

66.0

25.7

8.3

57.7

62.0

49.3

44.0

上市公司

82.1

11.6

6.3

75.8

59.1

46.4

59.6


从不同行业看,计划投资增加比重较大的行业主要包括: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橡胶、有色冶金、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及电气机械等行业,其计划投资“增加”的比“减少”的多65个百分点以上(见表35








35 不同行业企业对未来计划投资额增减的预计(%


增长

不变

减少

增长-减少

2007

2006

2005

2004


总体

65.1

26.9

8.0

57.1

58.6

44.7

39.0

农林牧渔业

67.2

26.0

6.8

60.4

56.0

52.9

38.6

采矿业

72.6

23.8

3.6

69.0

62.3

64.9

72.1

制造业

65.8

25.6

8.6

57.2

61.4

47.4

39.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2.5

24.2

3.3

69.2

50.5

49.4

64.4

建筑业

56.7

33.9

9.4

47.3

52.6

28.8

21.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8.9

27.7

3.4

65.5

53.8

45.7

44.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8.0

34.8

7.2

50.8

67.1

58.8

批发和零售业

56.4

36.6

7.0

49.4

45.2

36.9

26.9

住宿和餐饮业

44.9

38.8

16.3

28.6

58.6

31.3

51.7

房地产业

77.2

17.4

5.4

71.8

54.6

26.9

38.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5.2

31.6

13.2

42.0

54.8

41.9

食品饮料制造业

72.8

20.9

6.3

66.5

61.5

51.3

40.3

纺织业

55.0

31.2

13.8

41.2

56.7

35.0

27.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45.0

38.6

16.4

28.6

57.4

46.1

40.8

造纸及纸制品业

58.5

36.9

4.6

53.9

61.5

33.3

44.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66.7

22.0

11.3

55.4

68.6

56.4

49.0

医药制造业

59.9

30.8

9.3

50.6

63.6

56.2

27.6

化学纤维制造业

46.2

26.9

26.9

19.3

38.9

12.5

16.7

橡胶制品业

71.4

23.2

5.4

66.0

58.1

57.6

29.0

塑料制品业

64.2

25.0

10.8

53.4

48.2

50.7

14.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2.4

26.3

11.3

51.1

52.5

22.1

15.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61.4

29.8

8.8

52.6

59.5

34.5

61.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5.8

18.7

5.5

70.3

69.7

43.4

43.6

金属制品业

60.0

31.7

8.3

51.7

59.5

45.8

33.3

通用设备制造业

75.4

20.5

4.1

71.3

67.5

50.0

46.6

专用设备制造业

73.6

21.5

4.9

68.7

64.0

54.3

32.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76.1

17.0

6.9

69.2

65.6

44.2

36.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72.5

22.3

5.2

67.3

60.3

48.7

51.5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69.5

23.7

6.8

62.7

73.6

55.8

52.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65.6

29.5

4.9

60.7

58.1

53.3

45.5



关于“如果目前条件成熟,您最希望投资哪个行业”,调查结果显示,70%的企业经营者选择继续投资本行业,30%选择转投其他行业。与2006年相比,选择转投其他行业的比重增加了2.7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多元化投资以及行业转型速度有所加快(见表36

其中选择继续投资本行业超过八成的有:采矿业、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中的仪器仪表等行业。希望转投其他行业比重相对较高的是纺织、服装、化纤等行业,比重在35%以上。调查表明,受人民币升值和贸易摩擦加剧的影响,纺织服装类企业的行业转型意愿最为迫切(见表36





36 企业最希望投资的行业(%


本行业

其他行业

总体

2007

70.0

30.0

2006

72.7

27.3

农林牧渔业

75.3

24.7

采矿业

81.9

18.1

制造业

68.8

31.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5.7

24.3

建筑业

66.0

34.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4.4

25.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77.6

22.4

批发和零售业

67.9

32.1

住宿和餐饮业

69.4

30.6

房地产业

81.5

18.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5.1

34.9

食品饮料制造业

66.8

33.2

纺织业

50.8

49.2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46.2

53.8

造纸及纸制品业

71.2

28.8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70.3

29.7

医药制造业

71.6

28.4

化学纤维制造业

63.0

37.0

橡胶制品业

74.5

25.5

塑料制品业

68.5

31.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9.0

31.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9.5

20.5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1.1

28.9

金属制品业

63.9

36.1

通用设备制造业

76.9

23.1

专用设备制造业

75.3

24.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73.5

26.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75.4

24.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70.9

29.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83.3

16.7


关于企业有投资意向的地区,调查结果显示,79.1%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东部地区,与2006年情况类似,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其中选择“长三角”地区的比重为33%,与2006年相比基本持平;选择“京津-环渤海”的为21.8%,在2006年比2005年增加2.7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1.7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增加;选择“珠三角”的为14%,在2006年比2005年下降1.6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下降1.7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下降;选择其他东部地区的为10.3%。此外,20.5%选择了中部地区,比2006年增加了2.8个百分点;28.9%选择了西部地区,与2006年基本相同;10.1%选择了东北地区,比2006年略升1.1 个百分点;13.4%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境外地区,比2006年减少1.8个百分点(见表37

从不同地区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意向看,东部地区有40.8%的企业选择“长三角”为首选的投资地区,其次是“京津-环渤海”地区,选择比重为27.5%;中部地区企业则更集中地选择中部地区,选择比重为45.4%,其次选择西部地区(28.9%)和“长三角”地区(26.2%);西部地区企业仍然比较集中地选择西部地区为计划投资的地区,比重达67.2%,其次是“长三角”地区,也仅为17.7%;东北地区企业选择东北的比重为60.4%,其次为“京津-环渤海”地区(27.3%(见表37

调查结果表明,与2006年相比,今年企业投资意向的特点是,东部地区仍然是投资重点,尤其是“京津-环渤海”地区投资进一步趋热,同时中部地区投资吸引力加大,但海外扩张步伐趋缓。


37 企业有投资意向的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

地区

西部

地区

东北

地区

港澳台

地区

海外

地区


长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

京津-环渤海”

地区

其他

东部

地区

总体

2007

33.0

14.0

21.8

10.3

20.5

28.9

10.1

2.9

10.5

2006

34.9

15.7

20.1

10.1

17.7

28.6

9.0

15.2

2005

35.1

17.3

17.4

20.2

28.7

11.5

东部地区企业

40.8

16.0

27.5

13.1

16.0

20.9

7.2

3.3

11.6

中部地区企业

26.2

13.5

12.1

7.9

45.4

28.9

9.3

2.4

8.7

西部地区企业

17.7

8.9

9.1

3.5

11.4

67.2

3.8

2.5

7.4

东北地区企业

14.3

9.1

27.3

6.2

7.8

14.0

60.4

1.3

13.3

大型企业

32.9

15.1

25.3

10.5

21.7

26.3

11.3

2.5

14.6

中型企业

32.9

14.9

22.4

10.6

22.0

30.1

10.0

3.1

11.0

小型企业

33.2

12.6

20.1

9.8

18.2

28.2

9.9

2.7

8.7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26.6

13.6

26.3

8.1

19.8

32.0

10.8

2.4

9.9

其中:国有企业

26.8

14.4

25.3

8.2

19.5

31.9

9.9

3.0

11.0

非国有企业

33.8

14.0

21.4

10.5

20.6

28.6

10.2

2.9

10.5

民营企业

33.2

13.4

19.7

10.7

21.3

29.6

10.2

2.6

10.2

上市公司

45.8

13.5

26.0

9.4

21.9

28.1

14.6

2.1

14.6





四、企业经营者对相关热点问题的判断


1.人民币小幅升值影响渐显,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部分行业影响较大

近两年来,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已逐渐成为宏观调控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两年前推出汇率体制改革之后,今年又进行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这些政策的影响如何,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企业中,接近半数(47.7%)的企业有产品出口(见表1。在这些企业中,认为产品出口比2006年增长的企业经营者占55%,这一结果比2006年减少6.2个百分点。其中41.1%认为“小幅增长”,13.9%认为“大幅增长”;21.8%认为产品出口“持平”;23.2%认为产品出口“下降”。认为出口“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31.8个百分点,比2006年减少9.1个百分点(见表38

从不同行业看,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制造业行业出口形势良好,认为出口增长的比下降的多45个百分点以上;与此相反,服装、化纤行业则出现出口下降的企业比重超过出口增长的企业比重的情况(见表38


38 企业产品出口增长情况(%


上 升

持平

下 降

上升-

下降


大幅

增长

小幅

增长

小幅

下降

大幅

下降

总体

2007

13.9

41.1

21.8

16.3

6.9

31.8

2006

14.9

46.3

18.5

14.6

5.7

40.9

制造业总体

2007

14.3

41.0

21.7

16.2

6.8

32.3

2006

15.5

46.9

18.0

13.9

5.7

42.8

食品饮料制造业

14.5

36.8

21.4

22.2

5.1

24.0

纺织业

6.7

38.7

21.6

19.1

13.9

12.4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7.7

26.5

24.8

30.7

10.3

-6.8

造纸及纸制品业

7.1

39.3

25.0

28.6


17.8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5.9

36.9

20.5

19.0

7.7

26.1

医药制造业

10.0

36.6

31.7

15.0

6.7

24.9

化学纤维制造业

11.8

17.6

23.5

35.3

11.8

-17.7

橡胶制品业

22.2

30.6

30.5

13.9

2.8

36.1

塑料制品业

15.2

44.6

13.0

16.3

10.9

32.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5

40.6

19.8

15.1

14.0

22.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0.8

40.3

12.5

12.5

13.9

34.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7.0

34.0

28.3

9.4

11.3

30.3

金属制品业

12.5

42.6

19.9

19.3

5.7

30.1

通用设备制造业

18.7

43.4

25.8

10.6

1.5

50.0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5

49.9

19.3

8.0

2.3

60.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3.1

50.9

13.9

9.3

2.8

61.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9

45.6

19.0

12.0

2.5

52.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1.9

46.5

19.0

14.3

8.3

35.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7.0

51.2

30.2

11.6


46.6


关于产品出口价格,调查结果显示,31.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企业产品出口价格“上升”,38.7%认为“持平”,29.5%认为“下降”,认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2.3个百分点,而2006年则认为价格“下降”的比“上升”的多8.6个百分点(见表39

不过这种价格的变动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价格上升的主要以资源类行业为主,如钢铁、有色冶金、化纤、食品等行业,其价格上升的比下降的多1843个百分点。而纺织、造纸、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的价格明显下滑,其价格“下降”的比“上升”的多1625个百分点(见表39


39 对企业产品出口价格的判断(%


上 升

持平

下 降

上升-

下降


大幅

增长

小幅

增长

小幅

下降

大幅

下降

总体

2007

2.5

29.3

38.7

23.9

5.6

2.3

2006

2.1

22.6

42.0

28.0

5.3

-8.6

制造业总体

2007

2.5

28.9

39.2

23.9

5.5

2.0

2006

2.2

22.8

42.7

27.5

4.8

-7.3

食品饮料制造业

3.6

39.7

31.5

22.5

2.7

18.1

纺织业

1.6

24.7

22.6

42.0

9.1

-24.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4.4

25.4

28.9

29.9

11.4

-11.5

造纸及纸制品业

4.0

12.0

52.0

24.0

8.0

-16.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5.5

28.0

33.5

27.5

5.5

0.5

医药制造业


20.7

48.2

25.9

5.2

-10.4

化学纤维制造业

20.0

26.7

33.3

6.7

13.3

26.7

橡胶制品业


25.0

46.8

18.8

9.4

-3.2

塑料制品业

2.4

28.2

35.2

27.1

7.1

-3.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2

38.3

35.8

18.5

6.2

14.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3

45.6

30.9

10.3

2.9

42.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9

40.4

34.6

17.3

5.8

19.2

金属制品业

2.9

36.3

39.2

15.8

5.8

17.6

通用设备制造业

1.1

22.8

52.1

20.7

3.3

-0.1

专用设备制造业

3.1

29.6

47.2

17.0

3.1

12.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0.4

55.4

22.3

1.9

-3.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

28.3

46.0

21.7

2.0

6.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5

39.8

31.3

8.4

-19.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9.5

57.2

26.2

7.1

-23.8


汇率改革两年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对美元)已超过8%,其中今年以来升值4%。本次调查希望了解,若未来一年人民币以同样的幅度升值,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若假定在未来一年内人民币升值5%36.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会对企业产品出口“影响较大”,15.2%认为“影响很大”,分别比2006年增加6.82.1个百分点;5.5%认为“没有影响”,42.5%认为“略有影响”,分别比2006年减少2.16.8个百分点。

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调查结果显示,纺织、服装等制造业企业有超过六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而造纸、化工、医药、橡胶、冶金、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没有影响”或“略有影响”(见表40




40 若人民币升值5%对企业出口的“不利影响”(%


没有影响

略有影响

影响较大

影响很大

总体

2007

5.5

42.5

36.8

15.2

2006

7.6

49.3

30.0

13.1

制造业总体

2007

5.2

42.6

37.2

15.0

2006

7.1

50.5

30.0

12.4

食品饮料制造业

3.4

46.2

31.6

18.8

纺织业

0.5

29.0

47.2

23.3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9

21.6

44.7

32.8

造纸及纸制品业

6.9

48.3

31.0

13.8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7.8

43.0

36.8

12.4

医药制造业

6.8

59.3

28.8

5.1

化学纤维制造业


47.0

41.2

11.8

橡胶制品业


58.3

36.1

5.6

塑料制品业

6.5

33.7

43.5

16.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0

39.5

39.5

14.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1

49.3

37.0

9.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5

49.1

30.2

13.2

金属制品业

4.0

39.1

39.7

17.2

通用设备制造业

8.0

52.3

33.7

6.0

专用设备制造业

8.5

56.8

27.3

7.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6

47.2

38.0

10.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5.1

37.6

42.0

15.3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7

38.8

41.2

15.3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1.9

57.2

21.4

9.5


关于新执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企业出口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21.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影响”,45.3%认为“略有影响”,24.3%认为“影响较大”,9.2%认为“影响很大”(见表41


41 新执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企业出口的“不利影响”(%


没有影响

略有影响

影响较大

影响很大

总体

21.2

45.3

24.3

9.2

制造业总体

21.4

45.2

24.5

8.9

食品饮料制造业

35.7

47.8

12.2

4.3

纺织业

7.2

41.7

39.2

11.9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3.4

41.0

38.5

17.1

造纸及纸制品业

20.7

34.5

24.1

20.7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3.3

44.8

29.1

12.8

医药制造业

36.7

44.9

16.7

1.7

化学纤维制造业

17.6

29.4

35.4

17.6

橡胶制品业

19.4

47.3

22.2

11.1

塑料制品业

10.8

41.9

39.8

7.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4.0

46.5

20.9

18.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6.4

37.0

32.9

13.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8.9

35.8

35.9

9.4

金属制品业

15.5

36.2

36.2

12.1

通用设备制造业

35.2

47.7

14.1

3.0

专用设备制造业

40.9

46.0

10.8

2.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4.1

62.0

12.0

1.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1.2

48.4

17.2

3.2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4.7

55.3

17.6

2.4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35.7

59.5

4.8



从不同行业看,纺织、服装、化纤等行业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有超过一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而食品、医药、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和仪器仪表等行业受到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有超过八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影响”或“略有影响”(见表41


2.预期房地产价格继续保持较快幅度的上涨态势

2005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采取多项措施控制因部分地区不断上升的房地产价格引发的房地产热。但目前多数地区企业经营者仍预期房地产价格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上涨态势。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企业经营者预期未来一年本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涨”,其中,40.6%预期上涨幅度在10%以上,44.3%预期上涨幅度为510%8.9%预期上涨幅度在5%以内;4.7%预期“持平”,1.5%预期“下降”见表42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有41.4%的企业经营者预期房地产价格将上涨10%以上,中部地区为40.7%,西部地区为39.3%;而东北地区为35.1%,低于其他地区见表42


42 不同地区的企业经营者对未来一年本地区房地产价格的预计(%


上涨10%以上

510%

5%以内

持平

下降


20%以上

1020%

小计

总体

12.0

28.6

40.6

44.3

8.9

4.7

1.5

东部地区企业

12.4

29.0

41.4

42.4

9.2

5.3

1.7

中部地区企业

12.4

28.3

40.7

46.2

7.5

4.2

1.4

西部地区企业

11.5

27.8

39.3

47.8

9.4

2.9

0.6

东北地区企业

8.9

26.2

35.1

49.5

9.5

4.3

1.6


分城市,超过半数的企业经营者预期未来一年房地产价格将上涨10%以上的城市包括:武汉、广州、长沙、哈尔滨、北京、成都、福州、南京见表43





43 不同城市的企业经营者对未来一年本地区房地产价格的预计(%


上涨10%以上

510%

5%以内

持平

下降


20%以上

1020%

小计

总体

12.0

28.6

40.6

44.3

8.9

4.7

1.5

武汉

15.2

43.5

58.7

34.8

2.2

4.3


广州

17.2

36.9

54.1

32.2

8.0

3.4

2.3

长沙

16.2

37.8

54.0

43.3

2.7



哈尔滨

21.9

31.3

53.2

43.7

3.1



北京

18.0

34.3

52.3

41.7

3.4

2.2

0.4

成都

27.9

23.5

51.4

41.2

7.4



福州

19.2

30.9

50.1

26.9

11.5

3.8

7.7

南京

13.8

36.2

50.0

38.0

10.3


1.7

深圳

29.1

20.3

49.4

15.9

11.6

10.1

13.0

石家庄

9.6

38.5

48.1

34.6

17.3



南昌

17.5

30.0

47.5

47.5

2.5


2.5

贵阳

21.1

26.3

47.4

47.3

5.3



郑州

12.5

31.3

43.8

49.9

2.1

4.2


天津

13.4

29.4

42.8

43.8

10.1

2.5

0.8

重庆

16.2

25.6

41.8

53.9

2.6

1.7


苏州

8.3

33.3

41.6

44.5

8.3

5.6


大连

12.2

29.3

41.5

43.8

9.8

4.9


南宁

17.2

24.1

41.3

41.5

13.8


3.4

沈阳


37.8

37.8

48.7

10.8

2.7


昆明

4.4

33.3

37.7

46.8

13.3

2.2


杭州

9.7

27.2

36.9

39.8

10.7

9.7

2.9

上海

5.9

29.8

35.7

47.3

12.2

2.7

2.1

宁波

12.5

20.0

32.5

48.3

10.0

6.7

2.5

西安

8.0

24.0

32.0

50.0

16.0

2.0


济南


30.6

30.6

58.2

5.6

5.6


太原

6.9

20.7

27.6

58.7

3.4

6.9

3.4

银川


26.9

26.9

50.0

23.1



兰州

4.8

19.0

23.8

52.4

9.5

9.5

4.8

青岛

5.9

14.7

20.6

58.8

11.8

5.9

2.9

合肥

2.4

17.1

19.5

48.8

26.8

4.9




3.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

过快的投资增长是否会带来产能过剩,受到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调查结果显示,45.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但不严重,22.7%认为本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且比较严重,28.9%认为不存在产能过剩,调查结果与2006年差别不大(见表44

2006年情况类似,不同行业之间产能过剩情况差异明显,认为产能过剩相对比较严重的行业主要包括:纺织、医药等行业,选择比重分别为37.6%43.4%。与2006年相比,认为产能过剩严重比重增加较多的是医药(从35.2%增加到43.4%,增加8.2个百分点)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从18.1%增加到23.9%,增加5.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普遍认为钢铁、有色冶金等投资品生产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而今年调查显示这些行业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的比重比2006年有比较明显的下降(比2006年分别减少7.64.6个百分点),这与今年以来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快速增长消化了相关产能不无关系(见表44


44 对本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判断(%


存在,且比较严重

存在,但

不严重

不存在

不清楚

总体

2007

22.7

45.6

28.9

2.8

2006

24.2

44.9

29.2

1.7


2007

2006




农林牧渔业

26.0

24.5

32.9

35.6

5.5

采矿业

7.1

8.3

58.4

33.3

1.2

制造业

24.9

26.5

25.0

48.7

1.4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4.5

17.9

53.3

29.8

2.4

建筑业

27.3

28.3

29.3

38.0

5.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8

22.2

49.5

36.6

4.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3.2

22.9

50.8

21.7

4.3

批发和零售业

24.2

26.0

22.7

43.2

9.9

住宿和餐饮业

22.4

21.1

24.5

44.9

8.2

房地产业

5.0

7.2

51.0

40.6

3.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9.0

24.3

31.0

42.9

7.1

食品饮料制造业

29.3

29.1

28.1

41.4

1.2

纺织业

37.6

39.2

18.8

42.5

1.1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27.0

23.6

29.8

42.5

0.7

造纸及纸制品业

18.5

26.8

32.3

47.7

1.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1.0

32.1

21.9

46.2

0.9

医药制造业

43.4

35.2

13.2

41.5

1.9

化学纤维制造业

25.9

31.6

14.8

59.3


橡胶制品业

29.1

30.9

12.7

58.2


塑料制品业

20.1

23.9

24.2

54.4

1.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5.3

34.6

22.0

50.6

2.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9.1

26.7

34.8

43.5

2.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9.8

24.4

30.8

49.4


金属制品业

21.1

19.5

26.7

49.4

2.8

通用设备制造业

23.9

18.1

26.3

49.1

0.7

专用设备制造业

15.2

18.0

28.4

55.4

1.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1.3

24.0

25.5

51.1

2.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4.5

27.7

21.7

52.6

1.2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9.3

23.0

23.5

54.7

2.5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7.0

22.2

23.8

49.2



产能过剩的程度也可以从产能利用率上得到反映。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8.5%,比2006年提高1.3个百分点。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为79.4%,比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高1.62.23.8个百分点;从不同规模看,大型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前者产能利用率为85.2%,比后者分别高69.5个百分点(见表45



45 不同地区及规模制造业企业2007年的产能利用率情况(%


75%及以下

7590%

90%以上

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


2007

2006

总体

35.4

40.7

23.9

78.5

77.2

东部地区企业

34.0

41.6

24.4

79.4

78.2

中部地区企业

35.0

41.4

23.6

77.8

76.6

西部地区企业

39.0

37.9

23.1

77.2

74.2

东北地区企业

41.7

37.5

20.8

75.6

73.3

大型企业

23.5

43.6

32.9

85.2

85.2

中型企业

33.0

40.7

26.3

79.2

78.7

小型企业

42.0

39.9

18.1

75.7

73.8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35.9

38.7

25.4

78.8

76.0

其中:国有企业

36.8

40.7

22.5

77.5

76.2

非国有企业

35.2

40.8

24.0

78.7

76.1

其中:私营企业

38.0

43.3

18.7

75.2

75.8

股份有限公司

29.2

42.5

28.3

80.6

77.4

有限责任公司

37.2

39.1

23.7

78.6

75.7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27.0

44.3

28.7

82.2

78.5

民营企业

36.4

41.2

22.4

78.2

75.9

上市公司

14.8

44.3

40.9

85.9

80.3


按产能利用率的比重分组来看,35.4%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及以下,即超过1/3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超过3/4;产能利用率在7590%90%以上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0.7%23.9%

从不同行业看,食品、造纸、医药、塑料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较低,其产能利用率不超过75%的企业比重在四成以上(见表46


46 不同制造业企业2007年的产能利用率情况(%


75%

以下

7590%

90%以上

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


2007

2006

总体

35.4

40.7

23.9

78.5

77.2

制造业

34.7

40.3

25.0

79.4

77.2

食品饮料制造业

46.6

32.9

20.5

74.6

71.1

纺织业

22.1

46.2

31.7

87.8

82.7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31.3

44.3

24.4

78.6

83.3

造纸及纸制品业

41.7

40.0

18.3

77.7

75.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5.0

38.9

26.1

79.1

76.5

医药制造业

50.0

35.3

14.7

70.7

65.5

化学纤维制造业

20.8

20.8

58.4

88.2

78.2

橡胶制品业

30.8

38.4

30.8

81.0

76.0

塑料制品业

42.0

35.5

22.5

73.6

73.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7.1

46.2

26.7

80.7

80.5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1.7

35.6

32.7

81.2

76.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7.5

46.2

26.3

80.7

73.1

金属制品业

37.7

41.1

21.2

76.9

76.9

通用设备制造业

29.2

42.8

28.0

81.6

79.9

专用设备制造业

29.4

40.5

30.1

83.0

78.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5.8

41.3

22.9

78.9

75.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6.6

38.8

24.6

79.9

75.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4.5

49.6

15.9

76.5

80.3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32.2

42.4

25.4

91.7

75.8


调查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今年对产能过剩的判断与2006年基本一致,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还是局部的,暂时看来并不十分严重。不过,如果考虑到当前投资和出口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消化了增长的产能,则如果需求增长一旦放缓,未来产能过剩的压力可能会明显加大。


4.企业研发投入和新产品销售比重逐年增加,民营企业创新热情相对较高,创新环境有待改善

关于企业2007年的研发投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3.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7年的研发投入“增加”,7.5%认为“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45.6个百分点,这一结果与2006年大致相当。不过,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的研发投入现状有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企业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47.8个百分点,比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企业高28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5351.1个百分点,分别比小型企业高16.714.8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46.9个百分点,比国有企业高11.3个百分点;上市公司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71.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见表47


47 企业2007年的研发投入情况(%


增加

持平

减少

增加-减少


2007

2006

总体

53.1

39.4

7.5

45.6

46.1

东部地区企业

54.4

39.0

6.6

47.8

49.9

中部地区企业

52.3

39.3

8.4

43.9

43.8

西部地区企业

49.7

40.8

9.5

40.2

36.8

东北地区企业

50.5

41.0

8.5

42.0

38.2

大型企业

57.5

38.0

4.5

53.0

53.0

中型企业

56.7

37.7

5.6

51.1

47.6

小型企业

47.1

42.1

10.8

36.3

42.3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42.1

50.9

7.0

35.1

31.8

其中:国有企业

42.6

50.4

7.0

35.6

32.0

非国有企业

54.4

38.1

7.5

46.9

48.0

其中:私营企业

57.1

34.2

8.7

48.4

53.3

股份有限公司

56.3

37.2

6.5

49.8

44.6

有限责任公司

54.8

38.4

6.8

48.0

48.7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58.2

34.6

7.2

51.0

55.8

民营企业

54.7

37.9

7.4

47.3

48.8

上市公司

73.7

24.2

2.1

71.6

44.8



关于企业研发投入是否能够逐年增加,调查结果显示,76.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能够做到(包括认为“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很符合”和“较符合”实际情况的企业比重,下同),7.2%认为“不清楚”,16.1%认为不能够做到(包括认为“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较不符合”和“很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企业比重,下同),总体评价值为3.76。从不同地区、规模和经济类型看,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相对较好,认为研发投入能够逐年增加的企业比重较高(见表48


48 对本企业在“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方面的评价(%


很符合

较符合

不清楚

较不

符合

很不

符合

评价值

总体

17.2

59.5

7.2

14.1

2.0

3.76

东部地区企业

17.9

59.9

7.0

13.5

1.7

3.79

中部地区企业

17.3

58.3

8.4

13.8

2.2

3.75

西部地区企业

13.6

59.7

7.6

17.0

2.1

3.66

东北地区企业

18.4

59.9

4.0

14.4

3.3

3.76

大型企业

24.2

60.3

4.9

9.4

1.2

3.97

中型企业

18.5

60.9

6.6

12.6

1.4

3.83

小型企业

13.3

57.7

8.6

17.5

2.9

3.61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13.0

56.0

9.4

18.4

3.2

3.57

其中:国有企业

11.5

56.0

10.0

18.3

4.2

3.52

非国有企业

17.9

60.0

6.8

13.6

1.7

3.79

其中:私营企业

18.9

58.5

8.9

11.9

1.8

3.81

股份有限公司

20.6

60.3

6.1

11.2

1.8

3.87

有限责任公司

17.1

60.1

6.9

14.3

1.6

3.77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9.5

60.2

5.6

13.7

1.0

3.84

民营企业

17.4

60.3

7.2

13.4

1.7

3.78

上市公司

32.3

57.3

2.1

7.3

1.0

4.13


注:评价值是由(“很符合”×5+“较符合”×4+“不清楚”×3+“较不符合”×2+“很不符合”)/100计算得出的,

数值越大,表示该说法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越相符合,3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视为中值。下同。


新产品销售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调查结果显示,51.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7年的新产品销售比重“增加”,7.4%的认为“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44.3个百分点。不过,与研发投入情况类似,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比重有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认为新产品销售比重“增加”的相对较高(见表49

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创新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关于企业是否能够奖励成功的创新建议,调查结果显示,87.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能够做到,6.1%认为“不清楚”,6.1%认为不能够做到,总体评价值为3.99。从不同地区、规模和经济类型看,东北地区企业、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相对较好,认为能够做到“奖励成功的创新建议”的企业比重较高(见表50


49 企业2007年的新产品销售比重情况(%


增加

持平

减少

增加-减少


2007

2006

总体

51.7

40.9

7.4

44.3

43.4

东部地区企业

53.0

40.0

7.0

46.0

46.2

中部地区企业

50.4

42.0

7.6

42.8

37.2

西部地区企业

48.2

43.5

8.3

39.9

39.8

东北地区企业

51.3

40.5

8.2

43.0

39.6

大型企业

56.9

39.6

3.5

53.3

50.1

中型企业

54.8

39.3

5.9

48.8

46.3

小型企业

46.4

43.3

10.3

36.1

37.9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43.7

48.7

7.6

36.1

29.2

其中:国有企业

43.5

49.1

7.4

36.2

27.4

非国有企业

52.7

39.9

7.4

45.3

45.4

其中:私营企业

56.3

35.5

8.2

48.1

47.1

股份有限公司

53.3

39.9

6.8

46.5

43.9

有限责任公司

52.9

40.7

6.4

46.5

46.0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54.3

37.8

7.9

46.4

51.6

民营企业

52.8

39.9

7.3

45.4

46.2

上市公司

64.9

34.0

1.1

63.8

59.4


50 对本企业在“奖励成功的创新建议”方面的评价(%


很符合

较符合

不清楚

较不

符合

很不

符合

评价值

总体

18.1

69.7

6.1

5.4

0.7

3.99

东部地区企业

18.0

69.2

6.5

5.7

0.6

3.98

中部地区企业

19.1

69.5

5.4

5.2

0.8

4.01

西部地区企业

16.0

72.9

5.5

5.1

0.5

3.99

东北地区企业

20.9

68.4

5.0

4.7

1.0

4.04

大型企业

25.5

64.3

5.0

4.7

0.5

4.10

中型企业

19.7

69.8

4.7

5.3

0.5

4.03

小型企业

13.8

71.1

8.2

5.9

1.0

3.91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15.6

70.3

6.0

7.2

0.9

3.93

其中:国有企业

12.9

71.0

6.2

8.7

1.2

3.86

非国有企业

18.8

69.5

6.1

5.0

0.6

4.01

其中:私营企业

19.8

65.6

8.9

5.2

0.5

3.99

股份有限公司

22.2

67.8

4.8

4.1

1.1

4.06

有限责任公司

17.7

71.0

6.2

4.8

0.3

4.01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20.3

66.8

4.8

7.1

1.0

3.98

民营企业

18.5

69.7

6.2

5.0

0.6

4.01

上市公司

32.3

58.0

4.3

5.4


4.17


关于企业创新活动是否能够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得到很多支持,调查结果显示,4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能够或基本能够,12.6%认为“不清楚”,42.4%认为不能够或基本不能够,总体评价值为2.97。从不同地区和规模看,东北地区企业、大型企业相对较好,认为企业创新活动能够或基本能够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得到很多支持的企业比重相对较高。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内部已比较重视创新活动的展开,但对企业外部的创新环境还不够满意,期待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更多支持(见表51


51 对本企业在“企业创新活动从当地政府/

主管部门得到很多支持”方面的评价(%


很符合

较符合

不清楚

较不

符合

很不

符合

评价值

总体

6.7

38.3

12.6

29.9

12.5

2.97

东部地区企业

7.2

37.3

13.8

29.3

12.4

2.98

中部地区企业

6.2

38.2

9.9

33.9

11.8

2.93

西部地区企业

4.8

40.6

11.2

29.7

13.7

2.93

东北地区企业

8.6

42.6

12.6

22.9

13.3

3.10

大型企业

10.3

45.7

12.8

25.7

5.5

3.30

中型企业

7.7

40.7

12.7

28.2

10.7

3.07

小型企业

4.5

32.9

12.5

33.2

16.9

2.75





五、对宏观调控和改革的评价及建议


1.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比较合适,略显偏松

关于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程度,调查结果显示,19.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偏紧”,43.3%认为“合适”,33.7%认为“偏松”,认为“偏松”的比认为“偏紧”的多13.9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比较合适,略显偏松(见表52


52 对迄今为止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松紧程度的判断(%


过紧

偏紧

合适

偏松

过松

2007

1.5

19.8

43.3

33.7

1.7

2006

1.9

22.6

39.8

34.1

1.6

2005

2.9

33.1

41.2

21.5

1.3



2.多数企业经营者建议未来一个时期采取稳健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关于未来一个时期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查结果显示,26.5%的企业经营者建议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24%选择“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34.3%选择“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选择“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比重相对较小,为15.2%(见表53

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企业经营者建议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超过三分之一建议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与政府目前的政策取向是一致的。


53 对未来一个时期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


稳健的货币政策

和积极的

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

和稳健的

财政政策

适度放松的

货币政策和

稳健的财政政策

适度从紧的

货币政策和

稳健的财政政策

总体

24.0

26.5

15.2

34.3

东部地区企业

23.1

26.9

14.7

35.3

中部地区企业

25.7

25.5

16.8

32.0

西部地区企业

23.9

26.1

15.7

34.3

东北地区企业

27.2

26.9

13.8

32.1

大型企业

23.1

26.4

12.1

38.4

中型企业

24.5

27.2

15.4

32.9

小型企业

23.6

25.7

15.8

34.9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23.6

25.4

9.2

41.8

其中:国有企业

24.3

26.7

9.5

39.5

非国有企业

23.9

26.5

15.9

33.7

其中:私营企业

22.5

29.8

20.3

27.4

股份有限公司

25.8

26.9

15.8

31.5

有限责任公司

23.4

25.9

15.1

35.6

外商及港澳台

投资企业

24.9

26.2

15.1

33.8

民营企业

24.1

26.5

17.0

32.4

上市公司

25.0

26.0

10.4

38.6



3.企业经营者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同时期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尤其是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本次调查请企业经营者对近两年来有关改革成效进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各项改革,企业经营者认为“效果很好”与“效果较好”的比重之和均高于2006年的水平,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改革成效给予了比较积极的评价。

对于各项改革,按企业经营者评价高低,即“效果很好”与“效果较好”的比重之和大小排序依次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49%)、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9%)、产权制度改革(33.9%)、国有企业改革(33.8%)、股权分置改革(33.8%)、投资体制改革(32.3%)、金融体制改革(29.4%)、政府职能转变(28.9%)、财税体制改革(27.6%)、土地制度改革(25.2%)和垄断性行业改革(6.6%(见表54

从与前两年的对比来看,改革成效提升较多的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企业经营者认为“效果很好”与“效果较好”的比重之和比2006年和2005年分别高11.29.2个百分点;其次是金融体制改革,比2006年和2005年分别高8.514个百分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比2006年和2005年分别高89.8个百分点。提升较小的是垄断性行业改革,与2006年的评价基本相同,比2005年低 4.3个百分点;其次是政府职能转变,比2006年仅提升4.3个百分点,比2005年低0.5个百分点(见表54


54 对近两年来有关改革成效的评价(%



效果很好

效果较好

有些效果

尚未见效

效果很好+效果较好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2007

10.8

38.2

38.6

12.4

49.0

2006

8.5

37.1

40.0

14.4

45.6

2005

5.8

28.4

49.9

15.9

34.2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007

5.7

33.3

51.0

10.0

39.0

2006

3.1

24.7

54.9

17.3

27.8

2005

4.4

25.4

52.2

18.0

29.8

产权制度改革

2007

3.6

30.3

55.6

10.5

33.9

2006

2.8

25.1

58.2

13.9

27.9

2005

3.6

25.1

53.9

17.4

28.7

国有企业改革

2007

4.5

29.3

51.2

15.0

33.8

2006

2.9

22.9

53.3

20.9

25.8

2005

3.6

20.4

51.1

24.9

24.0

股权分置改革

2007

5.7

28.1

53.0

13.2

33.8

投资体制改革

2007

3.2

29.1

52.9

14.8

32.3

2006

2.1

23.6

53.8

20.5

25.7

2005

1.5

19.2

53.2

26.1

20.7

金融体制改革

2007

3.2

26.2

51.9

18.7

29.4

2006

1.4

19.5

50.4

28.7

20.9

2005

1.6

13.8

44.5

40.1

15.4

政府职能转变

2007

4.2

24.7

55.6

15.5

28.9

2006

2.8

21.8

57.1

18.3

24.6

2005

4.6

24.8

53.4

17.2

29.4

财税体制改革

2007

2.9

24.7

50.4

22.0

27.6

2006

2.6

19.3

48.2

29.9

21.9

2005

2.1

13.8

45.9

38.2

15.9

土地制度改革

2007

3.0

22.2

48.8

26.0

25.2

2006

2.2

18.6

51.4

27.8

20.8

2005

3.0

18.4

50.5

28.1

21.4

垄断性行业改革

2007

0.7

5.9

32.2

61.2

6.6

2006

0.8

5.1

27.3

66.8

5.9

2005

1.5

9.4

37.4

51.7

10.9



当请企业经营者提出当前最紧迫的三项改革时,按选择比重的多少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政府职能转变(68.7%)、垄断性行业改革(47.7%)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44.9%),与2006年相比排序没有变化。企业经营者认为其他几项紧迫的改革依次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38.9%)、财税体制改革(21.8%)、金融体制改革(17.6%)、土地制度改革(15.5%)、产权制度改革(13%)、国有企业改革(11%)、投资体制改革(9.1%)和股权分置改革(2.2%)(见表55)。

2006年调查结果相比,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紧迫性上升了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则均减弱了4个百分点左右。从不同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更加关注金融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分别比国有企业多9.97.5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则更加关注产权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政府职能转变,认为其具有紧迫性的比重比民营企业分别多1612.36.5个百分点。从不同规模的企业看,企业越大越关注产权制度改革,企业越小越关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垄断性行业改革(见表55)。

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期望在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取得垄断性行业改革的新突破,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5 对有关改革紧迫性的判断(%


总 体

地 区

规 模

经济类型

企业类型


2007

2006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大型

中型

小型

国有及

国有

控股

其中:

国有

国有

民营

企业

上市公司

政府职能转变

68.7

70.7

68.1

68.9

69.2

74.0

70.1

67.9

69.4

73.6

74.4

68.0

67.9

77.1

垄断性行业改革

47.7

49.2

47.3

47.0

51.1

45.8

40.6

47.1

50.6

47.2

45.5

48.0

48.5

37.5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4.9

43.7

46.1

43.5

42.1

44.5

50.2

44.3

44.2

53.1

54.4

43.7

42.1

50.0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38.9

30.9

38.8

40.1

38.6

37.3

21.5

38.9

44.1

12.4

11.0

42.5

48.3

20.8

财税体制改革

21.8

25.2

23.0

19.2

19.3

24.0

20.2

22.0

22.0

14.7

15.6

22.6

23.1

21.9

金融体制改革

17.6

20.5

17.9

18.7

14.8

18.5

18.3

17.0

18.3

11.4

8.9

18.8

18.8

15.6

土地制度改革

15.5

13.5

17.6

12.5

12.9

9.7

15.6

17.1

13.3

13.0

13.8

15.7

15.3

11.5

产权制度改革

13.0

15.9

11.6

14.9

15.7

15.3

20.7

13.0

10.8

25.1

25.1

11.5

9.1

25.0

国有企业改革

11.0

15.3

10.3

10.5

14.2

10.7

18.8

11.4

8.1

29.6

29.9

8.5

6.1

15.6

投资体制改革

9.1

9.9

7.9

11.8

10.4

8.8

11.7

9.3

8.1

8.7

9.5

9.0

8.9

9.4

股权分置改革

2.2

2.3

1.7

2.5

1.9

4.6

2.1

1.6

2.8

2.1

2.2

1.6

9.4




(注:凡引用此报告者均需注明引自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2007·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



课题组名单


顾 问

王梦奎

陈清泰

张玉台

魏礼群

孙晓郁


李德水

谢伏瞻

侯云春

邵 宁

鲁志强


李克穆

刘世锦

许善达

丁俊发

任泽民







调查主持

李 兰

陈全生

熊志军

李晓超

陈 重







调查指导

王佩亨

年 勇

李建明

毕雪融

王子先


余明勤

杨元伟

陈 淮

余 平

金磊夫







报告撰写:

潘建成

李 兰

韩岫岚

郑明身

郝大海


彭泗清











数据处理

桂晓鸿

董 博

张晓娟

王 剑

匡洁玲







参与讨论

卢中原

樊 纲

丁宁宁

张文魁

李晓西


王珏林

张 泰

李燕斌

张 斌

王明政


杨正位

何龙灿

王小鲁

左小蕾

蒲 淳


向 东

杨再平

王云峰





以上5家部门为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起成立单位

本组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信息

企业家满意指数表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满意程度,是由(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现状“满意”的比重“不满意”的比重)×100100计算得出的。企业家满意指数大于100,表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现状满意,指数越高表示越满意;企业家满意指数小于100,表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现状不满意,指数越低表示越不满意。

主要包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省会城市以及大连、苏州、宁波、青岛和深圳等在内的大中城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