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新闻 > 内容





报道:工商顾问服务高校企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4月07日 10:21 新浪财经

  时下,当你信步中关村,你的目光一定会被清华紫光、北大方正、北大青鸟等公司年吸引,叹服几家企业无论从规模 、企业形象还是社会知名度都在科技园区独领风骚,但赞叹之余你一定不会想到,这些身出名门以及同他们一样由海淀区二十 几所院校创办的校办企业正越来越感受和体会到一种新生事物给他们的产业发展带来的帮助,那就是海淀工商分局首创的“高 校企业工商顾问”制度。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全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秘书长金石对海淀工商分局向高校企业委派工商顾问给 予了很高评价,他说:工商顾问是一个创举,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方案。海淀工商分局派出工商顾问是一 个新的思路,这是通过长期的调研、实践后提出的,这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事情。说实话,以前我真怕穿制服的,怕工商。今天 这种情况改变了,这是个非常好的支持科教兴国的具体措施。以后我就不怕了,因为我们做的是一个共同的事业,他们是为我 们护航的。 我们不怕提毛病,工商提出毛病我们改,他们这是为了我们的发展。目前高校企业的发展问题不少,最大的就是 体制问题,其次是机制问题和培育问题。高校科技企业数量很多,但普遍规模很小。现在高校是用行政命令管企业,这要分开 ,要用市场手段管企业,行不行,怎么改,太难了,急需工商部门的帮助。再就是管理上漏洞很多,这恰恰是工商部门给我们 提出来的问题。我们需要工商给我们帮助!

  显然,“高校企业工商顾问”填补了一种空白,找准了行政管理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海淀工商 分局推出了这种新的举措呢?

  “你们大胆干,这项工作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而是全局的大事,有全局做后盾!”王平局长在委派高校顾问前夕一语 道出了分局寓服务于管理、服务科技园区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心声。

  一、紧密结合区情,海淀工商分局提出委派高校企业工商顾问

  海淀工商分局管辖地域内,高等院校林立,科研院所密布,学科齐全,科研水平一流。全区座落着北大、清华等著名 学府68所,这些学府创办了北大方正、清华同方、北航天华等校办企业900多家,其中科技型企业400多家,1998 年技工贸收入近100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上缴各种税收近2亿元,返还学校费用近1亿元,形成了可圈可点的大学经济 圈,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北大方正、北大青鸟软件公司和清华同方已经上市,清华紫光现已完成股份制改造, 正在运作上市,这些公司已成为海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骨干企业。但是,由于高校老师们对于工商事务和工商法规不太 了解,再加上校办企业内部管理也存在一定问题,导致高校企业发展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迫切需要工商部门的支持与服务 。

  1998年工商系统为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扶持企业、发展经济提出“为纳税人服务”。海淀工商分局在对北大、清 华等部分高校企业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真正感受到了为高校设置工商顾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9年5月与北大、 清华等六所高校领导和校产办同志座谈,六校积极赞成,请工商分局尽快派出顾问,分局党组反复研究具体方案,提出:先行 试点,取得经验,稳步推进。

  二、委派高校企业工商顾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高校企业管理模式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在转制建制过程中涉及较多工商事务高校对校办产业管理一般是由校产管 理办公室(或校产总公司)管理科技型企业,实验厂、小卖部、餐饮、修理等则由后勤或行政处管理。少数管理较规范的以清 华大学为代表,成立了校产集团,学校授权校产集团通过全资、控股、参股、合作、联营等方式与校级企业和院系企业形成资 产关系。大多数高校则是由校产办以行政管理的方式统管企业,存在不完全的现代企业制度按股份资产分配,人事不完全是企 业自主的企业管理,不能很好解决非经营性资产(事业资产)与经营性资产(企业资产)的关系,另外存在重复建设项目。还 有管理体制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涉及到学校人事、职称、体制和机制顺畅等问题,甚至教育方针的调整。

  2、高校专有名称的保护问题

  高校专有名称被侵犯在一些学校极为突出,内外诸多企业打着学校的旗号进行不正当竞争让校方十分头痛。如:清华 校产集团名录上的校、系两级公司只有39家,后勤服务系统的公司有64家,而在海淀工商分局信息中心检索到冠以“清华 ”、“清华大学”等名义的公司足有204家。剔除校、系两级公司的子、孙公司,大约有50家左右的公司与清华大学根本 没有隶属关系。北京大学校产办只有60多家校、系公司登记在案,可是以“北大”、“北京大学”等名义在海淀工商分局注 册登记的公司却有112家。剔除学校授权的校办企业的子公司,估计有20家左右的公司属于盗用北大名义的冒牌小公司。 另外在理工大学、北航、北科大等高校周边及校内也有借学校名义的冒牌小公司。假冒高校名义的方式主要有:

  ①、地址上作文章。有的公司只是租用高校的房屋,却号称高校的公司。如有一个公司对外宣传的地址是海淀区学院 路30号,这一地址正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地址,故意鱼目混珠。

  ②、以学校名义举办各种培训班。以北大、清华、人大、理工大学等高校名义举办各种培训班成为一些企业招揽生意 的常用手段。如某公司租用气象学院的房子,对外号称理工大学材料系培训班,毕业后可发给理工大学材料系的毕业证,生意 非常好,而理工大学根本与此没有丝毫关系。

  ③、名称侵犯,这是冒牌公司的主要手段。如:有一北大家属,注册某某公司,号称公司是北大的校办企业,给北大 的声誉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北大为此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辟谣。河南省有一家药业公司,请清华一教师做过技术指导,就 打出了清华的牌子,结果这种药出了问题,给清华的声誉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有打擦边球的,清华有清华紫光公司,南 京有一家公司注册名称为紫光清华。

  3、企业改制问题需要工商部门协助与支持

  今年4月底,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工商局等七部局联合推出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 定》,北京市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科技成果的作价入股,技术、管理等智力性生产要 素参与收益分配,科技人员的兼职与离职,科技型企业的改制问题出台了前所未有的宽松政策。各高校也正在积极地研究、制 定自己的实施细则,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高等学府的科研人员第二次“下海”的热潮更为迅猛。同时,高校的大部分企业是 在1994年《公司法》颁布以前成立的,现在要按照《公司法》进行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科技成果的作价出资 及无形资产的评估、知识产权及商业秘密的保护、验资办照、注册变更、股权设立及转让等许多问题都涉及到工商管理部门, 迫切需要工商部门的宣讲、协调与服务。譬如说:给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的创业者们多大的股份为合适,20%够不够,期权 行不行等等,都需要高校、工商及科技主管部门的商议。

  4、校办企业在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及日常监管等问题面前缺乏经验站惯了三尺讲台的高校老师经营实体,在市场准 则的把握上缺乏足够的经验,隔行如隔山,有很多涉及工商部门的地方,如在注册登记、名称核准、验资办照、变更、年检、 企业注销、技术入股、企业改制、广告、合同鉴证、商标注册等方面缺乏基本的常识和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呼唤工商部 门的支持与服务。

  三、一个值得书写的日子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海淀工商分局大胆地迈出了高校工商工作的第一步。1999年7月9日上午,海淀工商 分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六所高校委派工商顾问签字 仪式在分局培训中心举行。北京市工商局局长王纪平、六所高校主管校办产业的校领导、产业办主任、市局改制中心副处长廉 建设、海淀工商分局局长王平等出席了签字仪式。王平局长代表海淀工商分局分别与六所高校的有关领导签订了委派工商顾问 的协议书。王平局长表示,设立高校工商顾问后,可更加直接打击高校周边违法经营行为,要将现行的“九法九条例”与大学 实际情况相结合,与各大学紧密联系,为大专院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四、高校企业工商顾问发挥作用

  高校企业工商顾问具有协调、顾问、咨询、服务、参谋、规范、桥梁等作用,其根本在于改善高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 外界环境、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从总的目的说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他的意义不仅在咨询几个具体问 题,而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大胆突破,用此创举将工商管理形象、影响、职能一下子展 示在信息扩散极为迅速的高科技园区内的知识层中,是加强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参与生产务要素市场监管力度的重大措施。

  通过高校企业工商顾问所做的大量工作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初步了解了校办企业面临的困难、现状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也看到了高校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在我国经济生活、知识创新及发展生产力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做好为高校企业服务的基础性工作

  1、与海淀工商分局的相关科室、所共同研究制定了顾问工作的安排,基本上建立了服务企业台帐和服务顾问记录, 学习了“北京市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管理规定”(试行),明确校产的地位和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为服务打下基础。

  2、主动与北京市教委校办产业管理处取得联系和协调,通报了海淀工商分局“为高校企业服务工程”取得的进展情 况。共同落实市政府60件实事:关于积极发展高校高科技产业,校办企业要逐步走向集团化,积极发展围绕教育的服务业的 想法及建议。

  3、在服务六所院校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海淀工商分局和北京市教委于99年9月15日共同召开“海淀工商、首都 高校共建校办产业发展环境座谈会”,会上决定逐步把这一工作推向全区所有高校。根据海淀区高校企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草拟了《海淀工商分局促进高校企业发展的若干试行办法》。

  (二)根据高校企业的需要组织了多次专题研讨和咨询会,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通过建立顾问关系,传统的管理与被管 理者发生根本变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校办产业管理部门互敬互谅地座到一起,共商校办企业发展大计。去 年7月以来,工商顾问共参加教育部、市教委、高校系统组织的交流会、洽谈会6次,相关座谈研讨会2次,组织专题研究解 决问题十几次,组织多部门或工商所及市工商局有关领导和校产企业参加的座谈、咨询专题“会诊会”15次。进行7项专题 调研,为高校企业咨询协调办理工商事务120余起、次。

  (三)对中关村地区有代表性的科技创业园、孵化器企业进行走访,并写出综合性的调研报告。

  (四)高校企业工商顾问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工商部门监管校企更不可能睁只眼闭只眼,但为高校企业排忧解难是 工商顾问的重要职责之一。为高校企业委派顾问以来,海淀工商分局已经与区内21所高校正式建立了服务顾问关系,为这些 校产企业提供了注册登记、变更、改制、商标、广告、合同等工商事务咨询、协调服务,更为高校企业的发展规划、产业结构 调整、校产体制改革、企业管理、项目运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研讨、咨询,协调各相关部门组织专题调研,解决了许多实 际问题。

  99年10月一封投诉信递到中关村工商所。信中说:他们在购买清华山维公司一项技术时,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该 公司是清华大学校办企业,是大学老师及教授合股设立的,还说公司能保证他们在江苏、上海、浙江三地买到原料,价格是每 吨1500元。当时他们认为清华教授肯定不会骗人,所以就付了技术转让费。但是他们回到家后,到处寻找也买不到原料, 好不容易听说某地产这种原料,可价格却是1870元每吨,无奈之下,只好与山维公司联系,可山维公司却不愿再管此事… …。在信中的结尾,这位客户发出疑问:他们是真教授还是假教授?经工商人员核实,校方根本没有这家企业,所谓的“清华 山维”更未在工商部门注册,广告中打出的“高等学府”的招牌根本无从说起。工商人员认为,这家公司的广告之所以让人轻 易受骗,有以下原因:①使用清华大学招牌,并且公司设在清华校内;②联系人及其公司内部均称“老师”、“教授”,易让 人轻信。此案北京电视台记者采访了海淀工商分局驻高校企业常务顾问,他指出此案的危害性并介绍了工商局采取的措施,并 认为此案中的广告媒体对假冒产品的宣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应负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对上述公司几项出示的证明稍加 核实就不难发现问题。

  目前这种现象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海淀工商分局近期将对这些冒牌公司摸底调查,依照法律法规彻底整治 。方案有:一、结合日常检查,查看相关企业是否有校方证明,严格监管;二、相关企业年检时如无法认定是高校企业的,则 工商部门将协商对其予以名称变更;三、采取预防措施,对欲使用高校或校企名称的新办企业在登记注册时,需提供校方证明 后,工商局方予以受理。一年一度的企业年检也是高校企业关心的大事,今年年检期间,为解决高校企业在年检中遇到的疑难 问题,帮助企业及时通过年检,顺利投入到2000年的经营当中,海淀工商分局为高校企业开辟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 ,并上门为清华、北大、北师大、人大、北方交大、北京科技大学等15所高校企业提供年检培训、现场办公组织集体年检, 并与校企法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座谈、答疑,收到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已完成高校企业年检500余户。《中国企业报》、 海淀电视台、《海淀报》等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各院校有关领导也一致反映:以前去政府机关办事,没去之前心里就发 怵。如今工商部门为我们派了顾问,提供上门服务,改变了我们内心的看法。我们深切感受到工商部门为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服务科技园区建设做出的实际行动,我们对些表示热烈欢迎。

  五、2000年再接再励

  对于高校工商顾问工作,海淀工商分局党组给予了充分重视,局长王平多次鼓励和督促有关工作人员开拓思路,知高 校所需,急校企所急,做好各项工作。今年三月,该局又向区内名优企业派驻了“工商打假顾问”,使分局开创的工商顾问工 作无论从内涵到外延都得到新的拓展。回顾半年多的工作,工商顾问工作得到系统内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支持,如何进一步把 该项工作引向深入,贴近校企要求,成为摆在分局领导面前新的课题。“追求无止境,服务无止境”,海淀工商分局决心将高 校企业工商顾问工作务实、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新闻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