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新闻 > 内容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3月14日 11:48 中国经济时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代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关村比硅谷差远了,中国现在还没有适合硅谷 的“土壤”,中国未来的第一个硅谷也未必是中关村。 朱清时代表刚刚从美国硅谷回来,1月份他访问了美国10所一流大学。 “硅谷是全美国的优秀人才跑去办起来的,为什么大家都去呢?因为硅谷的税收和改革非常适合于办公司,还有,那 个地方的产业结构是以芯片为中心的。” “硅谷吸引人的主要是机制,风险投资在美国已经成了一种很成熟的投资方式,但是在中国还没有形成这样一种机制 (记者:但是国外风险投资都进来了)。进来了也缺乏保护它、提倡它的一整套法律体系,你说国内有谁愿意作风险投资?像 合肥市给我们投资的‘人机对话’,马上就盼望收益多少多少。” “这是金融机制,还有一个,人才机制。我在硅谷就遇见一个科大的学生,他现在是硅谷一个很大的芯片制造公司的 副总裁。他告诉我,硅谷竞争很残酷,你别看有人今天是百万富翁,明天可能就倒闭。我这个学生现在有一套豪华得像宫殿一 样的房子,但他告诉我,他过的日子像狗一样。我奇怪,他就说,他每天工作16小时,来回开车2小时,每天只能睡6小时 ,回到家就只有睡觉,他说他养成个习惯,该睡觉的时候马上就得睡着,该醒的时候马上就要清醒。他说他现在一点都不能停 ,只要一停,或者有点儿疏忽,他这个公司就会让别的公司挤垮。” “就是这样残酷激烈的竞争,使得硅谷的公司非常高技术而且有竞争力。” “现在我们中国的公司,第一,风险投资机制暂且不说;第二,中关村的公司好多都还是脚踏两只船,一边背靠企业 或事业单位,一边是自己的企业,不愿意孤注一掷、背水一战。你看中关村的公司,有几个是公司一倒闭个人就一贫如洗的? 很少。所以办这些公司的人没有硅谷那些人那种拚命精神,没有那种危机感。” “真正的硅谷是三个要素结合起来的,第一个要素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不必要是当地的人才,因为现在的交流 技术很发达,只要一个地方有适合人才成长的条件,全国的人才都会跑过去,硅谷现在是全世界能干的人都跑去了。” “现在美国有四个硅谷,另外三个在华盛顿、芝加哥、休斯顿,它们不一定都在大学边上,只不过是交通和商业、工 业都比较发达的地区。” “第二个,要有一个非常残酷的竞争机制。没有一个残酷的竞争机制,这些人就不会拚命去干,就出不了一流的成果 。 “第三个,必须要有风险投资的完整体系,不光是有人愿意风险投资,还得有法律来保障它,比方说现在有个风险投 资家,他投的10个有1个成功了,结果人家不认账。再比如,他有两本账三本账,像我们科大的一些公司,对外一本对上一 本对自己一本账,做好了以后把科大的股份算得越来越小。中关村很多公司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公司还可以有几本账,风险投 资家除了亏本,没有选择。美国的风险投资家还不知道中国企业怎么运作的。” 朱清时代表据此认为:“中关村离硅谷还很远,还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硅谷。” “再者,中国要诞生新的硅谷,还需要在体制上重新创新才行。真正的硅谷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产生,并不是靠政府 安排,靠政府安排建立的公司往往都没有生命力。” 那么,中关村是不是中国离硅谷最近的? 朱清时校长的回答是“很难说”,“因为现在的形势发展很快,其他地方要超过中关村用不了多少时间。中国的硅谷 未必在中关村。” 那么会不会在科大所在地合肥? “可能性不大,因为合肥周边环境不具备。”记者童辰 相关报道:观点:中关村要抓两个关键 相关报道:分析:中关村与资本市场痛并快乐着 相关报道:段永基建议集中力量建设中关村 相关报道:北京向中关村投入10亿巨资 相关报道:北京金融企业青睐中关村 相关报道:中关村的对手在广州产生 | |||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新闻 > 内容 |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