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投资组合 |
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内容



今年财政绷紧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28日 09:59 上海证券报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近日透露,2000年度的财政预算目前正在加紧编制。财政部门希望努力控制赤字规模,争取 按照可比口径计算的赤字数能够比1999年有所减少,至少不要扩大太多。同时国债的计划发行数额也不会超过去年。

  何为“可比口径”

   项怀诚在其对财政赤字的解释中采用了“按照可比口径计算的赤字数”这个表述,那么什么是“可比口径”呢?

   据了解,我国在1992年以前公布的财政赤字一直是一种小口径赤字,即只计算通过银行借款和透支弥补的那部 分赤字,通称为“硬赤字”,从1992年起,国务院已经决定今后财政不准再向银行透支,赤字部分靠发行长短期国债解决 ,通称为“软赤字”。

   今年,我国的财政赤字中将把国债付息收入计入经常性支出项下,这样,财政赤字的对比口径与1999年又出现 了不同。因此,项怀诚在解释财政赤字中专门强调了“按照可比口径计算”的概念。

   据了解,每年我国的国债付息收入大约为几百亿元人民币,因此,到今年3月份公布的财政赤字的表面数据上看, 2000年的财政赤字肯定会比1999年的财政赤字出现巨大的增幅,这个增幅可能会是好几百亿,但是按照同比口径,把 国债付息收入这部分剔除,赤字数将可能与1999年持平或者减少。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我国改变的财政赤字的计算方法参照了国际通用的赤字计算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国债的利 息率与债务规模的问题。只有国债的利息率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才可能靠税收收入的自然增长支付国债利息,否则也要靠 借新债来偿还旧债的利息。

  财政赤字为何不增

   业内人士分析,财政赤字今年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对债务风险的控制。

   据统计,1999年我国的财政赤字为1800亿元,约占GDP的3%,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很大,从国民 经济应对债务的能力考虑,在今后相关年度,都还有着相当大的增发国债的余地。

   但由于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高,目前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已经超过60%以上。再说财政潜在的债务 风险问题。1998年我国预算债务负担率为9.9%,1999年为11.7%(不含增发的600亿元专项国债)。即使 加上增发的国债,我国的债务负担率也不能算高,但应考虑国家财政可能出现的“或有”债务问题。

   我国的“或有”债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后的债务(包括企业债转股后形成国家承担的债务 );地方政府、国有企业违规举债、违法担保形成的债务;未纳入预算的,包括国家政策性贷款和指令性贷款事实上对国有企 业财政补贴形成的不确定债务部分。如果把这些“或有”债务和账面上的债务加在一起,根据国家综合负债及金融风险指数的 国际比较计算综合负债指数=(全部外债+政府内债+银行坏账)×%。由于我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发债历 史短,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潜在债务风险更不容忽视。

  赤字不增 结构要调

   如果要保证财政赤字不增加,同时国债的计划发行数额也不增加,那么财政支出就会感到非常紧张。

   由于存在国家综合负债率较高的风险问题,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好地考虑使用效果,由扩大需求为主转 向扩大需求与增加供给并重,因此,要更多地支持关系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科技含量高 的产业和企业,在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更好地改善有效供给,加快结构调整;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适当增加转移支 付力度,更多地补充社会保障基金;要改进财政资金的使用办法,适当采用财政贴息的措施,引导民间投资投向,带动民间投 资的增长。

   与此同时,由于财政收入的主体——税收在2000年的增收目标只有811亿元,因此财政支出——投资的增加 也相应会受到制约。但是这种制约并不会影响积极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实施,降低行政性支出、更多的降低成本是一条道路,调 整财政支出的结构更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

  半截子“增发”不是事

   去年和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都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拉动投资。在这过程中每次都由于对经济发展 后劲估计不足,存在突破预算、增加发行国债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应该对2000年赤字有一个明确计划,一步到位算清楚 ,以免中途出现追加赤字情况发生。加强工作计划性和预见性,可以提高工作质量,保持工作主动性。

   此外,过去只注重政府投资对刺激经济的作用,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把投资搞上去,以此完成GDP的增长。但是这 需要政府采取长期赤字政策,牺牲长期发展为代价的。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现在主要还得依靠财政政策,还是要多搞一些公共基 础设施投资。但是要注意政府的财政政策对一些竞争性行业的投资,包括对企业技术改造的项目的投入,不应该由政府自己做 ,而是要由企业自己投入。

   投资主体一定要改变,要由政府投资置换到企业,这就涉及到怎样改革政府投融资体制问题。政府投融资体制现在 存在的许多体制性弊端,投资领域存在诸多矛盾大多都是由于政府充当投资主体所带来的。

   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有效供给,带动民间投 资。

   全国人大财经委研究员许健认为,当前亟需解决四个问题:  (1)政府投资部分严格把握住投向,预算资金用 于的项目一定是经过立项批准的基础设施;(2)尽快促进企业投资主体的形成,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扩大企 业债券发行规模;(3)制定一切可能的政策扶持民间投资,包括资本市场证券投资;(4)探索和试行高科技企业融资体制 ,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尽快建立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机制。 (李箐)




>>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