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红红火火热神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28日 08:34 中新社
千禧年的龙年春节即将来临。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性最强的节日。早在龙年春节来临前十多天,中国各地的商家早
已展开了「以节造市」的促销大攻势,其中「春节旅游」宣传声势最猛。继去年国庆和今年元旦之后,春节是挖掘「假日经济
」的巨大商机。
去年国庆五十周年和今年元旦期间,由于假日延长,中国旅游业、饮食业、零售业欣喜局面:几乎所有的商业街、大
商场出现了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销售额都比平时翻了好几番;城里一些有名气的餐馆竟然要排队预约,连北京三
里屯酒吧一条街新年夜都要破天荒卖起百元门票,仍然全街「爆棚」;假日旅游的兴旺出乎人们的意料,旅游景点人如潮涌,
仅国庆期间国内居民旅游人数就多达四千万人次,旅游部门赚了一百四十一亿元,铁路部门进帐也多了二十个亿。一向花钱谨
慎的城乡居民,一下子表现了超乎寻常的消费热情,着实让商家们始料不及,兴奋不已。
国内贸易局总经济师黄海就「假日经济」现象发表看法说,中国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集中消费的习惯。其实,不
仅在中国,整个世界的百货零售业和超市营业额,几乎都是假日期间高过平时。因此,黄海指出,假日商场的火爆也可以说是
中国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
今年春节运输客流高峰提前到来,家电市场节前升温,贺岁商品一早热销,酒楼年夜饭席爆满,海外游、国内游热浪
迭起,这些都是「假日经济」效益将在今年春节再次得到验证的好兆头。不少经济学家称:「假日经济」已阔步来到我们的身
边。
「假日经济」昭示的,实际上是在一个不断加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更看重假日自由活动,更崇尚大自然,以便减低
精神压力。与原来年节的传统休闲在家或亲友串门活动方式不同,新的节日假期,人们多上街购物、出外旅游、酒楼聚餐等,
因此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据专家学者分析,「假日经济」现象的出现有其特定的背景:
一是人们有钱,解决了基本的吃穿住问题后,有了向更高消费水平迈进的倾向。去年以来,农民增加了收入,职工增
加了工资。虽然随着劳动就业、社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制度等改革的深化,每个家庭需要有一定的准备金以应付多项开
支,但从「假日经济」现象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们购买非生活必需的支出,已在消费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而且人们有能
力也愿意在服务消费上支出,改变过去「有钱不敢花」的态度。
二是人们有「闲」,有时间享受生活。中国实行双休日制度以来,上班族每周有二天休息;国务院出台了新修订的《
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后,「五一」、「十一」、春节都成为大节假期。长假期的出现,自然改变了人们的休假方式,
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消费。
三是假日消费有其社会心理基础,这种消费心理决定了中国消费者习惯于在节日消费。老百姓平时吃在家里,一般比
较节制,节日期间怎么也得花上一笔,营造一种节日气氛,到外面吃喝玩乐,否则就不像是过节。这种理念一经出现,越来越
趋强烈。
四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老百姓的视野广了,便改变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出现所谓「
阶层消费时代」。二十岁出头、刚从高等院校毕业涉足社会的「新新代」阶层,成为「质量消费」和「超前消费」的开放型消
费者;外企专业人士、个体工商业主等「高薪阶层」则是消费先行队伍,他们都是「假日经济」的消费主力。
「假日经济」现象目前在中国可以说是初见端倪,方兴未艾,必将在中国内需型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香港中通社记者思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