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投资组合 |
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内容



铁路又提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18日 13:34 中国经济时报

  正准备打点行装回老家过年,听到消息说:春运之前和春运期间,部分铁路旅客列车将实行浮动票价,上浮幅度为2 0%-30%。

  从各媒体的报道看,铁路部门对此的解释大同小异,核心意思就是:票价上浮不是为了多赚钱,而是为了少拉客,通 过调整客流,缓解繁忙线路和车次的压力。

  乍一听,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仔细琢磨,觉得其中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其一,在市场经济社会,商家根据供求状况确定其产品的价格,是一种理性行为。因此,铁路面对春节前后可能出现 的巨大客流量,适当提高列车票价,是正常的事情,原本无可厚非。而铁路部门着意声明自己“不是为了多赚钱”,似乎有点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其二,假若“不是为了多赚钱,而是为了少拉客”的确反映了铁路部门的真实意图,那么事情就奇怪了:春运是一年 才能遇上一次的赚钱良机,公路、民航、水运等部门都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来招揽客源,为什么经营状况并不很好的铁路却要 把“肥肉”让人呢?

  是不是铁路的运能真的到了无力承受的地步?恐怕难以令人信服。我们不妨回想一下90年代的“民工潮”,那是一 种怎样骇人的景象!“民工潮”带来的运输压力,铁路都能挺得过去,在民航、公路异军突起的今天,情况又能糟糕到哪儿去 ?

  综合前述两点,我们愿意相信铁路部门是“想赚钱而不好说”,这是铁路开始走出计划经济思维、萌生市场经济意识 的“初级阶段”的正常反应。有专家正是这样评价铁路的此次涨价的。不过,我担心铁路的涨价难以收到多赚钱的效果,即使 春节期间多赚些钱,春节后也可能赔进去。

  不错,一般情况下,市场需求量大,商品或服务价格就可以提高些,反之则要降低些。这便是供求规律对企业决策的 作用。但往往也有相反的情形。一些有头脑的企业家在突然出现市场畸热时,并不趁火打劫,对自己的顾客、用户、消费者漫 天要价,更不会萝卜快了不洗泥,以次充好应付消费者,而是保证质量、保持价格,从而在消费者中建立牢固的信誉。在世界 企业营销史上,在当今中国的企业竞争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为什么会有企业能提价而不提,能在质量上凑合而不凑合? 很简单,人无信而不能立,企业更是如此。如果你是一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小贩,如果你是一个专做一锤子买卖的皮包公司 ,你尽可以不要信誉。但如果你要做知名企业,如果你要做百年老店,你非得视信誉如生命不可。当你的用户、顾客、消费者 暂时有求于你时,你一定不能给人一个冷冰冰的面孔,你一定不能以价高质次拒人于千里之外。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 除非遇上长期的战争,否则,商品和服务的短缺肯定是暂时的,而供应的相对过剩却是常态!

  这样说来,铁路的春节涨价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便是再一次伤乘客的心,让乘客经历一个不那么愉快的节日旅行。 而对于长期吃不饱的铁路来说,这样的风险意味着什么?

  讨论铁路问题,民航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系。几乎就在铁路宣布部分提价的同时,民航部门表示将在寒假期间向教师和 学生打折出售机票。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前段时间,各航空公司纷纷祭起折扣大旗,结果招致主管部门的干预,一纸“禁折令” 迫使价格战偃旗息鼓。姑且不论主管部门和航空企业究竟谁更明智,机票价格战至少说明民航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市场化的 竞争机制。有了竞争,才有行业的迅速发展;有了竞争,消费者才能获得好处。

  类似民航那样的价格战,在铁路系统绝对打不起来,因为缺少竞争的主体。全国那么多铁路局、铁路分局、列车段的 设置,完全是一个庞大的彼此关联的政府体系,而不是航空公司那样相互竞争的企业。正是这种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严重阻 碍了铁路市场化的进程。所以,尽管铁路也陆续采取了诸如开行行包专列之类的改革举动,却收效不大;尽管每年都大搞路风 建设、提倡优质服务,我们却仍然时不时要面对列车员冷冰冰的面孔,尤其是春运时节,铁路的面孔更是容易让早年受够了“ 铁老大”气的旅客们产生不愉快的联想。

  指出这些,并不是要否认近几年铁路部门在深化改革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而是觉得这种改革的步伐有些慢。不尽快从 根本上动手术,铁路很难真正走出困境。车海刚




>>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