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排行榜启示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9月23日 14:49 综合
'99《财富》论坛吸引了全球500强半数以上大公司的总裁、首席执行官与会,江泽民主席为会议亲笔题词并亲
自赴会。何以一家杂志举办的历史不足5年的论坛,会有如此规模,而国内名目繁多的企业排行榜却不受中国企业的青睐——
有世界经济竟技场“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500强会议的1999年度“《财富》全球论坛”,将于本月27-2
9日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
选择在上海举行本年度“《财富》全球论坛”,是因为美国时代华纳集团认为中国是世界经济理想的合作伙伴,中国
在被世界500强评选活动主办者看好的时候,自己却没有一家制造业企业跻身于其中,不能不说是如鲠在喉的一件憾事。同
时,全球500强半数以上大公司的总裁、首席执行官将与会,单就江泽民主席为会议亲笔题词并亲自赴会,就是可见其影响
力。一家杂志社举办的、历史不足5年的论坛,竟能在中国受到如此规格的礼遇,人们在惊叹之余,不能不为名目繁多的中国
企业排行榜叹上几口气。
美国的一份杂志评选出来的“全球500强”,为何就能声名赫赫?而面对市场上铺天盖地的排行榜,中国从政府到
企业界到消费者,却并不青睐呢?
排行榜成了“排钱榜”
排行榜失去了公正性,使中国企业排行榜陷入“信任危机”。目前,国内调查受到非议,其“病根”就是调查排行机
构向评价对象索取费用,使排行榜成了“排钱榜”。 排行机构不向评价对象收费,是西方信守不二的信条。时下,国内绝大
多数企业排行榜都向被评价企业直接收费,给钱多就排第一,给钱少就往后排,不给钱就不上榜,“按钱排名”不可避免地堕
落到“要挟”和“敲诈”的地步。据称,多数的企业排行榜是企业赞助催生的结果。在将排行当成一种快速致富手段的氛围之
中,“失贞”无需赘言。
在喊打声中,中国企业家们较为普遍的对政府寄予较高的期望,认为政府最有资格为中国企业排行。企业理由很简单
,认为市场上的商业调查混乱,只有政府统计发布的数据,才具有公正性、权威性。
规范的企业排名应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做企业排行,数据的收集固然方便,权威性似乎也得到了保障,但政府行为
和市场行为纠缠起来,往往会产生畸形的操作。调查业现在的病因,很多就是由于许多评价机构非市场化运作,依靠和行政部
门及媒体的某些特殊关系进而形成了垄断以至腐败。中国政府也曾做过企业排行榜,因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形成气候。而大多
数市场调查排行机构根本没有建立一套自己的数据分析和评价体系,天降大任便难以担起来。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所长王
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就像学生总免不了考试、排名一样,企业也需要明了自己在市场中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表
现出色的企业理应受到肯定和瞩目,经营欠佳者也会因此而倍感压力,从而在企业界里形成浓厚的竞争气氛。”
而面对全球企业都关注的《财富》500强排名,国内却只有5家上榜。进入500强排名成为一些拥有实力的大企
业的目标。
衡量的标准
在《财富》评出的1998年美国500强企业里,大部分企业销售额的增长率从十位数变成了个位数,平均销售额
增长率从1997年的8.7%降到了4.0%。
《财富》评选500强时,主要的衡量因素就是销售额。许多企业家在谈论世界工业企业500强的时候,总是特别
强调销售额,似乎只要达到了90亿美元的目标,该企业就算进入了世界级跨国大公司的俱乐部里。
诚然,销售额达到某个值是衡量企业能否进入500家的一个重要标准,达不到数值毫无疑问就过不了关。但是,销
售额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更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只要对世界工业500强中的任何一家企业进行一番研究就会发现,入围企业
的利润率基本上都在1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30%以上。显然,光有销售额是远远不够的。就算中国某家企业的销售额
真的达到了《财富》排行榜的标准,但也并不一定表明这家中国企业就是真正的强者了,在中国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紧迫
性日益增强的逼人形势下,对中国企业家来说,销售额显然不应该成为企业能否进入500家的唯一标准。
进军世界工业500强,中国企业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国际化程度。“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全球500强企业,每一家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一家企业仅仅停留在民族特色上,可能也永远成不了世界
级的企业。国内重量级的大型企业,在国际化方面确实还有很多路要走。早在几年前,国内不少顶呱呱的企业就开始了实施跨
国经营战略,但尚属童年期。要达到像可口可乐那样真正的跨国大公司地段,使自己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差距恐怕不是十年
八年。
需要朝阳行业
《财富》排列世界500强,首先反映的是销售额等经济指标,其次是按行业排列,第三是根据国家排列。除了这些
令企业家非常感兴趣的指标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从1995年起,将制造业与服务业混合编排,充分反映了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的现实。
将制造业与服务业混合编排,传递出来的就是产业变化趋势信号。翻开从60年代到90年代的500强评选历史,
可以看出两大特征:一是排名前10位的行业基本未变,主要是汽车、炼油、电信、通信等,二是信息时代和所产生的新行业
越来越多地进入了500强,包括计算机、证券、保险、医药等。
近年来,“夕阳工业”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行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将逐步呈现出萎
缩的趋势,直至最终归于自然消亡,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而新兴产业即使会有波动,但毕竟代表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我
国真正危险的是那些属于行政垄断的电信、烟草、石化、电力等行业,一旦市场放开,靠行政垄断市场而缺乏真正市场竞争力
的企业,很可能不堪一击,原来垄断经营的局面将不容置疑地无可奈何花落去。
21世纪拼的是什么,拼的显然是建设和经营大企业的组织能力。中国的企业目前还都太小,人散,没有从根本上脱
离计划经济时代条块分割、部门所有、地区所有、待业管理的巨大限制。中国进行产业的战略重组,任重而时不我待。中国产
业界、企业界只有进行战略性重组,才能在21世纪与世界发达国家抗衡。国内的有些企业并购案与国外的似乎有不少不同之
处,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有些兼并、重组是“拉郎配”,有的甚至是劫富济贫。国外的并购案大多纯属企业行为,通过市场运
作实现,而且“强强联合”的倾向愈来愈明显。兼并对于早日进入500强是必要的,但“凑大”则是南辕北辙。不顾客观条
件,一味求大,拼凑集团将把一些效益好的大企业拖垮,将使中国企业进入500强成为更遥远的未来。因此在组建大企业大
集团工作中务必防止“拉郎配”,要坚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吴敬琏教授大声疾呼,进行资产重组,要依托
资本市场来完成,力戒用行政手段把分散的资产一块儿堆,无论多少小舢舨都焊接不成航空母舰。
在上海召开的’99《财富》全球论坛,将是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转折点。跨国公司以全球的眼光看待市场
,并通过自身的变化来适应市场,中国企业也的确到了用全球眼光看待市场的转折关头了!
无论面对国内的排名,还是世界的排名,相信中国企业都会表现出应该有的冷静和成熟,中国企业会与国内的企业排
行榜一同成长,成熟,也会在世界的排名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文/蓝雨)
相关专题:99《财富》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