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内容



合理的网费应该是多少?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1月09日 09:48 和讯中金网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网络时代正在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

  但中国的老百姓在迈向互联网的过程中,常常被重重网络“门神”挡住了去路。分析一下可知,这些“门神”主要有 :昂贵而又复杂难懂的网络接入设备如个人电脑,需要持续不断投入而且价格不菲的网络资费,窄带宽导致的缓慢的网络速度 以及网上中文信息的一般化。这四个方面可以称为妨碍中国老百姓通向互联网的四大“门神”。

  而在这四尊“门神”中,网络资费又属最大的“门神”。这不仅因为中国的网费价格昂贵(按照绝对的货币价格计算 ,美国人只要以中国人1/12.88的价格就能买回同样大小流量的信息,而且美国人平均收入比中国人高20倍),而且 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不断地“续柴火”。

  在中国,假如一个网民每月上网25小时(每天不到一个小时),按目前的价格计算,那么他的网费和电信费是20 8元。而这个费用要占去网民每月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按北京市市民每月的平均收入大约1000元计算)。

  令网民们高兴的是,今年以来,网络资费这尊“门神”已经连续两次降低了它的身价,网费已从每小时十多元降低到 没小时4元。同时,通信费也从每三分钟0.18元减为每三分钟0.09元(从今年12月1日起实行)。网络服务商租用 互联网的2M国际出口租费也由32万元降到22万元。

  然而,我们认为,这样的网络资费价格依然太高。

  首先,与我们的收入水平相比,网络资费依然太高。拿收入水平比较高的北京来说,市民的月人均收入只有1000 元左右。如果要市民每月拿出几百元来上网,那是不现实的。其结果只能是阻碍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网民就会仅限于那些高 收入的、或者以公费上网的少数人,这样,上网沦只会为贵族式的高消费,网络走向大众就成为一句空话。

  其次,网络接入费用仍然有降价空间。每小时4元的接入费用显然不是电信部门或网络服务商的成本价。就在信息产 业部宣布再次降低网络资费的前几天,北京新网信海科技公司就打出广告,宣布从10月23日起,上网费用降为每小时2元 。记者曾经询问过该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宣称这样的价格依然有利润空间,关键要看接入规模。

  信息产业部一位副司长也认为,今后网络资费还要进行多次调整,目的是使网络收费体系更贴近成本、贴近市场。他 还表示,今后网费调整将更着眼于让更多的人在网上做更多的事情,不能靠上网费用赚钱。种种迹象表明,每小时4元的网费 不是成本价。有消息表明,今年年底,政府主管部门将宣布网费再降一半,即每小时2元。

  第三,与美国相比,我们的价格依然太高。美国是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其高达8000万人的网民队伍所依托的基 础就是低廉的网费价格。据报道,美国拨号包月制上网费每月只需130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只相当于该国工人工作2小时的 工资。如果按这个价格计算,那么我们的网费水平应当是:每月包月制拨号网费不应超过10元(以每小时工作获取4元工资 计算)。

  实际上,每月10元的网费价格和北京市有线电视的收费价格差不多。这其中并不包括电信通信费。如果加上电信通 信费的话,上网费用每月依然需要50多元(以每月上网30小时计算)。既然有线电视可以用低廉的价格来吸引用户,为什 么中国互联网却偏要摆出一幅高贵的姿态,拒普通百姓于千里之外呢?

  有消息说,年底之际,网费还要降低。是真是假,我们将拭目以待。




>>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