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老字号真老了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1月09日 09:27 经济参考报
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街头,人们在不经意间,总会抬头看到发亮黑底、光金字的牌匾,在喧嚣都市的角落里寂寞地
独悬着。老木匾沧桑地注视着过往的人流,思忖着往昔的风流。
这便是一些饱含文化底蕴的“老字号”在现代都市文明中的写照。如暮日垂山,“风雨飘摇”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大潮
中。
杭州,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千百年来,朝更代换,在骚人墨客“钱塘自古繁华”的咏叹声中,众多的
“老字号”名店在人称“风物之府”的杭州应运而生:“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剪刀之冠”张小泉、“知味下马,闻香停车
”知味斋……每一个名产都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蕴涵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每一个名号都足以勾起人们对前
人悠悠往事的无限遐想。
然而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老字号”,在今天却是步履蹒跚,“老态龙钟”。在杭州城的近40家“老字号”中,经
济效益较好的不到1/5,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又好的企业则是凤毛麟角,仅有楼外楼、毛源昌、知味斋、胡庆余堂等
几家。生意隆盛和品质上佳象征的“老字号”金字招牌缘何在屹立了百年之后,却在繁荣的市场经济中悄然隐去,在人们的视
野中渐行渐远,只把辉煌和繁华尘封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老字号”衰落的根由还在于它的“老”。“老字号”因为店老,也就有了太多的老化人员,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影响了企业的活力;也正是因为它的老,“老字号”有了太多的离退休人员,负担普遍较重;“老字号”在建国后基本上都
成了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利润都上交了国家,企业积累少,由此使得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再有,部分“老字号”企业
因其产品老化,内部机制不活,技术骨干流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再也适应不了激烈的竞争。外部环境因素的困扰,使得本
已困难重重的“老字号”内外交困。由于“老字号”绝大多数位于老城区,在旧城改造中屡因拆迁而离开“黄金”地块,更使
惨淡经营的企业“雪上加霜”。
当“老字号”以一副疲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拯救“老字号”、重振“老字号”的呼声也就随之四起。人们把热
情和心血倾注给这些百年老店,找寻着“老字号”重焕“青春”的良策。
“老字号”走出“苍老”低谷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业内人士指出,“老字号”的走出困境首先在于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老字号”的价
值所在,高度重视“老字号”在创文化名城中的重要作用。“老字号”因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为城市带来了整体的积极效应,并
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从旅游文化的角度看,游客无非是两类:一是寻求文化差异,如欧美游客,跨海越
洋来寻觅异国他乡的民俗风情;二是寻求文化认同,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为回归故土的“恋旧”而“寻根”。在这里,
“老字号”作为一种积淀深厚的文化体现出独特的优势。
组织对“老字号”作全面调查,认真规划,在制定规划的同时,根据“老字号”的不同情况,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
下,采取相应的改革政策给予引导和扶持。“老字号”的脱困与振兴其他国有企业一样,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同时“老字号”
又因为它的“老”而同其他国有企业有着不同之处。“老字号”的建筑往往是它文化内涵的一部分,因而,在把“老字号”推
向市场的同时,应该对“老字号”中有价值的部分保持其原汁原味。
“老字号”的品牌优势要予以充分的发挥。强化商标注册意识,重视无形资产的评估,使金字招牌取得应有的量化价
值。对已消失或将消失的“老字号”进行抢救性挖掘和利用,可将“老字号”的冠名权进行公开拍卖转让或有偿有期使用,或
以字号的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嫁接,使“老字号”焕发新的生机。
可以在城市的传统老街保护区,一方面保护好原有的“老字号”,另一方面将城区其它地方的“老字号”有计划地迁
入,以形成“老字号”相对集中的“老字街”。老街靠“老字号”而扬名,“老字号”又以老街的网点,集人缘地缘之优势,
集中展示“老字号”丰富的文化内蕴,彼此相得益彰。
此外,政府还应结合旅游促销等活动,加大对“老字号”的宣传力度,让“老字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以家喻户
晓。
不仅仅在杭州,当全国的中华“老字号”洗去满身历史尘垢的时候,墨底金字的招牌将不再苍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的将是重获青春后另一种生命的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