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内容



亚洲仍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0月19日 13:48 南方日报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郁就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两周年撰写文章指出,亚洲经济仍未走出金融危机 的阴影,触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隐患仍未消除,当前我国要特别注意防范国际资本转嫁过剩危机的风险。  孙晓郁说,经过 两年不断调整,亚洲经济确有向好的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测,由于亚洲经济的复苏,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达2·2 %左右,2000年可望进一步增加到3·4%。  孙晓郁指出,亚洲经济仍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最明显的是,在金融 体系与产业体系最为完善的新加坡,今年前5个月国内五大商业银行的坏账仍在继续增加,总额多达21·8亿美元,占其资 产总额的比重12·5%。韩国大宇集团的570亿美元巨额债务再次引起人们对韩国出现金融动荡的担心;日本上半年的汽 车销售创14年来的最低记录等等。

  与此同时,触发全球性全融危机的隐患并未消除。巴西的金融动荡,就使人们担心美国经济“泡沫”是否会破灭 。实物经济领域中的普遍过剩也潜伏着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危险。当前,国际市场上重要物质产品的价格几乎全都处于历史低位 ,1998年末小麦、玉米和生猪的价格已经跌至20年来的最低点。有色金属、钢铁、基础化工原料等也如此,高科技产品 也出现了明显的过剩态势。

  孙晓郁指出,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当前我国要特别注意防范国际资本转嫁过剩危机的风险。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 动力已经从供给扩张转为需求拉动,这是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出发点。国际市场上的供给过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出口难度增大;二是进口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因此,我们要从五个方面防范外部风险:一是要尊重市场经 济规律,政府不要“拔苗助长” ,不要代替市场主体去行使投资职能;二是要及时消除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例如产业规模 扩张与竞争力提高之间的不平衡、债务规模与金融系统完善程度之间的不平衡等;三是要把结构升级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放 到重要位置上;四是要灵活运用“紧缩”与“扩张”的经济调控手段,尽量避免发展过程中的大起大落;五是随时注意消除发 展过程中的“泡沫”成分,调整社会公众的经济预期,防止出现“信心危机”。

  孙晓郁强调,通货紧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心腹大患。但治理“通缩”和帮助国企“解困” 时,首先要建立在经济安全的基础之上。当前,有5个已经出台的重要政策很为人们所注意,一是“债权转股权”,二是提高 工资,三是技改贴息,四是加快兼并破产步伐,五是进一步实施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和促进出口的税收政策。这些措施都对当 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与防范及化解国民经济运行风险有深刻内在的联系。




>>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