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信贷浪潮疯涨 都市负翁加剧信用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 15:50 中国青年报 | |||||||||
据报道,在近两年疯涨的个人消费信贷浪潮推动下,一向被认为保守的南京人一改昔日形象,其家庭负债率已攀升到了62.7%,人均负债高达6391元,已超出通常认为是安全的50%的基准线。 南京现象不可能是孤立的,据调查显示,都市“负翁”人群已达34%。
有专家指出:“负翁”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例如,它表明一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对扩大内需、提升消费有很大的作用,负债消费等于给经济加上了一个发动机。 然而其负面影响也无法回避。“负翁”们本身经济承受能力已非常脆弱,如果出现大的震荡,人们的预期收入就会因此降低,这种恶性经济冲击的结果,必然导致其还贷能力的下降,触发大范围的拖欠还贷或无法还贷的现象。 概括大量事例以及专家意见,暂且可得出这样一种看法:超前消费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由此生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以往出自各种渠道的、大量的舆论导向中,是否遵循了超前消费的这种“双刃剑”规律? 超前消费也罢,保守消费也罢,当然首先应看成是一种消费者的个人选择。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人是一种很容易在有意无意间“从众”的社会动物,一种舆论、一种风尚对每个人的影响常常是巨大的、深刻的。甚至可以说,当某种舆论、某种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像潮水一样涌来时,会推着人们不得不往某一个相同的方向走。 单方面鼓励超前消费的舆论导向,其“势力”的确十分强大。其实,商家、银行首先看重的是眼前利益,故此种做法一点也不难理解:无论是房屋、汽车还是别的各种消费品,生产者、经销者当然希望卖出越多越好,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制造卖点、聚集人气;至于银行,把发展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举措和业务增长点也并不违背办银行的规律。 真正值得一说的是政府和媒体,按说在消费舆论导向方面,两者都没有具体的利益,因此理应站在比商家和银行更客观、公允的立场,然而事实上不是这样。从地方政府看,浓烈的GDP增长情结驱使他们偏向于鼓励超前消费,尤其经济不发达地区,为了使消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不惜对人们的过度的、盲目的消费欲望和需求火上浇油。至于新闻媒体,则应从两个方面考量其偏向于鼓励超前消费的动因:一是在价值判断上往往缺乏独立性,舆论导向的驾驶杆甚至操纵在某些官员的手里;二是缺乏社会责任感,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商业广告,由于利益上的关联,甚至不由自主地成为商家的代言人、“传声筒”。 从一定意义上说,过度超前消费是信用环境很可怕的销蚀剂。排除少数人固有的赖债心理,相当多的超前消费者很可能陷于这样的境地:超前消费形成的风险、亏空、拖欠已成客观事实,虽无心赖债,但只能“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您说银行拿他有何办法? 据说,针对都市“负翁”人群过多的现实,有些地方已开始加快诚信系统建设的步伐,想必银行也会越来越意识到由此构成的经营风险威胁。然而与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相比,他们毕竟是微观的、局部的。真正需要反思和改进的是如何在我国建立一套科学的、负责任的、客观的、公允的消费舆论导向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