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欠债不光彩 借贷消费冲击百姓理财观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11:16 新华网 | |||||||||
欠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可是,如今没有人会向借贷的人投去鄙夷的目光,而借贷者考虑更多的则是如何用借来的钱使自己生活得更好。 宋宁便是热衷于“今天花明天钱”的潮流中人。她是一个国际组织在北京的本地雇员,丈夫是一所知名高校的讲师。一辆闪亮的银色宝来轿车和带五间卧室的一处联排别墅是她和丈夫的最新投资。新款轿车和大房子的代价是25万元首期付款和今后10年每月8500元还款
“我觉得还贷的压力并不大。”30岁出头的宋宁说,“我不想等我们攒够了钱后才享受这些。” 我国政府鼓励这种信贷消费。大城市的商业银行想方设法扩大它们的信用卡客户群。不过,同我国13亿的人口相比,100万信用卡持有者实在显得微不足道。 “传统思维妨碍了我们迅速接受现代购物方式。”创办我国首家信用卡民间网站的林峰说。 社会学家陈昕认为,“我国老百姓的传统持家标准是量入为出。在过去,经常入不敷出的人得不到周围人的尊重,他们至少不是好的持家者。”传统文化中与借贷相联系的往往是赌徒和酒鬼。 2003年春天肆虐我国几大城市的非典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一个好处是:消费者对购买公寓和轿车更加趋之若鹜。 经历过非典后的销售高峰,北京宣布全市机动车的保有量达到200万辆,约三分之二为私人拥有。“我不是一个耽于享乐的人,不过我觉得银行存折上多几个零远比不上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来得痛快。”宋宁说。 不过,这位年轻女性的观点只代表一部分人,许多人仍然觉得把闲钱放在银行似乎更保险些。中国人民银行11月份发布的一个统计显示:国内居民存款余额已接近11万亿元,这个数字差不多相当于我国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陈昕说:“不难想象,人们为什么要手中有钱,心才不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依然要求我们未雨绸缪。尽管如此,今天我们至少不再觉得借钱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因为我们对未来很乐观。”(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