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专家支招 > 正文
 

央行加息了 你还敢预支未来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09:01 东方网

  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10月28日发布消息,决定从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是人民币利率在过去九年中八次下降后的第一次上调,央行的加息举措,对每一个人的生活来说,都是“息息”相关的。

  三个理由促使央行闪电加息利率毕竟是资金价格,它要反映资金供求关系,过低的利率不能反映资金供求关系,会产生资源配置误导。专家分析,3个理由促使央行提高利率:一
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出现适度通货膨胀现象,负利率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今年四五月份以来,负利率幅度明显加大;二是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明显减少,居民储蓄分流(这对商业银行经营很不利);三是体制外金融规模明显增大。

  0.27%的升幅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次央行的加息决定,可谓千呼万唤,而0.27%的升幅,也只能算犹抱琵琶半遮面。

  据说,在广东浙江等地,民间借贷利率已达15%至25%。现在银行贷款利率到了5.58%,加上各银行的上浮,高的可达到7%左右,但离民间借贷利率还有一定距离。由此,专家分析本次加息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目的。

  不少业内人士评价,央行的做法,明显有模仿美联储的痕迹,比如0.27个百分点的幅度,与美国每次加0.25个百分点很相近。但中国与美国的利率传导机制是很不一样的,美国市场对利率非常敏感,投资主体市场敏感性很强,美国股票市场具有12万亿美元的规模,所以格林斯潘的一句话都能呼风唤雨。国内的贷款主体对利率并不敏感,股市规模也不大,加上此次利率上调幅度有限,因此估计此次利率上调对贷款主体影响不大。

  有人算了一笔账,利率0.27个百分点的升幅,1万元一年期储蓄才多27元利息,因此对老百姓的储蓄行为影响不大。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要看有没有后续措施。此次加息,对适当抑制房地产需求有一定作用,但不会太大。

  曲线开始向上回升人民币还有加息空间确实,连续九年、八次降息之后,人民币利率的首次上调,似乎颇有“触底反弹”的味道。有专家于微观处着眼称“人民币还有加息的空间”,另外有专家则站在宏观的角度说:“这次加息可能是人民币利率U形曲线向上回升的拐点”。诚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所说的:人民币开始进入新一轮升息周期。

  而所谓“新一轮升息周期”的到来,实际上意味着中国经济新一轮调整周期的开始,也意味着这次的加息只是一连串利率调整的开始。于是这一次加息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影响,就绝不仅限于40万元、20年期的住房贷款,需要多付出1.4万元利息那么简单。

  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虽然调高0.27个百分点,但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因素后,实际利率仍为负3.4%。

  高盛集团中国经济专家梁红的分析认为,这次利率上调的幅度虽然很小,但却是九年以来第一次提高利率。预计今后三个月内,央行还可能再度提高利率。

  美国卡内基基金会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盖保德也认为,这次小幅度调整利率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为今后再度提高利率开了个先例。如果今后几个月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继续上升,央行就可以再次提高利率。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何德旭的分析:此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只上调了0.27个百分点,是因为“一方面,未来物价走势还不明朗,较难判断;另一方面,利率调整很难一步到位,常采用小幅、渐进、试探性的调整措施”。

  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专家易宪容认为:“此次央行加息是一个试探性信号。如果经济仍有过热迹象,在近期内还有望再次提高人民币利率。”

  他说:“目前尚无法揣测央行下一次变动利率的具体时间和幅度,但是可以预测的是,人民币开始进入加息通道,今后半年内人民币利率有望再次提高0.25个百分点。”他认为,目前0.25个百分点的加息幅度,尚不能完全解决房地产投资过热、物价持续增长、油电煤紧张等局面。如果经济在未来几年还保持现在的增长速度,即便加息2个百分点也存在可能性。

  谁还敢疯狂“预支未来”?回顾此前连续九年、八次的降息,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大部分百姓参与分享了一次为期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的盛宴。连续十年接近甚至超过10%的GDP增长速度,不但写就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神话,维持了安定祥和的社会政治秩序,也培育了中国百姓对于未来发展的无限信心,从来未像现在这样“敢于消费”。商场里数量无限而价格却一路阴低的商品,不但极大地刺激着百姓的消费欲望,而且更加巩固了大众对未来的无限信心。而汽车、住房这两个最昂贵也最具多重附加功能的消费品的适时出现,更为百姓们近乎爆棚的消费欲望和信心找到了新的宣泄渠道。

  不断下调的银行利率,更让那些预支未来的信贷消费,变得那么廉价,那么合算,那么“不贷白不贷”。

  可以肯定,那些动辄以20年为期,以自己月收入一半以上的还款额度为限贷款购房的人,几乎从来不曾考虑过,已经连续九年、历经八次降低的利率,在未来的20年里会不会向上调整?而自己已经坚挺多年的收入水平,在未来的20年里有没有可能停滞甚至下降?而如果有一天,这两种情况分别甚至同时出现,自己又该如何应对? 收支失衡“负翁”体验账单压力据新华社报道,近来,海口市部分收入水平较高的市民,出于提高生活水平、投资增值等目的,选择了以贷款方式买楼买车。但是也有部分市民因此过上了借债的“负翁”生活。

  一位月收入五千元的白女士半年前在海口市世贸区买了三房两厅的新居,两个月前又买进一辆海马“坐骑”。但是,到了8月初白女士收到两封银行贷款月供催款书,共需向银行交纳4200多元。白女士突然发现,挣五千元薪水的她因为过度的消费欲望,竟成了一名“负翁”——必须借钱才能维持这个月的日常生活花销。

  据中国工商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底,在该行进行个人消费贷款的户数已达127万,贷款金额750亿元。

  “上海市统计局城调队早两年前对500户上海城市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2002年上半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为7591元,同比增长29.3%。而同期上海市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为6870元,同比增长仅19.6%。收支相抵,上海市民的‘财务缺口’为721元,收入的增长远远赶不上支出的增长。”

  给你一个信号:经济总是呈周期运动的现在,第一个信号终于已经出现。静态的0.27%的利率升幅显然并不足虑,对于一笔20年期的40万元贷款,每月增加几十元的还款额,实在也不算什么。但作为一个信号,这次的加息足以提醒所有普通百姓认识一个最普通的道理:中国经济不是一架可以顾自无限旋转的永动机,它和其他所有经济一样,既无法摆脱一般经济周期规律的支配,也不可能不受内外部各种条件的制约。

  央行启动加息的手段,在宏观调控中通过货币政策发挥作用,这是更市场化的手段,比前一阶段的做法更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宏观经济如果需要干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货币政策起作用,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能够影响的量大得多。财政政策无非是发放债券等,影响的量比较小,这种情况与改革开放之前不一样。加息,体现了宏观调控和优化资源配置开始利用市场化的杠杆。

  如何冷静应对加息 还贷量力而行提前还贷需量力而行,不要因此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由于升息,许多投资者都在考虑提前偿还住房贷款。对此,专家认为,购房者不必过分紧张,升息会对炒房投资者产生较大影响,因为炒房的利息支出会增加,炒房成本会随之提高。但对购房自住的一般购房者影响较小,因此不要因为急于提前还贷而影响个人的理财安排。提前还贷确实可以少付利息,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提前还贷,银行将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如果手续费大于利息增加,提前还贷同样可能增加成本支出。

  暂缓购买长期国债目前,众多投资者对国债情有独钟。诚然,国债具有风险低、收益稳定、免交利息所得税等优点,但在升息下,专家建议投资者最好暂缓购买长期国债。

  国债执行的是合同利率,简单地说,今天买了国债,明天如果利率上调,也只能按今天购买时规定的利率计息。而且,凭证式国债的提前兑付还要承担一定的损失,持有期不满半年兑付的不计利息,提前兑付还要缴纳千分之一的手续费。

  由于升息,现在发行的国债在利率上的优势已不太明显。

  谨慎购买分红险目前,许多投保者看中了投资型寿险和分红类寿险的投资功能,而将其当成了储蓄的替代产品。但存款利率上调后,这些保险产品的现金回报率可能会不如银行存款,而且近来分红保险的实际分红也不是太理想。所以,单纯追求现金回报率的投资者可以转而考虑升息后收益可能较高的银行储蓄。

  调整炒股思路升息一向被视作股市的利空,因为较高的利率会吸引部分股市资金撤离股市。但是这些年来,从实际情况看,中国股市与利率的关系已经日趋淡化。因此,有关专家分析,升息对股市的负面影响同样是有限的。

  如果没有太大股市把握能力的话,不妨考虑一下其他投资,例如黄金、稳健型基金等,寻求回报与风险更好的结合点。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加息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