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那些房奴辛酸事:生活开支以角为单位计算

2012年11月29日 13:54  南方日报 
CFP供图CFP供图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首批房贷将在今年年底迎来清款大限,首批房贷族也将迎来集体还清房贷的日子。房贷是座围城,没钱买房的人羡慕买房者住进了安乐窝,但那些背着房贷买房的人却羡慕无房者无债一身轻。中国之声这条新闻引起了市民对房贷的讨论,笔者走访了几个楼盘,听听房奴们诉说自己的辛酸事。

  压力巨大,还不如租房

  黄先生夫妻俩都在某外资企业做中层管理人员,不错的收入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对于人生的第一套房,他们也有较高的要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要便利,周边设施齐全,楼层适中,户型面积中等。在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后,他们最终在北新区选择了一套120平方米左右的洋房,总售价为80多万元,交付三成首付后,他们便正式加入了房奴的行列。本来想着两人的工资,月供绰绰有余,而且拥有自己的房子,也是一件快乐的事。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经常出外应酬,黄先生身体于去年年底出现异样,每月都得额外支出高额医疗费用。而且受外部经济影响,公司盈利下降,员工福利收入缩水,使得夫妻俩收入总体减少一大块,每个月扣除房贷及相关费用后,所剩仅仅能维持生活,对于习惯大手花钱的夫妻俩来说,顿时感受到了房奴的“亚历山大”。

  慢慢地,他们开始为凑足每个月的房贷而省吃俭用。为此他们还订了协议,名牌衣服尽量不买,外出享受性消费是绝对不允许的,从那以后,黄先生明显感觉生活质量大不如从前,好像每天都驮着铅块,生活压力很重,对此夫妻俩很无奈。本来买了房子就是为了增加生活的安定感,如今适得其反,反倒增添了不少消极因素。黄先生明确表示,如果能够再选一次,他宁愿选择租房。

  为爱情,做房奴苦中有甜

  小贺和阿珍大学时已经开始谈恋爱,如今已经毕业3年了,却因没有婚房迟迟不能结婚,阿珍的母亲一口咬定如果小贺没有房子,就不让他们结婚。为此小贺颇为烦恼,他与阿珍每个月都只拿着2000多元的工资,又是农民的孩子,扣除房租及生活费,就已所剩无几,哪有能力供房?眼看着年龄逐年增大,再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小贺咬咬牙,通过父母,从亲戚那边借了10万元,加上自己微薄的积蓄,在江海区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楼梯洋房,他们的婚礼也在新房装修好后顺利举行。

  婚后生活,小两口几乎是围绕如何省钱进行。每天清茶淡饭,肉也不敢多买,用小贺的话说,生活开支都是以“角”为单位计算。对他们来说,这点苦不算什么,关键是夫妻双方相互扶持,共患难,感情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生活苦也甜。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利用一些闲暇时间,做一些零工增加额外收入,“苦是苦点,不过现在很幸福,以房贷换爱情,对我来说很值。”小贺说,现在妻子也有了3个月的身孕,他将收拾好住房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为了还房贷,不敢换工作

  2006年,小庄拿到了位于蓬江区新家的钥匙,开始了房奴生活。小庄是一家事业单位的职员,工资不高,但也算平平稳稳。小庄27岁生日时在父母资助下付了首期。拿到钥匙的那一刻,小庄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沉甸甸的压力。“一下子从一个每个月都略有剩余的上班族变成了一个负债累累的人,一时间心里什么感觉都有。”

  小庄单身一人,过惯了花钱如流水的日子。刚刚成为房奴的那一个月,小庄没改过来。和以前一样,他常常和朋友外出旅游、看电影等,吃饭也争着埋单,花钱依然大手大脚。等到要还贷款时,小庄突然发现他那点工资根本经不起折腾。经过第一个月后,小庄收敛多了,每天精打细算,生怕花多一块钱。“从那开始,我一个年轻人也像那些大妈一样,学会为了买到便宜几毛钱的青菜而杀价。而之前我是从来不问价钱的。”小庄说。

  为了房贷他还放弃了一个比较好的工作机会。2009年一家私企找到小庄,希望小庄过去帮忙,并开出诱人的薪酬。小庄对薪酬很感兴趣,但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如果是以前我就跳槽了,但现在不同,我是背负着一大笔债的人,每个月安安稳稳能有预期的收入才是最重要的,私企收入虽然高,但不安稳,我还是不敢冒这个险。”小庄说,“房贷消磨了我以前的冲劲,把我变成了一个畏手畏脚的人。”

  每个人都希望能有自己的“安乐窝”,但工商银行的吴经理还是建议市民贷款买房要“量力而行”。但在房价高企的今天,房贷还是市民买房的最好途径。在房贷这个荧屏上依然上演着各家的欢乐与辛酸。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黄文波 全泽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计生委前主任:已提交放松城市二胎建议
  • 体育范佩西英超最快破门曼联胜 曼城2-0紧追
  • 娱乐干露露母女口出秽语节目被总局叫停
  • 财经郭树清:划拨30%-50%国有资产给社保基金
  • 科技淘宝称警方已抓获7名恶意差评师
  • 博客张海迪:说我改国籍的谣言荒唐又可笑
  • 读书中共反腐史:被查处的十大"亿元贪官"
  • 教育家长发信:8成娃补习我咋办 国考题答案
  • 育儿计生委前主任:城市夫妇或可生二胎
  • 仇勇:三一迁都 诽谤和恐吓不是战斗
  • 陶冬:美联储明年还QE吗
  • 赵伟:2020年收入倍增三个约束条件
  • 姚树洁: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分配环节
  • 于刚:电商创业的几个误区
  • 方泉:父女缘分不过是一场场分别
  • 张化桥:贫富差距的根源
  • 章玉贵:美元体系步入崩溃周期第二阶段
  • 宋文洲: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信的秘诀
  • 金岩石:京沪房价多高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