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托型PE需要提高技术含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1日 01:44 金融时报
记者 金立新 近期在信托公司中显得异常火热的PE(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似乎又遭遇了寒霜。有消息表明,因为信托业缺乏有效登记等制度,信托公司作为企业上市发起人股东无法确认其代持关系问题,有关部门对信托PE所投资企业公开上市持谨慎态度,对于信托PE所投资企业的公开上市也将放缓。这等于宣布了信托型PE业务的死刑。一些信托公司的PE业务开始止步,一些原准备采用信托方式开展PE业务的公司也转而采用其他形式。 今年3月,信托公司开始从事PE业务。但有关部门对信托型PE的谨慎态度宣布了信托公司开展PE业务死刑。 虽然从理论上讲,PE的退出方式有公开发行上市、售出和回购以及公司重组三种途径,投资企业上市并不是PE惟一的退出途径。但从目前国内PE业务的开展情况看,投资企业上市几乎是PE退出的惟一选择。其中的原因在于不同运作方式的PE的技术含量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等多方面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的PE所选择的目标企业一般是拟上市公司,其介入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拟上市公司股改期间。在对企业投资后,PE一般也不真正介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他们所作的工作一般是按照证监会对企业的上市要求,帮助企业在财务报表、行业地位等方面达到证监会的要求,帮助企业上市,并在企业上市中获得收益。与理论上PE的运作方式比较,“国产PE”在目标企业的选择上大都选择成熟企业,对于种子期或成长期企业几乎都不予考虑;在对企业经营的参与程度上,“国产PE”一般只参与帮助企业上市的相关工作,而对企业的经营几乎都不亲自参与,更不用谈对企业的重组与整合。这也是“国产PE”与国际成熟PE的一个重大区别。这种区别带来的不同结果是:“国产PE”因为介入的一般都是成熟企业,虽然相对收益比投资于种子企业和成长企业要少,但同时风险也比较小,资金运用效率高。不利的结果就是,因为它的目标就是通过促成企业上市达到盈利并退出的目的,一旦企业上市拖延了下来或者是失败,“国产PE”的资金使用效率就会随着企业上市的延期而降低,甚至变成长期投资。所以它的退出必须受证券市场政策的影响。 PE若不想受证券市场政策影响,那么它所需要的就是提高技术含量。目前“国产PE”的运作模式一般是这样几步:寻找拟上市企业——判断其上市的可能性并购买可能上市的企业股权——帮助企业包装出一份符合上市要求的报表——企业上市后退出。虽然其间有些东西可能会比较复杂,但与国际成熟PE比较,其中的技术含量几乎为零。真正的PE可以通过对企业激励机制的改革、通过对企业资源甚至是国际市场中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以此倒逼企业以更高的价格回购股权,甚至可以通过对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提升企业的行业地位,打破企业所属行业的整体布局,以此实现企业所属行业的重组整合,并在整合中全身而退。而这不仅需要PE对国内外市场和不同的行业有充分的了解,还需要PE有一批能够整合不同资源的高手,更需要PE独具慧眼地发现一批不同行业企业运营的行家。 实际上,以信托形式开展PE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方式。但有关部门一“谨慎”,信托型PE就只能独自叹息自身行业地位的低下,就只能看着别人红红火火地挣钱。不可否认的是:PE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而且是高手中的高手才能玩的新鲜事物。虽然信托公司横跨货币、资本和实业三大市场,但长期以来信托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基本上以贷款为主,对企业和行业的了解并不深入,信托公司在人才培育方面也毫无做这种高水平业务的准备。因此,在业务开展初期从简单入手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一旦有关部门对信托型PE“谨慎”了,信托公司就放弃了这个市场,这就表明信托公司在对待PE业务的心态上有问题了。 长期以来,信托公司对市场的敏感有目共睹,一个新鲜事物出现后,信托公司马上会抓到机会。但同样,信托公司研究不够、产品技术含量低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长期以来信托产品不断被仿制、信托公司的市场不断被“侵占”的原因之一。总是抱着“捞一笔是一笔”的短视心态挣容易挣到的钱,只能让信托公司成为市场中“永远的流浪汉”,信托公司永远不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改变这种心态,从PE入手,下决心真正开展高技术含量的业务,那么类似的约束就可以变成信托公司之幸。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