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幸福之家 > 正文
 

年薪几十万只是本账 中产在深圳认同者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15:57 深圳商报

  ——“中产阶层”在深圳认同者少

  去年年底,媒体披露了国家统计局未公开公布的一份调查,声称“6万元至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一些专家认为,达此标准就算所谓的“中产阶层”。按照这一标准,深圳不少常住人口家庭都可能纳入所谓的“中产”。根据深圳市统计局城调队今年年初公布的200户常住人口家庭抽样调查,深
圳去年平均每一就业者工薪收入48374.16元,而且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1.5辆,93%的户籍居民家庭拥有自有产权的住房。本报记者走访了多个符合上述条件的深圳家庭,得到的答案是:深圳人并不认同“中产”称呼,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于“薪富”族,而且把“悠闲的生存状态”列为是否“中产”的首要标志。

  不能简单进行数字化界定

  “收入不能成为衡量是否中产的惟一标准,精神状态是更重要的指标。”从事媒体工作的李先生表示,由于中国城市发展的不均衡性,一些城市的工薪族收入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不少深圳人的工作压力之大难以想像,物质生活可能算得上“中产”,但精神状态离西方中产那种稳定悠闲的方式还相去甚远。

  律师许然对此表示认同。他表示,虽然律师行业被认为是“中产”的典型职业,但深圳律师年平均收入不过30万元,这30万收入还需要应付办公支出。以许然自己为例,聘请的3个助手每年就需要支付20万左右的薪水,而且办公楼每月同样需要向银行交纳1万多元的按揭。

  从事企业人事工作的王小姐曾对周边的人群进行过一次估算。她发现深圳月薪过万的大多是资深的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通讯技术人员以及房地产、金融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王小姐表示,这些高薪族大多从业七八年,目前的心理还处于“搏”的阶段。“如果要算中产,这批人肯定能纳入其中。但若论心理状态,至少还要十年。”王小姐如此表述。

  有钱+有闲=中产生活方式

  在服装设计师谢小姐的眼里,“中产”的生活应该是“既有钱又有闲”的,而她则是“钱不够多,闲也不够多”,悠闲就更谈不上了。

  30岁的谢小姐未婚,年收入20多万元,是深圳某知名品牌服装公司的服装设计总监。谢小姐没打算买车,每月将约20%的收入用于缴纳房贷,还会花2000到3000元买衣服,另外每年都会抽出几天时间,花费一两万元到国外度假。

  此外,谢小姐非常在意技术培训。如果遇到合适的课程,她也会拿出一部分钱,参加一些社会培训。这些培训多不是连贯性的,事先也没有做什么详细的计划。“只要觉得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掏钱。”谢小姐对于学习费用毫不吝啬。

  谢小姐尽管满意收入,但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过上了中产生活。“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有时我都不得不想办法偷懒不加班。”谢小姐心目中的中产生活方式很简单:有固定收入,一房两车,外加一条狗,事业稳定,以家庭作为生活的中心。

  希望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

  “工人们一年工作365天,而我则要工作730天。”卢先生声称自己晚上从不敢关手机,原因是害怕自己的修理厂会出事。

  36岁的卢先生和太太共同经营着两家汽车修理厂和一间洗衣行,这些资产每年能够创造60多万元的纯收入。“光有钱不能算是中产,有钱又有闲才是理想状态。”卢先生希望能找到一个好的管理者帮忙打理业务,自己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陪陪父母和孩子。

  卢氏夫妇的收入主要用于投资保险,一家三口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小孩的教育保险,每年固定投入就达十几万元,现在部分险种已经有分红。夫妻二人用钱都不太计较,消费时只要觉得物有所值就可以了,不会反复比较价格的高低。两人很讲究吃,喜欢尝试新口味,每月花费约为1万元,两人对穿着的品位要求也比较高。

  因为工厂的事情很多,卢先生夫妇常常从早忙到晚,有时甚至要牺牲睡觉的时间。两人也很少出外旅游,只是偶尔会和朋友们到小梅沙休息几日。这两年,卢氏夫妇的保健意识开始高涨,每月花两三千元购买各种保健品。卢太太也曾花几千元购买了健身卡,但根本抽不出时间。她说:“累都累死了,哪还有精力去跳健身操。”

  身份认同向往群居生活

  尽管不认可“中产”称号,但是“薪富族”还是出现了身份认同。生活方式的诸多相似性,使得这些“薪富族”大多集中在一些设施齐全的中高档生活小区里。

  和邻居们相比,年薪40多万元、一家证券公司高管的周坦属于“富人”。去年下半年,周坦搬家了,离开了自己居住五年的旧居,选择了红树林畔的一个高档小区。周坦的旧居是一栋已有12年楼龄的高层。从110平方米的三房换成170平方米的四房,周坦在感觉家居更宽敞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份自在。更令周坦愉快的是,同一小区里不仅有三个同事,而且还有五个一起就读在职研究生的同学,周末时候相约打打羽毛球、喝喝功夫茶实在是不错的消遣。

  而对于律师许然来说,工作之余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和自己的合伙人在一起度过的,两个家庭平均每个月都会进行一两次的家庭聚会。两家的小男孩年龄相差不足一月,每次混在一起都玩得很开心,就连回家后也会电话聊天。“相同家庭背景下的孩子不容易产生社会差异感,更容易沟通,而且独生子女更需要玩伴。”两个家庭的父母们对此观点一致。

  年入40万、身为一家中型通讯技术公司高级职员的廖明虽然表示在心理上反感“人以群分”,但同样承认自己的玩伴是和自己属于同一类型。(钱飞鸣 姚正华)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产阶层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